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酶热稳定性及底物特异性改造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秦立晔 刘晓萌 +4 位作者 王寿南 张晓琳 印铁 任顺成 仉磊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2-51,共10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污染范围较大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大麦、小麦和高粱等谷物及其副产品中,对饲料行业和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对ZEN及其衍生物进行降解和脱除是未来解决ZEN污染...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及其衍生物是污染范围较大的真菌毒素,广泛存在于玉米、大麦、小麦和高粱等谷物及其副产品中,对饲料行业和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对ZEN及其衍生物进行降解和脱除是未来解决ZEN污染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发现的ZEN降解酶热稳定性差,催化效率低,难以满足工业生产中高温、酸、碱等极端条件的需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蛋白质工程提升ZEN降解酶热稳定性和底物特异性的改造策略,阐明ZEN降解酶改造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为开发ZEN降解酶的工程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赤霉烯酮 降解酶 热稳定性 底物特异性 分子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纳米银复合薄膜制备及其在生鲜面叶的保鲜应用
2
作者 张艳平 王申丽 任顺成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2-200,共9页
以聚乙烯醇(PVA)和蒸馏水为原料,丙三醇为增塑剂,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含有不同比例(0%、1%、2%、4%)纳米银(AgNPs)的PVA/AgNPs复合薄膜,并对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和抑菌性进行表征测试,选择合适的薄膜应用于生鲜面叶保鲜,研究其对生鲜... 以聚乙烯醇(PVA)和蒸馏水为原料,丙三醇为增塑剂,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含有不同比例(0%、1%、2%、4%)纳米银(AgNPs)的PVA/AgNPs复合薄膜,并对薄膜的机械性能、阻隔性和抑菌性进行表征测试,选择合适的薄膜应用于生鲜面叶保鲜,研究其对生鲜面叶品质的影响。发现4%的PVA/AgNPs薄膜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阻隔性和抑菌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了(11.67±0.29)mm。因此选用含量为4%的PVA/AgNPs薄膜来保鲜生鲜面叶,测定生鲜面叶在4℃贮藏期间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纳米银添加量为4%的PVA/AgNPs薄膜,能够明显延缓生鲜面叶中菌落总数的增长,较好的维持生鲜面叶贮藏过程中的色泽、pH和酸度,显著降低生鲜面叶的蒸煮损失,提高生鲜面叶的品质,且生鲜面叶中银的迁移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综上所述,PVA/AgNPs复合薄膜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能够有效维持生鲜面叶的品质,延长贮藏时间,为面制品保鲜包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AgNPs薄膜 抗菌 面叶保鲜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食用豆类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5
3
作者 任顺成 王鹏 +2 位作者 王国良 马宇翔 陈丽兰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32-137,共6页
以芦丁为标样应用氯化铝显色法、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15种常见食用豆类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以染料木素做为标样应用直接比色法测定其中食用豆类样品中异黄酮的总含量,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常见食用豆类中的4种大豆异黄酮单体成... 以芦丁为标样应用氯化铝显色法、硝酸铝显色法分别测定15种常见食用豆类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总含量,以染料木素做为标样应用直接比色法测定其中食用豆类样品中异黄酮的总含量,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常见食用豆类中的4种大豆异黄酮单体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使用氯化铝显色法进行测定,赤豆、绿豆等7种食用豆类显示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并且含量最多的赤豆为0.501 mg/g。硝酸铝显色法测定豆类样品黄酮类总含量为0.297—8.844 mg/g。直接比色法测定食用豆类中异黄酮总含量为1.994—8.840 mg/g。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4种大豆异黄酮单体成分的总含量为0.031—3.34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豆类 黄酮类 异黄酮 比色法 高压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陈化过程中谷蛋白与大米质构特性的变化 被引量:35
4
作者 任顺成 周瑞芳 李永红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46,共5页
本文对新、陈大米米谷蛋白与淀粉的相互作用及大米的质构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利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析了米谷蛋白的分子量。结果表明 :大米经陈化后 ,蒸煮米的粘度下降 ,硬度增加 ;米谷蛋白谱带数目不变 ,部分低分... 本文对新、陈大米米谷蛋白与淀粉的相互作用及大米的质构特性进行了研究 ,并利用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分析了米谷蛋白的分子量。结果表明 :大米经陈化后 ,蒸煮米的粘度下降 ,硬度增加 ;米谷蛋白谱带数目不变 ,部分低分子量谱带相对含量减少 ,高分子量谱带相对含量增加 ;米谷蛋白与淀粉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陈化过程 谷蛋白 大米质构特性 SDS-PAGE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鹰嘴豆、饭豆、绿豆淀粉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33
5
作者 任顺成 李翠翠 邓颖颖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64,共4页
以鹰嘴豆、饭豆、绿豆淀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豆类淀粉的糊化性、膨胀度、溶解度、淀粉-碘复合物的可见光谱、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以及沉降体积等性质。结果表明:绿豆淀粉的成糊温度和峰黏度最高,而鹰嘴豆淀粉的热糊稳定... 以鹰嘴豆、饭豆、绿豆淀粉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豆类淀粉的糊化性、膨胀度、溶解度、淀粉-碘复合物的可见光谱、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凝沉性以及沉降体积等性质。结果表明:绿豆淀粉的成糊温度和峰黏度最高,而鹰嘴豆淀粉的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最好;3种淀粉的膨胀度和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都在620 nm左右。绿豆淀粉糊的透明度、冻融稳定性和凝沉性最好,沉降体积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鹰嘴豆 饭豆 绿豆 淀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种天然黑色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任顺成 王国良 +1 位作者 王鹏 李翠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7-142,共6页
以黑香米、黑小米、黑大豆、黑绿豆、黑苦荞、黑小麦、黑花生、黑玉米、黑芝麻、黑红薯为原料,研究了10种天然黑色素的特征吸收波长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0种天然黑色素在紫外区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黑苦荞、黑红薯色素光照下降解最为明显... 以黑香米、黑小米、黑大豆、黑绿豆、黑苦荞、黑小麦、黑花生、黑玉米、黑芝麻、黑红薯为原料,研究了10种天然黑色素的特征吸收波长和稳定性。结果表明:10种天然黑色素在紫外区有明显的特征吸收峰;黑苦荞、黑红薯色素光照下降解最为明显,光照对其余黑色素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除黑苦荞色素外,其余黑色素在80℃以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过氧化氢、亚硫酸钠能使黑色素发生较大程度的降解;氯化钠、蔗糖、苯甲酸钠、Ca2+、Mg2+对黑色素几乎无影响;Al3+、Fe2+、Cu2+、pH对多数黑色素色调影响较大,pH值使黑色素色调在酸性和碱性范围内变化分别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特征吸收波长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须黄酮类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47
7
作者 任顺成 丁霄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本文选用多种黄酮类测定方法,通过对玉米须黄酮类提取液、单体及芦丁标样用不同的显色剂反应后,测定各反应液在200~600nm范围内的吸收曲线,确定了适合玉米须黄酮类定量测定的波长,并对不同测定方法的定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NO... 本文选用多种黄酮类测定方法,通过对玉米须黄酮类提取液、单体及芦丁标样用不同的显色剂反应后,测定各反应液在200~600nm范围内的吸收曲线,确定了适合玉米须黄酮类定量测定的波长,并对不同测定方法的定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l(NO3)3比色法不适合测定玉米须黄酮类的含量,而AlCl3比色法是一种简便、准确的方法,以芦丁为标样,可用于玉米须黄酮类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须黄酮类 测定方法 芦丁 标样 AlCl3比色法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玉米须类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52
8
作者 任顺成 丁霄霖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17-21,共5页
选择 7种大孔吸附树脂 ,比较其对玉米须类黄酮的吸附率和解吸率 ,筛选较优的玉米须类黄酮吸附剂 ,并对其动态吸附性能进行了考察 ,结果表明 :AB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玉米须 类黄酮 吸附率 解吸率 吸附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食品细菌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任顺成 范永超 +1 位作者 李翠翠 李绍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7529-7531,7556,共4页
[目的]研究3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食品细菌的影响。[方法]以30种中草药为试验材料,以食品中常见的3种细菌为试验菌种,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水、无水乙醇、石油醚3种提取液的抑菌效果。[结果]黄连、大黄、厚朴和丁香的水提取液,黄连、厚朴、... [目的]研究30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食品细菌的影响。[方法]以30种中草药为试验材料,以食品中常见的3种细菌为试验菌种,采用滤纸片法研究了水、无水乙醇、石油醚3种提取液的抑菌效果。[结果]黄连、大黄、厚朴和丁香的水提取液,黄连、厚朴、虎杖和丁香的无水乙醇提取液以及大蒜、厚朴、丁香和黄连的石油醚提取液的抑菌能力较强。[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草药 食品防腐剂 细菌 抑菌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化剂对冷冻面团(高筋粉)拉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顺成 李绍虹 +1 位作者 王显伦 范永超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6,共5页
采用质构仪研究添加硬脂酰乳酸钙(CSL)、硬脂酰乳酸钠(SSL)、单干酯、大豆磷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DATEM)乳化剂对冷冻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对拉伸面积影响较大的4种乳化剂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当SSL添... 采用质构仪研究添加硬脂酰乳酸钙(CSL)、硬脂酰乳酸钠(SSL)、单干酯、大豆磷脂、双乙酰酒石酸单(双)甘油酯(DATEM)乳化剂对冷冻面团拉伸特性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选出对拉伸面积影响较大的4种乳化剂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当SSL添加量为0.11%,单干酯添加量为0.62%,大豆磷脂添加量为0.27%,DATEM添加量为0.28%时,拉伸面积最大,对冷冻面团品质有很好的改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面团 乳化剂 拉伸面积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荞麦粉、皮、壳及芽中黄酮类含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任顺成 孙军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10-214,共5页
采用硝酸铝比色法和HPLC的方法分别对甜荞与苦荞不同部位(粉、皮、壳、芽)的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荞麦品种的粉、皮、壳以及不同发芽时间的芽中总黄酮、芦丁和槲皮素含量不同。
关键词 荞麦 总黄酮 芦丁 槲皮素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厚朴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任顺成 李翠翠 乔青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2103-12105,共3页
[目的]研究丁香、厚朴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方法]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对丁香和厚朴的醇提物进行萃取,以食品中常见的8种腐败菌为试验菌种,采用纸片法研究各萃取相的抑菌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法和Rancima... [目的]研究丁香、厚朴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抑菌性和抗氧化性。[方法]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对丁香和厚朴的醇提物进行萃取,以食品中常见的8种腐败菌为试验菌种,采用纸片法研究各萃取相的抑菌性;用清除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法和Rancimat法研究各萃取相的抗氧化性。[结果]丁香的石油醚萃取液、厚朴的石油醚萃取液、乙酸乙酯萃取液对食品腐败常见的8种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各萃取液对DPPH自由基基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但丁香的各萃取相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均强于厚朴萃取相。各萃取液对猪油体系抗氧化能力的强弱依次为:厚朴乙酸乙酯萃取液>厚朴石油醚萃取液>丁香乙酸乙酯萃取液>丁香石油醚萃取液>丁香水萃取液>厚朴水萃取液。[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天然食品防腐剂和抗氧化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 厚朴 萃取物 抑菌性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丁和槲皮素对小麦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13
作者 任顺成 孙晓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30,共6页
在低质量分数芦丁和槲皮素存在条件下,研究小麦淀粉的热特性、微观结构、流变特性、糊化特性、质构的变化,以及芦丁和槲皮素对小麦淀粉-碘复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芦丁或槲皮素后,小麦淀粉的糊化初始温度、糊化峰值温度和糊化最终... 在低质量分数芦丁和槲皮素存在条件下,研究小麦淀粉的热特性、微观结构、流变特性、糊化特性、质构的变化,以及芦丁和槲皮素对小麦淀粉-碘复合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芦丁或槲皮素后,小麦淀粉的糊化初始温度、糊化峰值温度和糊化最终温度无显著变化,老化焓值分别增加85.71%和85.71%,老化度分别增加156.09%和93.24%;同时,电子显微镜结果也证明芦丁或槲皮素加快了老化进程;小麦淀粉的储存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淀粉黏度结果表明芦丁和槲皮素分别使小麦淀粉的峰值黏度减小5.56%和18.10%、最低黏度减小6.41%和21.32%、最终黏度减小3.28%和14.22%以及峰值时间减小1.93%和4.16%,回生值增加3.36%和0.52%,成糊温度升高0.63%和3.25%;芦丁和槲皮素分别使小麦淀粉的硬度降低44.60%和34.52%、黏性降低60.79%和30.95%、弹性降低2.94%和3.13%,黏聚性增加16.13%和16.13%;槲皮素能与小麦淀粉发生较强的相互作用,且能形成V型包合物。总体而言,芦丁和槲皮素能显著影响小麦淀粉的理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丁 槲皮素 小麦淀粉 理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中的蛋白质分布与营养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任顺成 王素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38,共4页
综述了稻米蛋白质的分布 ,氨基酸的组成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并对稻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蛋白质在稻米中的分布不是均匀的 ,而是表现为由外至内总蛋白质的百分含量逐渐降低。其氨基酸的组成特点为 :疏水性氨基酸 (40 .lmol% ) &... 综述了稻米蛋白质的分布 ,氨基酸的组成以及二者的相关性 ,并对稻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蛋白质在稻米中的分布不是均匀的 ,而是表现为由外至内总蛋白质的百分含量逐渐降低。其氨基酸的组成特点为 :疏水性氨基酸 (40 .lmol% ) >酸性氨基酸 (2 6 .0mol% ) >无电荷极性氨基酸 (2 1.8mol% ) >碱性氨基酸 (12 .2mol% )。蛋白质含量同赖氨酸 (Lys)含量呈负相关 ,同酪氨酸 (Tyr)、苯丙氨酸 (Phe)呈正相关。稻米蛋白质是一种优质蛋白质 ,米粒外层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最高 ,中层次之 ,粒心又略有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米 蛋白质分布 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色素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任顺成 王小丽 孙军涛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87,共5页
研究枸杞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提取该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50℃下,用无水乙醇,以1g∶12mL的料液比,浸提1h。该色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下色素受光降解率较大,在弱酸... 研究枸杞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在450nm。提取该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50℃下,用无水乙醇,以1g∶12mL的料液比,浸提1h。该色素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下色素受光降解率较大,在弱酸性及中性偏碱的环境下受光降解率较小;该色素在3.8<pH<9.9的环境下较稳定;Na+和Zn2+对色素几乎无影响,而Al3+会降低色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色素 提取工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玉米须中的有机酸 被引量:22
16
作者 任顺成 丁霄霖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91,共3页
为了系统地研究玉米须中的活性成分,寻找其临床疗效的依据,试验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技术对玉米须中的有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须中的有机酸主要有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软脂酸、硬脂酸、山萮酸、油酸和... 为了系统地研究玉米须中的活性成分,寻找其临床疗效的依据,试验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技术对玉米须中的有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须中的有机酸主要有甲酸、乙酸、乳酸、丁二酸、软脂酸、硬脂酸、山萮酸、油酸和亚油酸,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26%,4.35%,4.21%,0.51%,31.16%,13.32%,9.41%,7.82%和17.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玉米须 有机酸 活性成分 组成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特色豆类淀粉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任顺成 常云彩 巩蔼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3-37,共5页
以云南产的花生豆、剑川荷包豆、丽江大花豆、昆明白花豆、紫月亮、雀蛋豆、保山透心绿蚕豆、保山大绿豆等8种豆类为原料,研究了这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溶解度和膨润力、透明度、糊的冻融稳定性、凝沉性和沉降体积。结果表明:保山透心... 以云南产的花生豆、剑川荷包豆、丽江大花豆、昆明白花豆、紫月亮、雀蛋豆、保山透心绿蚕豆、保山大绿豆等8种豆类为原料,研究了这几种淀粉的糊化特性、溶解度和膨润力、透明度、糊的冻融稳定性、凝沉性和沉降体积。结果表明:保山透心绿蚕豆淀粉的成糊温度最高,达到94.9℃;析水率为67.7%,其冻融稳定性较好;剑川荷包豆淀粉的降落值和回升值分别为0.98、2.37 Pa·s,热糊稳定性和冷糊稳定性均较差,但黏度最大,透明度较好;8种豆类淀粉的溶解度和膨润力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昆明百花豆淀粉的凝沉值最高,达13.8%;保山大绿豆淀粉的沉降体积最大,达18.8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 淀粉特性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食用豆粉对小麦粉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顺成 王鹏 王国良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5-28,共4页
以15种食用豆类为原料,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脂肪氧化酶活性,使用白度仪和色差计测定添加豆粉对小麦粉白度和面片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大豆的酶活最高,为3.5×105 U;直接将15种食用豆粉分别添加到小麦粉时,小麦粉的白度均随... 以15种食用豆类为原料,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脂肪氧化酶活性,使用白度仪和色差计测定添加豆粉对小麦粉白度和面片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绿大豆的酶活最高,为3.5×105 U;直接将15种食用豆粉分别添加到小麦粉时,小麦粉的白度均随着豆粉添加量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添加少量黄大豆、绿大豆、绿豆、麻豇豆粉到小麦粉时,起到了提高面片L*值的作用,当添加量超过3%时,其L*值出现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豆类 脂肪氧化酶 小麦粉白度 面片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聚糖酶对冷冻面团和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1
19
作者 任顺成 马瑞萍 韩素云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7-22,共6页
研究了木聚糖酶对冻藏1、7、14 d的冷冻面团和馒头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测定了冷冻面团的可冻结水(冰)含量,讨论了木聚糖酶改善冷冻面团品质的热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面团的发酵力、酵母存活... 研究了木聚糖酶对冻藏1、7、14 d的冷冻面团和馒头品质特性的影响。采用差示量热扫描仪(DSC)测定了冷冻面团的可冻结水(冰)含量,讨论了木聚糖酶改善冷冻面团品质的热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面团的发酵力、酵母存活率、馒头比容、抗老化能力均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在相同的冻藏时间下,木聚糖酶对面团的发酵特性和馒头品质改善作用明显;木聚糖酶含量为80 mg/kg时,可冻结水(冰)含量最低;添加木聚糖酶后,冰晶颗粒更加细小均匀。这说明适量的木聚糖酶能够有效地降解水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使更多的水分保留在面筋网络结构中,从而抑制低温面筋网络结构和酵母细胞的破坏作用,改善馒头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聚糖酶 冷冻面团 馒头品质 发酵特性 可冻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微粉碎对小麦麸皮功能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任顺成 王玮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41,共6页
通过3种麸皮在黄酮功能成分溶出、阳离子交换能力、有害离子的清除及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麸皮功能特性方面的影响。采用体外试验方法,与大、中麸皮相比,超微麸皮总黄酮得率、对NO_2~–清除率、对Pb^(2+)、Hg^... 通过3种麸皮在黄酮功能成分溶出、阳离子交换能力、有害离子的清除及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对比分析,研究了超微粉碎技术对麸皮功能特性方面的影响。采用体外试验方法,与大、中麸皮相比,超微麸皮总黄酮得率、对NO_2~–清除率、对Pb^(2+)、Hg^(2+)、Cd^(2+)金属混合液的吸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胆酸钠的吸附力略有下降;对阳离子交换能力略有增加。3种粒径的麸皮黄酮提取液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均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超微麸皮的粒径小、粉体均匀性好,将其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麸皮 超微粉碎 功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