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旱胁迫下AMF菌丝传递距离对两种荒漠植物幼苗生长及荧光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王海鸥 +2 位作者 陈晓楠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6,共14页
采用盆栽试验,选取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供体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受体植物,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菌丝传递短距离(15 cm,S)和长距离(30 cm,L)对AMF侵染率、株高、基径、根系形态结构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采用盆栽试验,选取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为供体植物,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受体植物,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菌丝传递短距离(15 cm,S)和长距离(30 cm,L)对AMF侵染率、株高、基径、根系形态结构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探讨干旱胁迫条件下,丛枝菌根真菌(AMF)菌丝传递距离对疏叶骆驼刺和多枝柽柳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对于维持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在重度干旱胁迫条件下,菌丝传递长距离处理多枝柽柳的侵染率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水分下的侵染率相比降幅为73.22%;中度水分胁迫条件下,AMF显著促进长和短距离受体株高、基径、生物量、比根长、根平均直径、根尖数的增加;中度水分条件下,AMF通过提高S、L处理受体最大荧光(Fm)、最小光化学效率(F(v)/F_(o))、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值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值,降低最小荧光(F_(o))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值来减少干旱对光系统带来的损伤从而提高光合能力,且不同距离处理的受体间差异不显著;但重度水分条件下仅对S处理具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对L处理下幼苗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促进作用(P>0.05)。综上所述,在中度水分胁迫下,AMF定殖对长距离受体植物也能通过显著提高地上和地下部分生长及光合作用来缓解干旱胁迫对受体植物的伤害,提高其耐旱性,促进受体植物的生长;但在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菌丝传递距离过长对菌根的定殖和幼苗的生长不利,而且AMF促进受体植物的能力也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AMF 干旱胁迫 叶绿素荧光 根系 丛枝菌根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对柽柳种群适应更新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高文礼 陈晓楠 +1 位作者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5,共7页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其流域自上游至下游形成了以水为纽带的多元自然生态,但因地处干旱区,流域内生态脆弱,曾一度随着中上游地区人口增多与耗水的增加,大幅挤占下游生态用水,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常年断流,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严...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其流域自上游至下游形成了以水为纽带的多元自然生态,但因地处干旱区,流域内生态脆弱,曾一度随着中上游地区人口增多与耗水的增加,大幅挤占下游生态用水,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常年断流,生态环境恶化,土地沙化严重。从2000年开始,我国大力实施生态输水工程,连续20年向塔里木河下游进行了人工间歇性输水,使下游地下水位明显抬升,荒漠河岸植被和物种多样性显著提高,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贡献巨大。文章综述了生态输水工程实施以来,关于塔里木河下游柽柳种群的适应性更新和生理生态响应的大量研究,紧扣柽柳幼苗生长适应的特点和下游水盐胁迫的现实情况,探讨了塔里木河下游柽柳种群幼苗发生与生态输水漫溢的关系,分析了下游柽柳种群实生更新困难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强弱交替”的输水模式建议,以期更加有效地利用输水漫溢实现塔里木河下游柽柳种群实生更新的规模化,从繁殖生态学的角度降低种群衰退的风险,从而增强荒漠河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生态输水 柽柳种群 适应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F-多枝柽柳幼苗共生体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3
3
作者 伊力努尔·艾力 陈晓楠 +3 位作者 高文礼 王海鸥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马晓东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24-732,共9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能与绝大多数维管植物形成互惠共生关系的土壤微生物。为了探究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优势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幼苗-AMF共生体应答干旱胁迫的反应,本研究设...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一类能与绝大多数维管植物形成互惠共生关系的土壤微生物。为了探究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河岸林优势种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edeb.)幼苗-AMF共生体应答干旱胁迫的反应,本研究设置了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5)%)和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30±5)%)两种处理,探讨AMF接种与否对多枝柽柳幼苗生长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下,与未接种组相比,接种AMF的多枝柽柳幼苗的株高、基径、冠幅相对增长率分别增加24.6%、9.1%、32.3%;(2)与正常水分处理组相比,干旱胁迫下,多枝柽柳幼苗的菌根侵染率降低了26.47%;(3)与未接种的幼苗相比,AMF-多枝柽柳幼苗共生体在干旱胁迫下,抗氧化酶(SOD、POD、CAT)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Pro、SS)含量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柽柳 干旱胁迫 丛枝菌根真菌 抗氧化酶 渗透调节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对疏叶骆驼刺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晓楠 伊力努尔·艾力 +1 位作者 高文礼 马晓东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63-1772,共10页
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植物幼苗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可以提高幼苗的抗逆性。为探讨AMF定殖对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幼苗耐盐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测量了盐胁迫和接种AMF处理下幼苗关键生理响应指标。试验共设4个处理:... 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植物幼苗根系形成菌根共生体,可以提高幼苗的抗逆性。为探讨AMF定殖对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幼苗耐盐性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测量了盐胁迫和接种AMF处理下幼苗关键生理响应指标。试验共设4个处理:对照(CK)、盐胁迫(S)、接种AMF (A)和盐胁迫+接种AMF (SA)。结果表明:1)盐胁迫显著降低菌根侵染率、增加侵染强度;盐胁迫显著降低AMF的孢子数量(P <0.05)。2)盐胁迫抑制疏叶骆驼刺幼苗株高和基径的增长,接种AMF盐害指数显著降低(P <0.05),接种AMF对其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具有缓解作用但不显著。3)盐胁迫和接种AMF均可激活疏叶骆驼刺幼苗的抗氧化系统,但盐胁迫下接种AMF可显著提高抗氧化物酶的活性(P <0.05)。4)盐胁迫下接种AMF促进疏叶骆驼刺幼苗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显著减少丙二醛的含量(P <0.05)。5)盐胁迫显著减小独角金内酯含量;接菌组生长素含量显著高于未接菌组(P <0.05);赤霉素含量CK组最高,盐胁迫组最低;脱落酸含量盐胁迫时最高,接种AMF显著降低其含量,从而使各激素处于动态平衡。因此,疏叶骆驼刺幼苗在AMF定殖后通过增加1~2倍抗氧化物酶活性,积累1倍以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动态调节激素水平来共同作用以缓解盐胁迫造成的损害,提高疏叶骆驼刺幼苗的耐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AMF 疏叶骆驼刺幼苗 生长 抗氧化酶活性 渗透调节物质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处理下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疏叶骆驼刺生长及氮素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高文礼 陈晓楠 +1 位作者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6816-6826,共11页
以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定3个水分梯度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和复水处理(干旱胁迫60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分)与四组接种处理(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单接种根瘤菌、双接种AMF+... 以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定3个水分梯度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和复水处理(干旱胁迫60天后恢复至正常水分)与四组接种处理(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F)、单接种根瘤菌、双接种AMF+根瘤菌和不接种),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和根瘤菌对疏叶骆驼刺的生长以及供、受体疏叶骆驼刺之间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水分处理时,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AMF侵染率、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氮含量均要高于单接种处理;根瘤数量、最大荧光(Fm)、初始荧光(Fo)、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与单接种处理之间无差异;在遭遇干旱胁迫时,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AMF侵染率、总生物量、Fv/Fm均小于单接种处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根瘤数、Fm、Fo以及氮含量与单接种之间无差异。复水后,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根瘤数均优于单接种;AMF侵染率、氮含量低于单接种;Fm、Fo、Fv/Fm均与单接种之间无差异。在氮素转移方面,正常水分时,双接种与单接种的氮素转移率无差异,在遭遇干旱胁迫时,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氮素转移率显著降低,即使复水后,仍得不到恢复。可见,与单接种AMF或单接种根瘤菌相比,双接种AMF和根瘤菌在正常水分时更具有优势,干旱胁迫会导致AMF和根瘤菌协同促生优势的减弱,复水后双接种疏叶骆驼刺能及早的对水分变化做出响应,对其生长具有一定的补偿作用,但仍不能抵消干旱胁迫所带来的损伤。丛枝菌根网络促进氮素转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疏叶骆驼刺幼苗耐旱性,但是在干旱条件下双接种疏叶骆驼刺的氮素转移率要低于单接种AMF,复水后仍得不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叶骆驼刺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菌根网络 氮素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及复水条件下接种AMF和根瘤菌对疏叶骆驼刺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高文礼 陈晓楠 +1 位作者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89-1197,共9页
疏叶骆驼刺为塔里木河下游优势草本植物,对下游地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该试验以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定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和复水处理(干旱胁迫60 d后恢... 疏叶骆驼刺为塔里木河下游优势草本植物,对下游地区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该试验以疏叶骆驼刺为研究对象,设定正常水分(土壤相对含水量70%±5%)、干旱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20%±5%)和复水处理(干旱胁迫60 d后恢复至正常水分)3个水分梯度,以及单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单接种根瘤菌、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和不接种4组接种处理,分析不同水分条件下各接种处理对疏叶骆驼刺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根瘤菌处理的疏叶骆驼刺根系AMF侵染率在干旱胁迫、复水条件下均显著降低,且低于单接种AMF处理。(2)随着正常水分→干旱胁迫→复水的水分变化,双接种处理疏叶骆驼刺根系根瘤数量先降低后增加,复水后显著高于单接种根瘤菌处理。(3)双接种处理扩大了疏叶骆驼刺的根系吸收范围,提高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并随着正常水分→干旱胁迫→复水的水分变化,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变化趋势。(4)双接种处理显著提高了疏叶骆驼刺根系SOD和POD活性,并随着正常水分→干旱胁迫→复水的水分变化而逐渐升高。研究发现,双接种AMF+根瘤菌处理可以显著促进疏叶骆驼刺根系的生长,增强其抗逆性,而干旱胁迫会降低AMF和根瘤菌的协同促进作用,复水后双接种AMF+根瘤菌处理的疏叶骆驼刺能及早地做出响应,对其根系生长表现出一定的补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下游 生态输水 根系构型 根系生理 丛枝菌根真菌 根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根对盐胁迫下胡杨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再努尔·吐尔逊 高文礼 +2 位作者 陈晓楠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5,共8页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实生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促进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繁殖更新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胡杨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0.2 g/kg(对... 【目的】研究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实生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为促进塔里木河下游胡杨繁殖更新提供依据。【方法】以1年生胡杨实生幼苗为材料,设置0.2 g/kg(对照,CK)、3 g/kg(S1)、6 g/kg(S2)和12 g/kg(S3)4个NaCl处理水平,每个NaCl水平下设接种AMF和不接种AMF进行对比,采用盆栽控制试验研究接种AMF对盐胁迫下胡杨幼苗根系菌根侵染率、菌根依存度、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1)随着盐胁迫的加剧,胡杨幼苗根系菌根侵染率显著降低,菌根依存度在S2和S3处理下与CK差异显著,表明盐胁迫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AMF对胡杨幼苗根系的侵染。2)盐胁迫的加剧导致胡杨幼苗株高相对增长率、基径相对增长率、总根长、细根长、根表面积和生物量降低,但同水平盐胁迫下接种AMF能提高幼苗的上述指标,其中S1处理下的根系表面积和S2处理下的根冠比在接种AMF与未接种AMF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说明接种AMF对盐胁迫下胡杨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3)盐胁迫导致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0))和光化学淬灭系数(qP)较CK下降,但是接种AMF能提高盐胁迫下叶绿素荧光指标,其中F_(v)/F_(m)、F_(v)/F_(0)、qP在S2和S3处理下显著高于不接种AMF组;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在S3处理下接种AMF组显著高于不接种AMF组,且较CK增加了18.3%,表明接种AMF能减轻盐胁迫对胡杨幼苗光系统的损伤,也可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结论】接种AMF能提高胡杨幼苗对盐胁迫的抗性,有助于胡杨幼苗快速度过生长脆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胡杨 盐胁迫 幼苗生长 叶绿素荧光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AMF介导下两种荒漠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海鸥 麦格皮热提古丽·达吾提 +3 位作者 高文礼 陈晓楠 伊力努尔·艾力 马晓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12-2721,共10页
本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分别为供、受体植物,探讨在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菌丝传递距离处理对其幼苗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盐浓度(0,... 本试验以疏叶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分别为供、受体植物,探讨在盐胁迫下不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菌丝传递距离处理对其幼苗的影响。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对不同盐浓度(0,0.4%和0.8%)及丛菌丝传递距离(15 cm和30 cm)处理下供、受体植物的AMF侵染率、株高基径、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受体植物中,AMF对S1水平下L1和L2处理的Fo, Fm和Fv/Fm值、MDA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不同距离受体间差异不显著,但对S2水平L2处理下幼苗的生长和生理指标无促进作用。综上所述,AMF在低盐胁迫长距离下能通过显著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缓解盐胁迫对受体植物的伤害;但高盐胁迫下,长距离不利于菌根定殖和植物生长,导致AMF无法对受体植物产生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丛枝菌根网络 疏叶骆驼刺 多枝柽柳 生理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