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唯美主义的艺术批评 被引量:6
1
作者 伍蠡甫 《文艺理论研究》 1981年第1期27-37,共11页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处境日益困难,彷徨苦闷,精神空虚,有的甚至把生命看作是死刑的缓刑期。他们没有出路,只好追求官能享乐,纵情声色,在他们的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颓废主义思潮。七十... 十九世纪下半叶的欧洲,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处境日益困难,彷徨苦闷,精神空虚,有的甚至把生命看作是死刑的缓刑期。他们没有出路,只好追求官能享乐,纵情声色,在他们的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颓废主义思潮。七十年代中期,法国的巴那司派公开宣传诗歌不应涉及政治,须脱离社会斗争,强调“为艺术而艺术”,在法、英等国逐渐形成唯美主义的批评流派,其代表人物有戈狄埃、波德莱尔、裴特、王尔德等,活动于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间。在西方批评界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美主义 为艺术而艺术 艺术批评 形式美 艺术家 文艺复兴 浪漫主义 艺术作品 艺术形式 形式之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人画艺术风格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伍蠡甫 《文艺理论研究》 1982年第2期55-75,共21页
中国历代绘画艺术都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而历代有成就的画家在作品中表现他的审美意识时,也有规律可寻。那就是:力求意与法,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物与我、景与情的交融,通过笔墨的运用,熔合作品的意境与形象;终于产生艺术美。这艺术美包蕴... 中国历代绘画艺术都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而历代有成就的画家在作品中表现他的审美意识时,也有规律可寻。那就是:力求意与法,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物与我、景与情的交融,通过笔墨的运用,熔合作品的意境与形象;终于产生艺术美。这艺术美包蕴着画家个性和技法的特征,并赋予作品以艺术风格,至于和个性紧密联系的情思意境,则又含有一定的社会的、阶级的内容。因此艺术风格可以多种多样;不仅因时、因人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风格 文人画家 山水画家 审美意识 艺术形象 审美标准 文人士大夫 董其昌 艺术美 李公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传统与创新、再现与表现 被引量:2
3
作者 伍蠡甫 《文艺理论研究》 1987年第6期18-24,共7页
(一)艺术创作的根本法则在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两者的主从关系不容颠倒。艺术家首须致力于发掘主题,其次是运用技法,处理主题,但是他的精力往往消耗在如何创造最有效的形式,加强作品的感染力。例如北宋山水画曾出现鼎足而三... (一)艺术创作的根本法则在于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两者的主从关系不容颠倒。艺术家首须致力于发掘主题,其次是运用技法,处理主题,但是他的精力往往消耗在如何创造最有效的形式,加强作品的感染力。例如北宋山水画曾出现鼎足而三的李成、关同、范宽,关于三家,郭若虚有段名言:“夫气象萧森,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李成)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作也;峰峦浑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现与表现 传统与创新 山水画家 艺术形式 主体精神 西方绘画 艺术家 艺术创作 根本法则 凡·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文心雕龙》和南朝画论
4
作者 伍蠡甫 《文艺理论研究》 1985年第1期2-3,共2页
南朝的文论和画论都很有特色,但和各自的优良理论批评传统分不开,限于篇幅,关于后者暂且不谈。完成于齐代的刘勰《文心雕龙》和宋、齐、梁、陈四代的画论,双方有相通之处,例如物我关系,创作完整概念,风格独创诸问题,值得比较,进行综合... 南朝的文论和画论都很有特色,但和各自的优良理论批评传统分不开,限于篇幅,关于后者暂且不谈。完成于齐代的刘勰《文心雕龙》和宋、齐、梁、陈四代的画论,双方有相通之处,例如物我关系,创作完整概念,风格独创诸问题,值得比较,进行综合研究。现在所写,只好算是简单提纲。至于南朝书论,如宋时羊欣、虞龢,齐时王僧虔,梁时陶弘景,袁昂,武帝萧衍、庾肩吾等,都各有所见,其中和《文心雕龙》亦有类似或一致的地方,当另文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论 王僧虔 书论 文心雕龙 审美感情 宗炳 姚最 画品 谢赫 综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马提斯《笔记》
5
作者 伍蠡甫 《文艺理论研究》 1984年第2期43-47,共5页
在现代西方绘画史上,以亨利·马提斯(1869—1954)为创始人的法国野兽派,和德意志、奥地利的表现主义有一些相通之处。野兽派以大色块、粗线条及其装饰效果,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画家的主观世界。表现主义以感觉为外界与内心的中介。
关键词 表现主义 野兽派 装饰效果 表现形式 西方绘画 装饰感 作品 大色块 绘画艺术 装饰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