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伍方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74-78,共5页
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伍方斐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在那里他注视山下的暖风他注意鲜艳的亲吻像花朵一样摇动像花朵一样想摆脱蜜里的昆虫他注意到另一种脱落的叶子到处爬着,被风吹着随随便便露出干燥的内脏──顾城《灵魂有一个孤寂... 顾城后期诗歌艺术形式分析伍方斐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在那里他注视山下的暖风他注意鲜艳的亲吻像花朵一样摇动像花朵一样想摆脱蜜里的昆虫他注意到另一种脱落的叶子到处爬着,被风吹着随随便便露出干燥的内脏──顾城《灵魂有一个孤寂的住所》(1985)顾城(19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新诗 主题 母题 意象 隐喻 象征 语言 文体 顾城 后期诗歌 艺术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命与文化的诗性转换——任洪渊的诗歌创作与文人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1
2
作者 伍方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77-82,共6页
据说,我们的世界正进入一个既多元化又一体化、既虚无化又感觉化的“去中心”(decentration)的真正世俗化时代。人们习惯用“后现代社会”(而不是“后工业社会”)来指称这种文化与生活既割裂脱节又水乳交融的矛盾状况,指称这种与已有的... 据说,我们的世界正进入一个既多元化又一体化、既虚无化又感觉化的“去中心”(decentration)的真正世俗化时代。人们习惯用“后现代社会”(而不是“后工业社会”)来指称这种文化与生活既割裂脱节又水乳交融的矛盾状况,指称这种与已有的一切文化规范(现代的和前现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洪渊 诗歌 文学创作 文人后现代主义 《女娲的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的学术史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伍方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5-141,共7页
在后现代主义经由经典化走向历史,和后现代主义研究经由普泛化走向体制化的当下,国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在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现代"与"后现代"及"解构"与"建构"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存在倾... 在后现代主义经由经典化走向历史,和后现代主义研究经由普泛化走向体制化的当下,国内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在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现代"与"后现代"及"解构"与"建构"关系的处理等方面存在倾向性问题,值得作适当的学术史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文学思潮研究 问题意识 解构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史叙事模式对“现代”文学的建构及其后现代转型 被引量:1
4
作者 伍方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叙事的主导模式,经历了由进化论叙事向革命史叙事,再向现代化叙事的转换,这同时也是文学史叙事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并与之互动的过程。20世纪末现代化叙事的盛极而衰,折射出“现代”的问题与危机。因... 20世纪中国文学史叙事的主导模式,经历了由进化论叙事向革命史叙事,再向现代化叙事的转换,这同时也是文学史叙事在具体历史语境中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并与之互动的过程。20世纪末现代化叙事的盛极而衰,折射出“现代”的问题与危机。因此,文学史的“后现代”叙事的兴起,目的不仅在解构“现代”文学,更在重构或重建“现代”文学。历史地梳理文学史叙事的演变和转型,有助于辩证地把握当前中国的文艺精神与时代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中国文学 史叙事模式 “现代” 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清文学的三种读法——评程文超《1903:前夜的涌动》
5
作者 伍方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30-133,共4页
关键词 晚清文学 程文超 《1903:前夜的涌动》 中国文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