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北凹陷第三系油气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
作者 罗权生 徐君 +3 位作者 王加辉 陆林潭 何伯斌 胥东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8-21,共4页
台北凹陷第三系含油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为主,含气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为岩屑砂砾岩。储层微观储集特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 台北凹陷第三系含油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和混合砂岩为主,含气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岩石学类型为岩屑砂砾岩。储层微观储集特征发育剩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以中孔、细喉道为主,为中高孔、中—低渗型储层。通过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认为,岩石组构、沉积微相、成岩作用是影响该区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碳酸盐胶结物及自生粘土矿物导致储层物性变差;粘土矿物在转化过程中释放的酸性水对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溶蚀作用及烃类的后期注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储层原生孔隙的改善和保存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细砂岩 碳酸盐 黄铁矿 原生孔隙 烃类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油田二次开发中单砂体精细刻画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滨 蒲玉娥 +3 位作者 何伯斌 葛新超 李宁 刘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9-71,共3页
针对吐哈丘陵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水淹程度高、现有井网对单砂体适应性较差、剩余油分布认识准确性不高等问题,开展单砂层精细对比和内部构型刻画研究,落实了砂层内部单砂体的精细成因格架、侧向变化和连通关系。既解决了一些开发生产的... 针对吐哈丘陵油田地质条件复杂、水淹程度高、现有井网对单砂体适应性较差、剩余油分布认识准确性不高等问题,开展单砂层精细对比和内部构型刻画研究,落实了砂层内部单砂体的精细成因格架、侧向变化和连通关系。既解决了一些开发生产的矛盾问题,又为二次开发试验井的部署和矿场实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丘陵油田 二次开发 单砂体 精细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藏建模技术在丘陵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滨 石晓燕 +2 位作者 何伯斌 刘瑛 罗阳俊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8-550,共3页
以油田密井网、地震解释层面和断层数据、储集层预测和沉积微相研究成果作为建模控制因素,综合应用概率统计、变差函数分析等技术手段和序贯高斯协克里金方法完成吐哈盆地丘陵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实现油田综合地质... 以油田密井网、地震解释层面和断层数据、储集层预测和沉积微相研究成果作为建模控制因素,综合应用概率统计、变差函数分析等技术手段和序贯高斯协克里金方法完成吐哈盆地丘陵油田复杂断块油藏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建立,实现油田综合地质认识成果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在油田下步综合调整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丘陵油田 复杂构造 地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数据体控制下的建模技术——以温吉桑油田SⅠ油藏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朝富 刘滨 +3 位作者 何伯斌 乔向阳 刘瑛 廖华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6-498,共3页
体控建模是以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三维数据体(如岩性、孔隙度体)为宏观趋势控制的储集层建模技术。与相控随机建模技术相比,更适用于油藏评价、产能建设和气田等钻井资料不足的研究区块,有助于解决储集层相变快、模型随机性强等问题,满... 体控建模是以具有明确地质意义的三维数据体(如岩性、孔隙度体)为宏观趋势控制的储集层建模技术。与相控随机建模技术相比,更适用于油藏评价、产能建设和气田等钻井资料不足的研究区块,有助于解决储集层相变快、模型随机性强等问题,满足精细油藏描述研究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体控建模 多属性 非线性寻优 概率神经网络反演 储集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条湖组沉凝灰岩致密油有效开发技术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家义 李道阳 +1 位作者 何伯斌 解士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4-720,共7页
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条湖组沉凝灰岩致密油分布稳定,天然裂缝发育,储集层具中—高孔、特低渗的特征,结合近年来研究区致密油勘探取得的成果,分析有效开发面临的技术性难题;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虽然实现了储量整体动用,但产量递减快,... 三塘湖盆地中二叠统条湖组沉凝灰岩致密油分布稳定,天然裂缝发育,储集层具中—高孔、特低渗的特征,结合近年来研究区致密油勘探取得的成果,分析有效开发面临的技术性难题;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虽然实现了储量整体动用,但产量递减快,一次采收率低,开发效益差。为探寻类似致密油高效开发技术路线,逐步探索出快速补充地层能量注水吞吐技术,缩小井距,实现井间缝网搭接的缝控储量井网加密技术,加密后,由单井吞吐转向井组渗吸+驱替注水技术。采用以上技术,解决了多井低产的问题,采收率由2.5%逐渐提高至10.2%,采油速度保持在1.0%,达到了相对高效开发的目的,并实现了效益开发。形成的技术理念对类似致密油的有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二叠系 条湖组 沉凝灰岩 致密油 地质特征 有效开发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沉积岩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亚军 荆文波 +6 位作者 宋小勇 何伯斌 伍宏美 王睿 解士建 宋凯辉 马强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75,共13页
为判别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岩夹层的古沉积环境,以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和哈尔加乌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中沉积岩夹层样品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通过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运用w(U)/w(Th),w(V)/w(Cr),w(V)/w(V+N... 为判别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上石炭统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岩夹层的古沉积环境,以上石炭统卡拉岗组和哈尔加乌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中沉积岩夹层样品的微量元素测试结果为基础,通过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运用w(U)/w(Th),w(V)/w(Cr),w(V)/w(V+Ni),w(V)/w(Sc),w(Sr)/w(Ba),w(B)/w(Ga)等判别出的指标图版,结合因素筛选分析法,用多组组合指标来判别古沉积环境,以了解沉积岩夹层沉积介质的氧化还原状态。结果表明:卡拉岗组和哈尔加乌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中沉积岩夹层w(V)/w(Cr),w(V)/w(Sc),w(V)/w(V+Ni),w(Sr)/w(Ba)和w(B)/w(Ga)这5类比值演化趋势较稳定,是古沉积环境判别较佳的组合指标;卡拉岗组沉积岩夹层形成于水、陆过渡相及陆上氧化环境介质中,哈尔加乌组沉积岩夹层主要形成于水下还原环境介质中,少量形成于水、陆过渡复杂环境介质中。该地球化学方法具有普适性,可用于不同地质时代、不同区域地质条件下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岩层古沉积环境的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 古沉积环境 卡拉岗组 哈尔加乌组 马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及参数确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高文君 何伯斌 +2 位作者 刘长地 葛启兵 刘小周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1-104,156,共4页
针对含水上升规律与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之间缺乏对应理论基础的问题,以常用的4种含水上升规律为基础,利用定积分方法,结合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了各自对应的累积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并给出了4个不同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的待定参数确定方... 针对含水上升规律与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之间缺乏对应理论基础的问题,以常用的4种含水上升规律为基础,利用定积分方法,结合物质平衡方程,建立了各自对应的累积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并给出了4个不同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的待定参数确定方法,丰富了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的评价方法。研究表明,油田含水上升规律不同,其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也不同,其实质是由于水驱油特征的差异所决定的。实例应用表明,甲型与丁型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为凸形曲线,表明低含水期含水上升速度慢,累积存水率下降慢,高含水期含水上升速度快,累积存水率下降快;乙型与丙型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为凹形曲线,表现出的开发特征与凸形相反。研究成果对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及累积存水率变化规律优选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累积存水率 采出程度 水驱采收率 水驱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