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分化趋势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克林 孙连珠 +1 位作者 张柳娟 马睿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849-2851,共3页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 d...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究其与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再生的关系。方法:选用72只体重在200-220 g之间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每组分术后1 d、7 d、14 d等时间点,每个时间点有6只。采用改良的Allen法建立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Brd U/nestin阳性细胞的共表达,用BBB评分反映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结果:治疗结束后,模型组、电针组和药物组BBB评分和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Brd U/nestin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BBB评分明显提高(P〈0.05)。结论:夹脊电针干预后,Brd U/nestin表达增多,BBB评分提高,促进了大鼠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和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脊髓损伤 神经干细胞 免疫荧光双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克林 马睿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74-1876,共3页
疼痛是脊髓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建立符合临床特征的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动物模型对于研究脊髓损伤后疼痛尤为重要。概述了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脊髓损伤后疼痛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疼痛 动物模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干预脊髓损伤大鼠OMgp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马睿杰 张柳娟 +4 位作者 孙连珠 聂小峰 何克林 肖婷 朱城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283-1286,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性因子OMgp含量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治疗组(电针组)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组)。采用改良的Allen氏WD(w...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电针对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抑制性因子OMgp含量表达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治疗组(电针组)和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组(GM1组)。采用改良的Allen氏WD(weightdrop)法撞击T9-T10段脊髓,造成该段脊髓的急性中度损伤,分别给予夹脊电针和GM1注射治疗,并在损伤后1d,7d,14d分批处死大鼠。每组大鼠均在损伤后和处死前进行BBB评分,判定其损伤和恢复情况。灌注之后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方法,观察伤段脊髓的抑制因子-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ligodendrocyte—myelin glycoprotein,OMgp)的表达。结果:BBB评分显示,模型对照组、电针组和GM1组的评分呈逐级增高趋势,其中电针组上升趋势比模型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印迹结果显示,电针组和GMI纽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量均少于模型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脊电针能减少髓鞘生长抑制因子OMgp的表达,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的再生及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OMgp 夹脊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巢蛋白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马睿杰 孙连珠 +2 位作者 张柳娟 何克林 朱城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32-537,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蛋白表达来探讨电针(EA)结合减重步行训练疗法(BWSTT)干预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 目的:通过检测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巢蛋白(nestin)、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蛋白表达来探讨电针(EA)结合减重步行训练疗法(BWSTT)干预脊髓损伤(SCI)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清洁级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电针治疗组(电针组)、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治疗组(电针+训练组)。用美国NYU脊椎冲击损伤仪致大鼠T9—T10段脊髓急性中度损伤模型。BBB运动功能评分对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各时间点损伤段脊髓NGF和nestin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两治疗组BBB评分显著增加,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组在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显著增加,与电针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治疗组脊髓损伤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NGF和Nestin的表达显著增加,但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电针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内源性NGF和nestin的大量表达来促进神经再生。2电针结合减重步行训练对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电针 减重步行训练 巢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胃针法辅助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徐霞 丛妍 +1 位作者 何克林 马睿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16-1120,共5页
背景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尚无和胃针法用于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和胃针法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脑瘫患儿共80例,根据... 背景针灸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尚无和胃针法用于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和胃针法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义乌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就诊的脑瘫患儿共80例,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序列分为常规治疗组与和胃针法组,每组40例。常规治疗组患儿接受头皮针配合常规康复治疗,和胃针法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和胃针法辅助治疗,均以30次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评分、有效率,记录两组患儿针刺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胃针法组各有8例患儿脱落,最终各纳入32例患儿。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CSHQ各因子评分、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治疗后1个月CSHQ各因子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和胃针法组患儿有效率为87.5%(28/32),高于常规治疗组的65.6%(21/32)(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针刺相关并发症。结论和胃针法辅助治疗脑瘫患儿睡眠障碍具有一定临床效果和优势,可有效改善患儿睡眠习惯和质量,这为脑瘫患儿睡眠障碍的针灸治疗及选穴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脑性瘫痪 和胃针法 儿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湖裸鲤对三种药物的敏感性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杰泉 何克林 王东晖 《河北渔业》 2011年第7期5-7,13,共4页
在水温为16.2~17.4℃的静水试验条件下,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以青海湖裸鲤幼鱼为试验对象,用敌百虫、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求出半数致死浓度和48 h安全浓度。48 h安全浓度:硫酸铜0.112 mg/L、高锰酸钾0.22 mg/... 在水温为16.2~17.4℃的静水试验条件下,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以青海湖裸鲤幼鱼为试验对象,用敌百虫、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对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并求出半数致死浓度和48 h安全浓度。48 h安全浓度:硫酸铜0.112 mg/L、高锰酸钾0.22 mg/L、敌百虫2.58 mg/L。结果表明青海湖裸鲤对3种药物的敏感性为:硫酸铜〉高锰酸钾〉敌百虫,敌百虫是青海湖裸鲤较好的日常病害防治药物,但不能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裸鲤 毒性试验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