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荀子》的人“性”论是否为《韩非子》“人”观的基础? 被引量:2
1
作者 佐藤将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4-117,共14页
过去支配荀子和韩非之间关系的论述架构是由"韩非为荀子弟子"和"韩非的人观渊源于荀子的性恶论"两项主张所构成的"循环论证"。从两书中的"性"概念和"人"观的比较来看,《韩非子》的&q... 过去支配荀子和韩非之间关系的论述架构是由"韩非为荀子弟子"和"韩非的人观渊源于荀子的性恶论"两项主张所构成的"循环论证"。从两书中的"性"概念和"人"观的比较来看,《韩非子》的"人"应该继承《商君书》以及慎到和田骈等齐国稷下学者,并非荀子。在司马迁《史记》的《韩非列传》中含有"(韩非)俱李斯事荀子"一句话的理由应该是,司马迁在同情赴秦冤死的韩非之余,构成了李斯害过他为主轴的生平故事,为此司马迁需要说明韩非在年轻时就已认识李斯。总之,在《荀子》和《韩非子》的"性"论和"人"观的层次上,此两者之间的思想关系并不大,因而看不出由前者到后者的直接影响关系。关于他们之间是否有过师生关系的问题,虽然在目前的史料情况下不能断定有还是没有,但至少司马迁自己相当确定韩非并没有继承荀子的学术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韩非子 司马迁 李斯 性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庄子》“化”概念与“物化”思想的多层结构
2
作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5,共15页
文章透过现本《庄子》中的“化”“变”“物化”“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用例之分析,欲阐明《庄子》“物化”论的多层意涵及其独特思想意义。文章首先将“化”论分成四种涵义:生物体本身的变化、“生死”过程以及不同生物之间连环、意识... 文章透过现本《庄子》中的“化”“变”“物化”“变化”以及与此相关的用例之分析,欲阐明《庄子》“物化”论的多层意涵及其独特思想意义。文章首先将“化”论分成四种涵义:生物体本身的变化、“生死”过程以及不同生物之间连环、意识的变化、境界和想象中全部“物”之间的转换。接着指出《庄子》的“物化”论还具有论述上的两种重要功能:“主题的转换”和“不同主题的整合”。基于此分类,文章试图论证《庄子》中多样多层的“化”论成为“因为万物化成其他物,不同物实为同一物”之思维方式的基础。若从其“物化”论的发展来看,在《天地》的“其死也物化”一句中所看到的其生体变化和生死意涵的“物化”论可能很早就存在,而《逍遥游》“北冥有鱼”和《齐物论》“庄周梦蝶”所追求的在“万物齐同”的境界中融于“齐一”境界的“物化”论则因与《天下》“庄周论”的内容相呼应,其撰写时期应该在现本内容形成过程中属于较晚期,当为战国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 《庄子》 齐物 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为“哲学家”的孔子、成为孔子的井上圆了--近代日本“孔子教”之渊源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佐藤将之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130,共12页
井上圆了是在日本明治和大正时代以佛学的复兴、西方哲学的引进、"妖怪学"的提出以及哲学馆(今日的东洋大学)的创立等而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实践家。他撰写的各种著作也对中国启蒙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等的... 井上圆了是在日本明治和大正时代以佛学的复兴、西方哲学的引进、"妖怪学"的提出以及哲学馆(今日的东洋大学)的创立等而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实践家。他撰写的各种著作也对中国启蒙知识分子,如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等的思想有不小的影响。而且,井上圆了是在"东亚近代化"的历史脉络中第一次举行"祭孔"的人物。本文试图阐明圆了对孔子的相关著作具有"分析性"和"尊崇性"两种态度,但整体而言,他对孔子的推崇具备与对其他三圣不同的额外重要性。也就是说,孔子所提倡的儒家道德哲学就是人人为了进入圆了所提出理想的"哲学界"或"绝对城"境界的不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上圆了 孔子 哲学堂 日本汉学 日本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