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乌苏酸/DPPE单分子层相互作用的Langmuir膜技术与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乔进京
孙润广
+3 位作者
王夫雨
郝长春
何光晓
马秀梓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乌苏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品和化妆品之中。它的作用过程与生物膜脂分子有密切关系。选用生物膜系统中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为代表,通过LB膜(LANGMUIR-BLODGETT film)技术制备不同物质量...
乌苏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品和化妆品之中。它的作用过程与生物膜脂分子有密切关系。选用生物膜系统中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为代表,通过LB膜(LANGMUIR-BLODGETT film)技术制备不同物质量比例的乌苏酸/DPPE混合单分子层并获取相应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分析π-A曲线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乌苏酸/DPPE混合单层膜的物质的量比以及膜压对其稳定性、混合性有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苏酸
LB膜技术
单层膜
原子力显微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DOPC/DPPC单层膜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郝长春
张蕾
+3 位作者
孙润广
张静
何光晓
杨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40-2346,共7页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不同表面压力下的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棕榈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摩尔比为1∶1)和DOPC/DPPC/Chol(摩尔比为2∶2∶1)单层膜,对单层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不同表面压力下的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棕榈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摩尔比为1∶1)和DOPC/DPPC/Chol(摩尔比为2∶2∶1)单层膜,对单层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用荧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了观测.热力学分析表明,DOPC与DPPC分子在单层膜结构中相互作用为排斥力,诱导单层膜出现相变;DOPC,DPPC与胆固醇(Chol)间的相互作用均为吸引力,当表面压力(π)大于18 mN/m时,DPPC与胆固醇的作用力大于DOPC.荧光显微镜观测表明,DOPC/DPPC单层膜出现明显相分离现象,富含DPPC微区成"花形"结构,且随着表面压力的升高微区逐渐增大,"花瓣"增多;当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时,单层膜相态由液相与凝胶相共存转变为液态无序相与液态有序相共存结构,富含DPPC的微区形状从"花形"转变成"圆形".原子力显微镜对单层膜的表征验证了荧光显微镜的观测结果,表明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中对单层膜排列具有明显的影响,压力和溶液状态等是影响脂膜结构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膜
相变
荧光显微镜
表面压力
生物膜
胆固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GM1/DPPC单层膜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初探
3
作者
郝长春
孙润广
+2 位作者
张静
何光晓
杨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29-533,共5页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是生物膜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病变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GM1/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DPPC)混合脂单层膜等温线数据研究了脂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形态进...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是生物膜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病变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GM1/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DPPC)混合脂单层膜等温线数据研究了脂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形态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DPPC在混合脂中的比例含量XDPPC=0.2时,GM1与DPP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吸引力,膜较稳定;其它比例混合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排斥力,且在XDPPC=0.6时,分子间相互排斥力最大,单层膜出现了明显的富含DPPC的微区和GM1网状共存的结构。AFM形态观测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该研究为了解GM1在不同的膜脂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单层膜
热力学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乌苏酸/DPPE单分子层相互作用的Langmuir膜技术与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乔进京
孙润广
王夫雨
郝长春
何光晓
马秀梓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133-13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20772077)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807180001)
文摘
乌苏酸是存在于天然植物中的一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广泛应用于药品和化妆品之中。它的作用过程与生物膜脂分子有密切关系。选用生物膜系统中的二棕榈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PPE)为代表,通过LB膜(LANGMUIR-BLODGETT film)技术制备不同物质量比例的乌苏酸/DPPE混合单分子层并获取相应的表面压力/平均分子面积(π-A)曲线。分析π-A曲线并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乌苏酸/DPPE混合单层膜的物质的量比以及膜压对其稳定性、混合性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乌苏酸
LB膜技术
单层膜
原子力显微镜
Keywords
Ursolic acid
LB
monolayer
AFM
分类号
R284 [医药卫生—中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DOPC/DPPC单层膜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形态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郝长春
张蕾
孙润广
张静
何光晓
杨静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生物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研究室
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340-2346,共7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批准号:2012JQ1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批准号:GK201102029)资助
文摘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制备了不同表面压力下的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1,2-二棕榈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PPC)(摩尔比为1∶1)和DOPC/DPPC/Chol(摩尔比为2∶2∶1)单层膜,对单层膜内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并用荧光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其形态进行了观测.热力学分析表明,DOPC与DPPC分子在单层膜结构中相互作用为排斥力,诱导单层膜出现相变;DOPC,DPPC与胆固醇(Chol)间的相互作用均为吸引力,当表面压力(π)大于18 mN/m时,DPPC与胆固醇的作用力大于DOPC.荧光显微镜观测表明,DOPC/DPPC单层膜出现明显相分离现象,富含DPPC微区成"花形"结构,且随着表面压力的升高微区逐渐增大,"花瓣"增多;当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时,单层膜相态由液相与凝胶相共存转变为液态无序相与液态有序相共存结构,富含DPPC的微区形状从"花形"转变成"圆形".原子力显微镜对单层膜的表征验证了荧光显微镜的观测结果,表明胆固醇加入到DOPC/DPPC体系中对单层膜排列具有明显的影响,压力和溶液状态等是影响脂膜结构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单层膜
相变
荧光显微镜
表面压力
生物膜
胆固醇
Keywords
Monolayer
Phase separa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Surface pressure
Biomembrane
Cholesterol
分类号
O641 [理学—物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GM1/DPPC单层膜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初探
3
作者
郝长春
孙润广
张静
何光晓
杨静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生物物理与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陕西师范大学食品工程与营养科学学院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529-533,共5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No.2012JQ1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项目(No.GK201102029)
文摘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是生物膜重要的组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病变治疗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GM1/二棕榈酰基磷脂酰胆碱(DPPC)混合脂单层膜等温线数据研究了脂膜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形态进行了观测。实验结果表明:DPPC在混合脂中的比例含量XDPPC=0.2时,GM1与DPPC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吸引力,膜较稳定;其它比例混合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排斥力,且在XDPPC=0.6时,分子间相互排斥力最大,单层膜出现了明显的富含DPPC的微区和GM1网状共存的结构。AFM形态观测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该研究为了解GM1在不同的膜脂系统中形态和功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单层膜
热力学分析
原子力显微镜
相互作用
Keywords
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
monolayer
thermodynamic analysis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interaction
分类号
TB38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乌苏酸/DPPE单分子层相互作用的Langmuir膜技术与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乔进京
孙润广
王夫雨
郝长春
何光晓
马秀梓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DOPC/DPPC单层膜中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及形态特征
郝长春
张蕾
孙润广
张静
何光晓
杨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GM1/DPPC单层膜中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初探
郝长春
孙润广
张静
何光晓
杨静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1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