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蛋白智能模型提升溶菌酶RPL187的热稳定性
1
作者 王辉 范灵熙 +4 位作者 孙纪录 王苑 伍宁丰 田健 关菲菲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36-346,共11页
【目的】溶菌酶可作为抑菌剂而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但溶菌酶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难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因此采用一种结合人工智能模型设计并筛选蛋白质突变体的改造策略,提高溶菌酶的热稳定... 【目的】溶菌酶可作为抑菌剂而广泛应用于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但溶菌酶作为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其稳定性受温度影响较大,难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因此采用一种结合人工智能模型设计并筛选蛋白质突变体的改造策略,提高溶菌酶的热稳定性,扩大溶菌酶的实际应用范围。【方法】研究材料为瘤胃原虫基因组来源的溶菌酶RPL187,通过大肠杆菌异源表达蛋白质进行后续实验,利用国标法检测溶菌酶RPL187在不同温度(37、45、50、55℃)处理不同时间(0、1、2、4、8 h)下剩余酶比活的变化情况;基于人工智能模型生成并筛选RPL187的多点突变体,同样利用国标法检测溶菌酶突变体在不同温度处理不同时间下剩余酶比活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测定野生型与突变体Tm值、自由能、氢键数量、二级结构含量等变化进而研究热稳定性提高的机制。【结果】RPL187在37℃和pH 6.5条件下的酶比活为(142000±2000)U/mg,比蛋清溶菌酶高5倍;RPL187在37℃和45℃条件下较稳定,但随着温度升高和热处理时间延长,酶比活出现明显下降的情况,在55℃条件下孵育1 h,酶比活下降88%左右;为了提高RPL187的热稳定性,基于人工智能模型共筛选11个RPL187多点突变体;有7个突变体成功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其中RPL187-592和RPL187-209具有抑制藤黄微球菌的活性;进一步热稳定性的检测结果显示,RPL187-592和RPL187-209在50℃下经热处理8 h后剩余酶比活较野生型分别高4.43倍和2.29倍,Tm值较野生型分别提高2.06℃和2.41℃,并且自由能较野生型分别降低1.57 kcal/mol和0.43 kcal/mol,表现出较野生型更稳定的构象和更高的热稳定性。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RPL187-592的分子内氢键增加了3个,且氨基酸由亲水向疏水的转变(K2V和K137V)均有助于提高蛋白质的热稳定性;而在RPL187-209中,可能是由于氨基酸由柔性向刚性(K78P和K108P)以及由亲水向疏水(K137A)的转变而增加热稳定性。【结论】本改造策略可以有效提高蛋白质热稳定性,对于扩大溶菌酶应用范围的实际需求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菌酶 藤黄微球菌 酶比活 热稳定性改造 人工智能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及其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
作者 伍宁丰 梁果义 +2 位作者 邓敏捷 姚斌 范云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9-12,共4页
有机磷农药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 ,为农业丰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 ,有机磷农药具有抑制人体乙酰胆碱酯酶的功能 ,对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毒性。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可降解有机磷农药分子 ,破坏有机磷农药的磷酯键而使其脱毒。综述... 有机磷农药是国内外使用最广泛的农药之一 ,为农业丰收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 ,有机磷农药具有抑制人体乙酰胆碱酯酶的功能 ,对人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毒性。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可降解有机磷农药分子 ,破坏有机磷农药的磷酯键而使其脱毒。综述了有机磷农药降解酶及其特性 ,以及相关基因的分离克隆和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降解酶 基因工程 磷酯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树NL-80106转Bt基因植株的获得及抗虫性 被引量:55
3
作者 饶红宇 陈英 +3 位作者 黄敏仁 王明庥 伍宁丰 范云六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将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毒蛋白基因Bt转入杨树NL 80 10 6 (美洲黑杨×小叶杨 ,Populusdeltoides×Populussimonii) ,获得了再生植株。PCR及PCR Southernblotting... 通过根癌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将苏云金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毒蛋白基因Bt转入杨树NL 80 10 6 (美洲黑杨×小叶杨 ,Populusdeltoides×Populussimonii) ,获得了再生植株。PCR及PCR Southernblotting的分析结果表明 ,Bt基因已整合到基因组中。部分转基因植株的杀虫实验表明 ,转基因植株B45和B6 4对一龄舞毒蛾 (LymantriadisparLinn .)幼虫有明显抗性 ,饲喂转基因杨树叶片的幼虫死亡率显著高于未转基因的对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转基因 抗虫性 BT基因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及其启动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39
4
作者 余小霞 田健 +1 位作者 刘晓青 伍宁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5-44,共10页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其具有非致病性、分泌蛋白能力强的特性和良好的发酵基础及生产技术,是目前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和分泌外源蛋白的理想宿主,成为原核表达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模式菌株。而实现外源蛋白的高效表达... 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革兰氏阳性细菌,由于其具有非致病性、分泌蛋白能力强的特性和良好的发酵基础及生产技术,是目前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和分泌外源蛋白的理想宿主,成为原核表达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模式菌株。而实现外源蛋白的高效表达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使用强并可控制的启动子。目前,枯草芽孢杆菌中常用的启动子为组成型、诱导物诱导型、时期特异性及自诱导型。详细介绍枯草芽孢杆菌表达系统以及其常用启动子的优缺点,并对克隆新的启动子的方法做了总结,旨为完善枯草表达系统和工业生产外源蛋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表达系统 组成型启动子 诱导型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酶XYNB的N46D突变、表达及酶学性质变化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浩萌 柏映国 +5 位作者 李江 罗会颖 王亚茹 伍宁丰 范云六 姚斌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11,共8页
对来源于Streptomyces olivaceoviridis的高比活木聚糖酶XYNB进行同源建模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第11族木聚糖酶的催化结构域在β折叠股A3和B3之间存的一个保守的氨基酸位点,该位点与木聚糖酶的pH特性有关.据此设计了XYNB的N46D定点突变.... 对来源于Streptomyces olivaceoviridis的高比活木聚糖酶XYNB进行同源建模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第11族木聚糖酶的催化结构域在β折叠股A3和B3之间存的一个保守的氨基酸位点,该位点与木聚糖酶的pH特性有关.据此设计了XYNB的N46D定点突变.将突变酶XYNBN46D在毕赤酵母中表达,表达的XYNBN46D经纯化后与原酶XYNB(同样经毕赤酵母表达后纯化)进行酶学性质比较,结果表明,XYNBN46D的最适pH值由5·2下降到4·2,pH稳定性也向酸性pH偏移,同时,热稳定性和最适温度也有一定的提高,但酶的比活性显著下降.结果证实,木聚糖酶XYNB的第46位Asn与其最适pH值相关.对导致酶学性质改变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XYNBN46D 定点突变 pH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芥菜型油菜品种遗传多样性初探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汝刚 朱莉 +3 位作者 伍宁丰 范云六 伍晓明 钱秀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6-31,共6页
用RAPD技术对包括春、冬芥菜型油菜及国外品种在内的36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扩增得到的128条DNA带中,多态性DNA片段达88.28%。分析表明:春、冬油菜间遗传差异较大,国内冬性芥菜型油菜地方种多样性水平较高,25份... 用RAPD技术对包括春、冬芥菜型油菜及国外品种在内的36个芥菜型油菜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在扩增得到的128条DNA带中,多态性DNA片段达88.28%。分析表明:春、冬油菜间遗传差异较大,国内冬性芥菜型油菜地方种多样性水平较高,25份冬性品种分属Ⅰ、Ⅱ和Ⅲ类群,而春性芥菜型油菜地方种均归于Ⅳ类;印度的RLM198与四川的珙县金黄油菜、澳大利亚品种与我国春油菜品种亲缘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型油菜 遗传多样性 RAPD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肽构效关系及其表达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魏照征 田健 +1 位作者 伍宁丰 刘国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11,共5页
抗菌肽(antim icrobial peptides)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称,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与包括人类在内的真核生物体内,是宿主免疫防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抗菌肽除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现从... 抗菌肽(antim icrobial peptides)是一类具有抗菌活性短肽的总称,广泛分布于原核生物与包括人类在内的真核生物体内,是宿主免疫防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抗菌肽除具有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作用外,还具有抗肿瘤作用。现从抗菌肽的结构特点与抗菌机制出发,对其构效关系及表达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结构特点 抗菌机制 构效关系 表达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源于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乳糖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果义 伍宁丰 +3 位作者 张伟 杨娇艳 姚斌 范云六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60,共6页
根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选择偏好对来源于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乳糖酶基因lacO进行了分子改造。改造后的基因lacM按正确的阅读框架插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上,构建得到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CR检测、... 根据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密码子选择偏好对来源于芽孢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乳糖酶基因lacO进行了分子改造。改造后的基因lacM按正确的阅读框架插入到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上,构建得到重组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CR检测、SDS—PAGE电泳分析和酶活力测定的结果表明,lacM基因已重组到酵母染色体上,并能正常分泌表达。与来改造的基因lacO的毕赤酵母重组子相比,酶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约为改造前的3倍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酶 基因改造 高效表达 毕赤酵母 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晚疫病菌A2交配型与DNA多态性相关关系研究(英文)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杰华 伍宁丰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79,89,共4页
利用RAPD方法初步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菌DNA多态性与A2交配型的关系 ,共用 2 7个有多态性的引物对2 2个菌株进行了扩增 ,共扩增出 2 75条有多态性的DNA谱带用于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阈值为 8时 ,将供试的 2 2个菌系划分为 4个类... 利用RAPD方法初步研究了马铃薯晚疫病菌DNA多态性与A2交配型的关系 ,共用 2 7个有多态性的引物对2 2个菌株进行了扩增 ,共扩增出 2 75条有多态性的DNA谱带用于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阈值为 8时 ,将供试的 2 2个菌系划分为 4个类群 ,10个A2交配型菌系中的 8个均在第Ⅳ类群中 ,由此认为该病菌的DNA多态性与A2交配型有一定相关性。同时还发现各地的晚疫病菌系有不同程度的群体分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晚疫病菌 A2交配型 RAPD DNA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vr基因互作介导的植物抗病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汝刚 范云六 +1 位作者 伍宁丰 李茂林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15,共6页
R-Avr基因互作介导的植物抗病性李汝刚范云六伍宁丰李茂林(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1)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面临着种类繁多的病原微生物袭击,但真正能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并不多,这表明植物能抵抗... R-Avr基因互作介导的植物抗病性李汝刚范云六伍宁丰李茂林(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北京100081)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周期中面临着种类繁多的病原微生物袭击,但真正能引起植物病害的病原并不多,这表明植物能抵抗大多数病原微生物袭击,表现非亲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无毒基因 基因互作 植物抗病性 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抗晚疫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1
作者 李汝刚 伍宁丰 +1 位作者 范云六 宋伯符 《马铃薯杂志》 1997年第4期243-250,共8页
关键词 马铃薯 晚疫病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脂肪酶分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郑小梅 伍宁丰 范云六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34,共8页
细菌脂肪酶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其分泌系统有着严谨的机制。革兰阳性细菌利用Sec-转运系统使脂肪酶跨过质膜完成分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泌蛋白通过Sec-转运系统、Tat-转运系统或其他机制跨越内膜后,还必须利用Ⅰ型、Ⅱ型、Ⅲ型、Ⅳ... 细菌脂肪酶是一类重要的工业用酶,其分泌系统有着严谨的机制。革兰阳性细菌利用Sec-转运系统使脂肪酶跨过质膜完成分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外泌蛋白通过Sec-转运系统、Tat-转运系统或其他机制跨越内膜后,还必须利用Ⅰ型、Ⅱ型、Ⅲ型、Ⅳ型与Ⅴ型分泌系统来完成跨外膜分泌。详细介绍细菌脂肪酶分泌主要依赖的Sec-或Tat-跨内膜的转运系统及革兰氏阴性细菌的Ⅰ型、Ⅱ型与Ⅴ型自分泌系统的3种不同分泌方式。细菌脂肪酶分泌的研究对人们认识其分泌机制,并利用基因工程的手段提高其外泌产量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脂肪酶 蛋白分泌 Ⅰ型分泌系统 Ⅱ型分泌系统 Ⅴ型自分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eudomonas sp.1-7中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及酶学性质研究
13
作者 许丽 初晓宇 +1 位作者 田健 伍宁丰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8,共7页
为了研究和分离有机磷降解酶及其编码基因,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可以高效降解甲基对硫磷的细菌1-7,经16S rDNA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通过构建基因组文库的方法克隆了1-7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ophc3,该... 为了研究和分离有机磷降解酶及其编码基因,从农药厂污水处理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可以高效降解甲基对硫磷的细菌1-7,经16S rDNA鉴定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通过构建基因组文库的方法克隆了1-7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ophc3,该基因全长为975 bp,编码324个氨基酸,其中前24个氨基酸残基可能为信号肽序列。将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对重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OPHC3)进行纯化和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酶促反应最适pH值为8.0,在pH 6.0~10.0的范围内放置30 min酶的相对活性均在70%以上;最适反应温度为45℃,但该酶不耐高温,60℃下保温10 min,相对活性降至4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 文库构建 基因克隆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残留生物传感器薄层电极制作工艺研究
14
作者 项方献 郭康权 +1 位作者 候俊才 伍宁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42,45,共4页
为了开发农药残留生物传感器的薄层电极,研究尝试采用重复银镜反应和阳极氧化法制作参比电极;以1×10^-4mol/L对硝基苯酚为测定液,采用时间-电势法对制作参比电极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Ag电极制作工艺是银镜反应次数9次、面... 为了开发农药残留生物传感器的薄层电极,研究尝试采用重复银镜反应和阳极氧化法制作参比电极;以1×10^-4mol/L对硝基苯酚为测定液,采用时间-电势法对制作参比电极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Ag电极制作工艺是银镜反应次数9次、面积98mm^2,Ag/AgCl电极制作工艺是阳极氧化3min、面积70mm^2。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电极所做的检测结果表明:电极间差异小于5%,具有很好的一致性;Ag电极适用电压为-1.35—1.15V,Ag/AgCl电极适用电压为-1.45~1.0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薄层电极 银镜反应 阳极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苏怡丹 伍宁丰 刘国安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3-47,共5页
蛋白质定向进化技术是蛋白质分子改造的一个重要策略。重点介绍了易错PCR、DNA改组等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随机突变和重组的技术,以及构建突变体库和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并探讨了定向进化技术在蛋白质工程中的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 定向进化 易错PCR DNA改组 高通量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丁质脱乙酰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岩 关菲菲 +1 位作者 伍宁丰 田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9-186,共8页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壳聚糖作为几丁质脱除乙酰基的衍生物,由于其较好的溶解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综述通过搜集比对不同来源的多种脱乙酰酶蛋白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域进行深入挖... 几丁质是自然界中含量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壳聚糖作为几丁质脱除乙酰基的衍生物,由于其较好的溶解性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综述通过搜集比对不同来源的多种脱乙酰酶蛋白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催化活性中心结构域进行深入挖掘分析,阐明了多种脱乙酰酶的生物来源、催化机制和反应条件等方面的异同点。结果表明,目前研究的脱乙酰酶多来源于真菌和昆虫,大多属于CE4家族,具有NodB等催化活性中心,比较容易与聚合度>3的乙酰化低聚糖反应,不易催化难溶性多糖,且该类酶多在pH 8.0左右、40-70℃的环境下酶活达到最大,不同二价金属离子对不同酶的影响不同。最后,提出了从海洋宏基因组文库中快速特异地筛选新酶、分析酶解机理并进行分子改造等研究的新方向,旨为今后该领域科研人员研发高效、高特异性的脱乙酰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丁质 脱乙酰酶 催化结构域 生物信息学 新酶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漆酶N端融合His-tag或S-tag标签促进其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岳青霞 张丽洁 +2 位作者 田健 伍宁丰 姚冬生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78-183,共6页
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的漆酶具有催效率高,底物范围广等优点在工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该酶在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中的表达量低,影响了其在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His-tag和S-tag两种标签由于具有分子量小,且一般不影响外源蛋白性质... 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的漆酶具有催效率高,底物范围广等优点在工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但该酶在外源基因表达系统中的表达量低,影响了其在工农业等领域的应用。His-tag和S-tag两种标签由于具有分子量小,且一般不影响外源蛋白性质等特点,在外源蛋白的纯化和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本研究发现将来源于地衣芽孢杆菌的漆酶Cot A的N端融合Histag或S-tag构建于p ET-22b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后可以显著提高其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量,其表达量较N端无融合标签的构建,His-tag可提高漆酶表达量约为37倍,S-tag约可提高20倍,His-tag与S-tag共作用约可提高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HIS-TAG S-tag 高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漆酶ba4基因鉴定与酶学性质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雨辰 丁尊丹 +3 位作者 关菲菲 田健 刘国安 伍宁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2-260,共9页
漆酶(EC 1.10.3.2)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在有毒和致癌化合物的氧化降解方面具有应用价值。通过序列分析,从UniParc数据库中筛选到耐热的漆酶基因ba4,其全长1860 bp,编码620个氨基酸。通过最适反应温度回归预测模型(PMT)预测出BA4是耐热的漆... 漆酶(EC 1.10.3.2)是一种氧化还原酶,在有毒和致癌化合物的氧化降解方面具有应用价值。通过序列分析,从UniParc数据库中筛选到耐热的漆酶基因ba4,其全长1860 bp,编码620个氨基酸。通过最适反应温度回归预测模型(PMT)预测出BA4是耐热的漆酶,并在NCBI蛋白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其与来源于Klebsiella michiganensis的铜抗性系统多铜氧化酶(STW26195.1)相似性为58.75%,证明漆酶ba4是Copper_res_A超家族新的漆酶基因。将其全序列合成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并纯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该酶在温度45-65℃之间均有较高的酶活,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为5.5。以ABTS为底物测定米氏常数(K_(m))(2144.5±358.5)μmol/L,k_(cat)为(44.06±3.14)min^(-1),最大反应速率(V_(max))为623.2μmol/(min·g),k_(cat)/K_(m)为(0.0209±0.002)L/(μmol·min)。漆酶BA4(60-70 U/L)在50℃条件下与玉米赤霉烯酮(0.1 mg/mL)反应2 h,降解率达到了90%以上;漆酶BA4(70-80 U/L)在40℃和50℃条件下与棉酚反应(1 mg/mL)1 h,降解率均为30%。漆酶BA4良好的酶学性质以及对玉米赤霉烯酮和棉酚有效降解为酶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酶学性质 玉米赤霉烯酮 棉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菌同源蛋白预测细菌最适生长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丛华剑 武栓虎 +2 位作者 田健 初晓宇 伍宁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5-165,共11页
不同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而基因序列与其最适生长温度密切相关。为探究其相关性,选取92个具有不同最适生长温度的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材料,通过寻找92个细菌共有的同源蛋白,并计算共有同源蛋白中氨基酸的频率,发现共有同源... 不同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而基因序列与其最适生长温度密切相关。为探究其相关性,选取92个具有不同最适生长温度的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为研究材料,通过寻找92个细菌共有的同源蛋白,并计算共有同源蛋白中氨基酸的频率,发现共有同源蛋白的氨基酸频率特征与其最适生长温度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蛋白质序列中的螺旋结构与其最适生长温度关系最大。该研究为揭示细菌对温度的适应机制,以及对蛋白质稳定性相关的分子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最适生长温度 同源蛋白 氨基酸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水解酶生物传感器载体固定化酶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晓丽 郭康权 +1 位作者 项方献 伍宁丰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7-29,共3页
有机磷水解酶(OPH)传感器作为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新型检测装置,其酶的固定化对OPH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了几种酶固定化载体、孔径大小、固定方式、固定方法(试剂组成)对传感器pH值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孔径为0... 有机磷水解酶(OPH)传感器作为检测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新型检测装置,其酶的固定化对OPH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研究了几种酶固定化载体、孔径大小、固定方式、固定方法(试剂组成)对传感器pH值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孔径为0.45μm的硝酸纤维素膜制备固定化酶片的pH值要大于其余几种;采用浸泡方式制备固定化酶片的pH值明显大于传统的滴定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戊二醛交联固定的效果优于酶直接吸附法和BSA固定法,且当戊二醛体积分数为2.5%,BSA为10%时,酶固定化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传感器 有机磷水解酶 载体固定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