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长7致密砂岩储层体积压裂可行性评价 被引量:41
1
作者 石道涵 张兵 +2 位作者 何举涛 蒋廷学 蒲春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7,共4页
从储层岩石矿物组分、岩石脆性指数、天然裂缝发育状况以及体积压裂所需地应力条件4个方面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砂岩储层实施体积压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长7储层岩石石英质量分数为40.3%,脆性指数为35%~50%;储层... 从储层岩石矿物组分、岩石脆性指数、天然裂缝发育状况以及体积压裂所需地应力条件4个方面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砂岩储层实施体积压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长7储层岩石石英质量分数为40.3%,脆性指数为35%~50%;储层微裂缝发育概率在60%左右,裂缝密度为3条/10m,天然裂缝及水平层理较发育;水平两向主应力差为4—5MPa,均可满足实现体积压裂复杂形态裂缝扩展的条件。体积压裂井试采效果表明,体积压裂后可形成一定程度复杂缝网。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可成为该储层高效开发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体积压裂 可行性 岩石脆性指数 天然裂缝 地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心润湿性对核磁共振可动流体T_2截止值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海波 郭和坤 +3 位作者 王学武 何举涛 孙玉平 胥法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7,8,共5页
对有代表性的低渗透储层密闭取岩心平行样进行原始润湿和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核磁共振离心实验标定,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不同润湿性条件下T2截止值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比对应保持原始润湿性岩心... 对有代表性的低渗透储层密闭取岩心平行样进行原始润湿和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核磁共振离心实验标定,并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2种不同润湿性条件下T2截止值的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强亲水岩心的T2截止值比对应保持原始润湿性岩心的T2截止值普遍偏小,强亲水5块岩心实测T2截止值的分布范围为9.64~13.89 ms,平均值为12.58 ms;保持原始润湿性5块岩心实测T2截止值的分布范围为11.57~20.03 ms,平均值为16.33 ms。由于润湿性的影响,原始润湿岩心饱和水T2谱比对应的强亲水岩心T2谱偏右,T2几何平均值增大。岩心渗透率越大,含油性越好,岩石越亲油,则原始润湿岩心T2谱越偏右,T2几何平均值越大,导致T2截止值增大。岩心渗透率越小,岩石孔喉越细小,由于毛管力作用,原始润湿岩心束缚水饱和度更高,导致对应的T2截止值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岩心 T2截止值 岩心润湿性 高速离心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压固井注入阶段流体密度和流变性分段预测方法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金璐 李军 +3 位作者 何举涛 杨宏伟 柳贡慧 李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解决控压固井注入阶段入井流体密度及流变性预测难的问题,设计了流体密度和流变性测量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优选了流变模式,建立了考虑不同流体性能差异的温压耦合模型,提出了流体密度和流变参数的分段预测方法。以川北地区X井为例进行... 为解决控压固井注入阶段入井流体密度及流变性预测难的问题,设计了流体密度和流变性测量试验,基于试验结果优选了流变模式,建立了考虑不同流体性能差异的温压耦合模型,提出了流体密度和流变参数的分段预测方法。以川北地区X井为例进行了模拟计算,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分段方法可将赫巴模式、四参数模式等多种流变模式作为优选对象,能更精确地描述流体的流变性;控压固井注入阶段采用常规计算方法,井口回压值偏低,大大增加了地层气侵风险,且不同方法预测的环空温度场相差不大;温度和压力的耦合作用对于流体密度和流变性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较大,也会对环空浆柱结构的设计及固井施工效果产生重要影响。研究结果为控压固井设计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压固井 流变性 流变模式 分段预测 环空压力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岭油田P167井区延10油藏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1
4
作者 马春林 张君学 +6 位作者 王钧科 何举涛 宁新军 梁芳霞 刘永辉 余小林 白雪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9X期170-172,共3页
马岭油田P167井区以延10油层组为目的层,采用300m正方形反九点井网滚动开发。该区延10油层组油藏含油面积大,储层物性好,试油产量高。通过对P167井区延10油层组油藏的地质特征、油藏特征及开发效果的认识,对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对后期提... 马岭油田P167井区以延10油层组为目的层,采用300m正方形反九点井网滚动开发。该区延10油层组油藏含油面积大,储层物性好,试油产量高。通过对P167井区延10油层组油藏的地质特征、油藏特征及开发效果的认识,对有利区进行了预测,对后期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油藏下一步的开发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油田 延10油层组 油气藏特征 有利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峰油田长8储层增注工艺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顾燕凌 何举涛 +1 位作者 樊红旗 何志英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2期113-115,共3页
西峰油田是近年来国内发现的少有的几个整装油田之一,对长庆油田上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堵塞问题日益严重,欠注水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稳产及高效开发。根据西峰油田长8储层特征和注水现状,分析了... 西峰油田是近年来国内发现的少有的几个整装油田之一,对长庆油田上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水井堵塞问题日益严重,欠注水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稳产及高效开发。根据西峰油田长8储层特征和注水现状,分析了注水压力升高原因,对前期增注工艺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近几年在西峰油田长8储层开展了氧化型深部酸化增注工艺试验,并对压裂增注工艺进行了改进,取得明显效果,油田开发形势得到一定改善。通过对2种增注工艺的适应性、优缺点及措施效果的评价,提出了西峰油田下一步增注工艺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增注 压裂 深部酸化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脉冲-化学复合技术在青海尕斯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饶鹏 蒲春生 +2 位作者 刘涛 何举涛 何志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0-84,共5页
针对青海尕斯低渗透油田酸液注入困难,酸化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水力脉冲-化学复合增产技术,该技术是将振源产生的水力脉冲波与化学增产措施相结合,进行复杂油气田开发的一种新型复合增产技术.大幅度提高酸化效果.本文结合青海尕斯油田,... 针对青海尕斯低渗透油田酸液注入困难,酸化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了水力脉冲-化学复合增产技术,该技术是将振源产生的水力脉冲波与化学增产措施相结合,进行复杂油气田开发的一种新型复合增产技术.大幅度提高酸化效果.本文结合青海尕斯油田,将4种酸液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岩心,通过渗透率比值的对比,优选出了最佳的处理方式和处理酸液,水力脉冲辅助酸化优于单独酸化和水力脉冲,同时进行水力脉冲与酸化(酸液体系CH-59)时渗透率比值最大(2.71).在此指导下进行了两口井的设计应用,均取的良好的效果,有效期达六个月以上,累计增注9 62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脉冲 化学解堵 尕斯油田 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山庄地区长9油层组储层特征研究
7
作者 马春林 陈旭峰 +5 位作者 周忠福 何举涛 许玉生 冯春燕 马振宇 郭小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10X期172-173,共2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庄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潜力。为了更好地指导油气勘探工作,从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成岩作用等方面入手,深八分析了该区长9油层组的储层特征、主控因素及油气藏分布规律。
关键词 长9油层组 成藏分析 山庄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8储层直井井网体积压裂影响产能因素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勇年 马新仿 +3 位作者 王怡 何举涛 王伟 郭宇佳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储层,岩性致密、物性差,采用常规重复改造增产措施难度大,现采用滑溜水与冻胶交替注入的混合水压裂技术进行增产改造.基于长8储层的地质特征,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单元井网缝网模型,对储层改造体积大小、...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8储层,岩性致密、物性差,采用常规重复改造增产措施难度大,现采用滑溜水与冻胶交替注入的混合水压裂技术进行增产改造.基于长8储层的地质特征,应用eclipse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单元井网缝网模型,对储层改造体积大小、缝网长宽比、裂缝间距和裂缝导流能力等体积压裂主要产能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通过设计正交试验方案,研究了现有井网对于混合水体积压裂的适配性.同时,在优选的各影响因素条件下,探讨了注水井压裂对于油井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井 混合水压裂 产能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江油田井筒结垢机理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何举涛 刘伟 +2 位作者 程占全 张元锋 王小鹏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1期91-92,共2页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泥在地层或管道中不同地流动,因产出液矿化度、硬度、钙镁离子、硫酸盐含量及悬浮物含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井筒内出现结垢现象,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生产效果。对此,本研究以环江油田为例,重点分析井筒结垢机理...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气、水、泥在地层或管道中不同地流动,因产出液矿化度、硬度、钙镁离子、硫酸盐含量及悬浮物含量的不断增加,导致井筒内出现结垢现象,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生产效果。对此,本研究以环江油田为例,重点分析井筒结垢机理,为防除垢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江油田 井筒 结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