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1-苯基吡唑为主配体的红光Ir(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特性 被引量:4
1
作者 任静琨 许慧侠 +3 位作者 屈丽桃 郝玉英 王华 许并社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15-1122,共8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红色磷光配合物二(1-苯基咪唑)(1-苯基异喹啉)合铱((ppz)2Ir(piq)),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低温磷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其光... 合成了一种新型红色磷光配合物二(1-苯基咪唑)(1-苯基异喹啉)合铱((ppz)2Ir(piq)),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低温磷光光谱、循环伏安法及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对其光物理性能及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制备了一系列基于(ppz)2Ir(piq)的电致发光器件,研究了(ppz)2Ir(piq)的电致发光性质.结果表明,(ppz)2Ir(piq)的UV-Vis吸收峰主要位于296、342、395和460nm,固态粉末的室温磷光发射峰位于618nm,在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溶液中其低温磷光发射峰位于598nm,其三线态能级(ET)为2.07eV.(ppz)2Ir(piq)的最高占据轨道(HOMO),其主要定域于配体ppz和金属Ir(III)上,最低未占据轨道(LUMO)主要定域于配体piq上.(ppz)2Ir(piq)的HOMO和LUMO能级分别为-5.92和-3.62eV.基于(ppz)2Ir(piq)电致发光器件的优化掺杂浓度为8%-12%(w),最大电致发光谱峰位于616nm,最大电流效率约10cd·A-1,最大功率效率为4.44lm·W-1,色坐标保持在(0.65,0.35)附近,是一种潜在的饱和红光磷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磷光材料 1-苯基吡唑 1-苯基异喹啉 光电特性 掺杂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三元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2
作者 任静琨 刘伟鹏 +4 位作者 李战峰 孙钦军 王华 史方 郝玉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33-137,共5页
以吡咯并[3,4-c]吡咯二酮(DPP)为A单元,苯并[1,2-b∶4,5-b′]二噻吩(BDT)和萘为D单元,合成了一种新型2D/A型三元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PDPP-BDT-NT),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 以吡咯并[3,4-c]吡咯二酮(DPP)为A单元,苯并[1,2-b∶4,5-b′]二噻吩(BDT)和萘为D单元,合成了一种新型2D/A型三元共轭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PDPP-BDT-NT),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 H 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循环伏安法对其热学性质、光物理性能及能级结构进行了研究。PDPP-BDT-NT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的温度为401℃,有较宽的吸收光谱,可覆盖300~900nm,最高占据轨道(HOMO)能级为-5.35eV。以聚合物PDPP-BDT-NT为给体材料,PC60BM为受体材料,制备了一系列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在大气质量(AM)为1.5G,功率为100mW·cm-2模拟的太阳光照射下,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可达2.09%。甲醇处理后,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PCE可达2.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聚合物给体材料 苯并二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为配体的蓝色磷光铜(Ⅰ)配合物的合成及光电特性研究
3
作者 屈丽桃 许慧侠 +4 位作者 郝玉英 李云飞 任静琨 王华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89-1294,共6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室温天蓝色磷光发射材料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碘合铜(Ⅰ)([(POP)CuI]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OP)CuI]2为二聚体结构,主要吸收峰为227,268,29...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室温天蓝色磷光发射材料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碘合铜(Ⅰ)([(POP)CuI]2)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其分子结构,并对其光电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POP)CuI]2为二聚体结构,主要吸收峰为227,268,291 nm,最大发射峰为475 nm,光学带隙为2.93 eV。以[(POP)CuI]2作为客体掺杂在主体CBP中作为发光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30 nm)/CBP∶[(POP)CuI]2(30 nm,8%)/BAlq(10 nm)/Alq3(30 nm)/LiF(1 nm)/Al(200 nm)的器件,其电致发光峰为476 nm,最大亮度为9 539 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1.9 cd/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Ⅰ)配合物 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 蓝色磷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宽吸收光谱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1
4
作者 乔宗华 孙钦军 +4 位作者 任静琨 郝玉英 史方 王华 李战锋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55-961,共7页
通过聚合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宽吸收谱的四元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以苯并二噻吩(BDT)单体作为D单元,以二酮吡咯并[3,4-c]吡咯(DPP)、苯并噻二唑(BT)和具有强吸电子能力的四氟苯(TFB)作为A单元进行聚合。该聚合物具有从300 nm到近红外光... 通过聚合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宽吸收谱的四元共轭聚合物给体材料。以苯并二噻吩(BDT)单体作为D单元,以二酮吡咯并[3,4-c]吡咯(DPP)、苯并噻二唑(BT)和具有强吸电子能力的四氟苯(TFB)作为A单元进行聚合。该聚合物具有从300 nm到近红外光区域的宽吸收光谱、良好的热稳定性(403℃)、较窄的光学能带隙(1.52 e V)和较低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能级(-5.21 e V)。将此聚合物与受体材料PC60BM混合制成的活性层应用到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在没有加入任何添加剂进行修饰的情况下,电池初步的能量转换效率(PCE)达到1.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聚合物 宽吸收光谱 给体材料 氟取代 有机光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噻吩-苯非对称单元的DPP类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祥花 李战峰 +4 位作者 任静琨 刘伟鹏 陈今波 王向坤 郝玉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23-1426,共4页
为了优化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噻吩-苯非对称单元的二酮吡咯并[3,4-c]吡咯(DPP)类聚合物给体材料(PDPP-PT)。非对称结构的设计使得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子堆积,有利于器件的制备。该聚合物具有范围在300~900n... 为了优化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噻吩-苯非对称单元的二酮吡咯并[3,4-c]吡咯(DPP)类聚合物给体材料(PDPP-PT)。非对称结构的设计使得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子堆积,有利于器件的制备。该聚合物具有范围在300~900nm的宽吸收光谱、1.5eV的窄光学带隙。在器件性能方面,活性层厚度达260nm时,测得开路电压(Voc)为0.68V,光电转换效率(PCE)为1.51%。因此,PDPP-PT给体材料在制备厚活性层太阳能电池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为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分子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 聚合物给体材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二酮吡咯并吡咯(D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