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改性池沸腾换热研究进展
1
作者 侯娜娜 李树谦 +4 位作者 陈晓娜 何亚辉 曹繁语 冯连元 孙超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5年第1期142-150,共9页
为实现气泡动力学行为的优化以及液体补给能力的提升,进而达成池沸腾换热效果的改善,众多研究人员着力于材料表面的改性处理。通过改性后产生的物理形貌特征或润湿性变化,使其能够发挥出预期的强化沸腾作用。综述了改性表面的制备、表... 为实现气泡动力学行为的优化以及液体补给能力的提升,进而达成池沸腾换热效果的改善,众多研究人员着力于材料表面的改性处理。通过改性后产生的物理形貌特征或润湿性变化,使其能够发挥出预期的强化沸腾作用。综述了改性表面的制备、表面改性强化沸腾的机制及换热效果。改性表面制备需要对材料类型、表面形貌及化学性质、制备工艺和稳定性及耐久性进行多方面考量,尤其是长久使用的稳定性及耐久性。现阶段探究改性表面传热机制理论模型众多,其在气泡生成、生长、脱离等过程分析时存在公式多样化、缺少标准形式的特点,后续需将相关实验或模拟数据与理论模型相结合进行验证,充分考虑变量因素,为公式的整合或改进提供依据。能够实现强化沸腾的改性表面主要是考虑了汽化核心数量、毛细力及气泡溢出阻力等一方面或多方面因素,但由于没有统一设计标准,部分表面的使用有一定局限性,故设计出汽化核心数量多、毛细力较强、气泡溢出阻力小并且能够适用于各类工况的最优改性表面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此外,在强化沸腾换热效果方面,宏观、微观、纳米及混合尺度相比光滑表面均利于换热强化,其中微观、纳米及混合尺度效果更佳且沸腾机制与宏观尺度有别,纳米尺度表面沸腾传热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沸腾 表面制备 传热机制 换热效果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加密和异常数据自毁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中的研究
2
作者 何亚辉 《中国新通信》 2021年第9期123-124,共2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处理信息数据更加便捷的同时,黑客攻击、信息被篡改或者泄露这些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和异常数据自毁技术,来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基于此,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在处理信息数据更加便捷的同时,黑客攻击、信息被篡改或者泄露这些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数据加密技术和异常数据自毁技术,来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基于此,以下对数据加密和异常数据自毁技术在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加密 异常数据自毁 网络信息安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亚辉 赵明阶 +1 位作者 汪魁 刘潘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86,共4页
针对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云模型,建立基于云模型的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渗透坡降等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由... 针对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评价指标存在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在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云模型,建立基于云模型的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渗透坡降等12个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由安全风险等级和评估数据分别推求标准云和评价云数字特征值,通过计算标准云和综合云的相似度给出评价结果。将该模型应用于已建土石坝工程的渗流安全风险评价中,计算得到综合云与标准云的最大相似度为0.800,进而给出该土石坝渗流安全风险等级为"较低风险",通过与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比发现,该模型评价方式更为客观,评价结果更为全面。研究成果可为土石坝安全评价和加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风险 云模型 渗流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与异常识别的桥梁技术状态评定方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周建庭 张顺 +1 位作者 聂志新 何亚辉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共6页
针对现行桥梁技术状态评定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忽略了主要结构部件对桥梁整体安全使用的影响,提出在评定过程中引入异常识别,并将专门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云模型理论与传统的模糊综合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与异常识别的... 针对现行桥梁技术状态评定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忽略了主要结构部件对桥梁整体安全使用的影响,提出在评定过程中引入异常识别,并将专门研究不确定性问题的云模型理论与传统的模糊综合分析法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云模型与异常识别的桥梁技术状态评定方法;首先确定各个部件以及结构的权重,然后将评语集、评估数据转换为云模型,并获取在评定过程中引入异常识别前、后的评定结果;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某实桥评定中。研究表明:在传统云模型评定中引入异常识别考虑了主要结构部件对桥梁整体安全使用的影响,该模型评价方式更为符合实际工程情况,过程更为客观,结果更为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桥梁技术状态 云模型 异常识别 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高速公路货车通行精细化收费政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何亚辉 代小瑞 任俊学 《公路与汽运》 2015年第6期49-52,共4页
在分析河南省高速公路货车运行情况和现有货车通行计费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速公路上货车行驶时长分布,分析了河南省高速公路上货车收费适宜的优惠时长和优惠时段;通过货车在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上运输成本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高速公路... 在分析河南省高速公路货车运行情况和现有货车通行计费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高速公路上货车行驶时长分布,分析了河南省高速公路上货车收费适宜的优惠时长和优惠时段;通过货车在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上运输成本的分析,提出了基于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错时收费费率及可实施错时收费的路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交通 高速公路 货车 精细化收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辅酶A含量对酿酒酵母乙酸乙酯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郑楠 郭庆焕 +5 位作者 何亚辉 钱泓 赵东 陈叶福 郭学武 肖冬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50-156,共7页
通过缺失乙酰辅酶A水解酶(ACH)基因和过表达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基因技术提高酿酒酵母合成乙酰辅酶A(acetylCo A)能力的同时,过表达醇酰基转移酶(ATF)基因,提高乙酸乙酯合成能力,并考察acetyl-Co A含量对酿酒酵母合成乙酸乙酯能力的影... 通过缺失乙酰辅酶A水解酶(ACH)基因和过表达乙酰辅酶A合成酶(ACS)基因技术提高酿酒酵母合成乙酰辅酶A(acetylCo A)能力的同时,过表达醇酰基转移酶(ATF)基因,提高乙酸乙酯合成能力,并考察acetyl-Co A含量对酿酒酵母合成乙酸乙酯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敲除ACH1基因、且在敲除ACH1基因基础上过表达ACS1、ACS2基因均能提高酿酒酵母Acetyl-Co A含量,进而提高乙酸乙酯含量。较亲本菌株α5,缺失突变株α5ΔACH1、重组菌株α5-A1、α5-A2的Acetyl-Co A的含量均分别提高了52.5%、80.33%、52.79%,乙酸乙酯含量分别提高10.59%、26.12%、23.70%。在敲除ACH1基因、过表达ACS1和ACS2基因的基础上同时过表达ATF1基因,得到工程菌株A1-ATF1和A2-ATF1,较亲本菌株α5,乙酸乙酯含量分别提高226.09%、530.43%、289.57%,工程菌株A1-ATF1乙酸乙酯产量最高,为72.52 mg/L。研究表明,提高乙酰辅酶A含量能够促进乙酸乙酯的合成,为提高乙酸乙酯生成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辅酶A 乙酸乙酯 醇乙酰基转移酶 基因敲出 基因过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基因过表达酿酒酵母在黄酒中降高级醇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江森 王欢 +4 位作者 何亚辉 陈叶福 邓庆博 郭学武 肖冬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53-159,共7页
为降低黄酒中高级醇产量,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倍体菌株AY12α为出发菌,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乙醛脱氢酶基因过表达菌株,并在不同黄酒发酵工艺下探究其对酿酒酵母产高级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5株乙醛脱氢酶基... 为降低黄酒中高级醇产量,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单倍体菌株AY12α为出发菌,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乙醛脱氢酶基因过表达菌株,并在不同黄酒发酵工艺下探究其对酿酒酵母产高级醇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5株乙醛脱氢酶基因(ALD2、ALD3、ALD4、ALD5和ALD6)过表达菌株,在大米加麦曲的传统黄酒发酵工艺下,所有改造菌株均可以促进乙酸、降低高级醇的生成,其中改造菌株α-ALD6效果最显著(P<0.01),乙酸产量是出发菌AY12α的2.92倍,总高级醇产量下降72.04%。在不同发酵工艺中,改造菌株α-ALD5与α-ALD6均可显著促进乙酸、降低高级醇生成(P<0.01);在纯种根霉曲做糖化剂的发酵工艺中,改造菌株在培菌糖化24 h后接入降高级醇效果更好。与纯种根霉曲相比,改造菌株以麦曲作糖化剂时降高级醇效果更好,且改造菌株α-ALD6在大米加麦曲的传统黄酒发酵工艺下降高级醇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乙醛脱氢酶基因 酿酒酵母 高级醇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捻度对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纱线拉伸与耐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波 汪泽幸 +3 位作者 吴璠 汤婕 杨正桃 何亚辉 《产业用纺织品》 2021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力学性能,以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纱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捻度对纱线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捻后PI纳米纤维纱线的长度缩短,实际线密度和实际捻度增大,故在加捻时需考虑捻缩率因素;在合理范围... 为提高静电纺纳米纤维纱线的力学性能,以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纱线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捻度对纱线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捻后PI纳米纤维纱线的长度缩短,实际线密度和实际捻度增大,故在加捻时需考虑捻缩率因素;在合理范围内加捻能提高PI纳米纤维纱线的拉伸断裂强度,但过高的预加捻度反而会劣化其拉伸断裂强度;随着预加捻度的增加,PI纳米纤维纱线的断裂伸长率呈现增大趋势;无捻PI纳米纤维纱线的耐磨性最好,加捻会导致PI纳米纤维纱线的耐磨性能降低。综合考虑纱线拉伸性能和耐磨性能随预加捻度的变化趋势,PI纳米纤维纱线较合理的捻度范围为20~40捻/(1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亚胺(PI) 纳米纤维纱线 捻度 拉伸性能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跨城市立交桥抗震性能研究
9
作者 何亚辉 《山西建筑》 2015年第5期159-160,共2页
以三跨T形宽桥面城市立交桥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 Civil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结构有限元动力分析模型,并对该桥的地震响应和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为同类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连续梁桥 地震响应 抗震性能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交通流荷载的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梦起 李安生 +3 位作者 张军 方曾利 何亚辉 杨宇翔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1年第2期55-60,共6页
为探求交通流荷载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采用层状体系理论,建立ANSYS 3-D有限元粘弹性路面结构模型;根据损伤力学理论研究单轴载通过时由沥青层底部的最大拉伸应变造成的路面破坏;再由Miner’s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得到在实际车流... 为探求交通流荷载下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采用层状体系理论,建立ANSYS 3-D有限元粘弹性路面结构模型;根据损伤力学理论研究单轴载通过时由沥青层底部的最大拉伸应变造成的路面破坏;再由Miner’s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得到在实际车流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发生一定破坏程度时的使用寿命。计算结果表明,研究路段的沥青破坏路面等于或小于车轮路径处面积的10%仅需用3.4年,达到45%需4.5年;而使用轴载换算方法算得结果则为5.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荷载 水平拉应变 断裂损伤 使用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坡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评价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世阳 李立青 何亚辉 《湖南交通科技》 2023年第4期1-7,17,共8页
目前,滑坡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方法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各种区划方法归类上不系统,适用场景及优劣点缺乏系统研究。基于文献调研及综合梳理,针对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归类,研究得出各区划评价方法的优劣及应用场景。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未... 目前,滑坡地质灾害风险区划方法研究成果颇丰,然而各种区划方法归类上不系统,适用场景及优劣点缺乏系统研究。基于文献调研及综合梳理,针对评价方法进行分析归类,研究得出各区划评价方法的优劣及应用场景。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未来的研究重点为:(1)重视耦合模型及机器学习模型在区划评价研究中的应用;(2)掌握定性模型耦合、定性模型与机器学习模型耦合在区划评价研究中的应用效果;(3)研究验证逻辑回归分析法分别与信息量法、神经网络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模型之间的优劣及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灾减灾工程 滑坡灾害 风险区划 评价模型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