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泸定M_(S)6.8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特征研究
1
作者 廖晓峰 祁玉萍 +3 位作者 杨星 王玮铭 任越霞 何畅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对泸定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的地电阻率异常演化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时间阶段出现了不同的异常形态,主要有:①甘孜站、江油站、红格站3个台站在强震发生前的1~4.2年出现了长趋势变化的转折,目前多数测项已显示为持续性的趋势上升;... 对泸定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的地电阻率异常演化特征进行总结,发现不同时间阶段出现了不同的异常形态,主要有:①甘孜站、江油站、红格站3个台站在强震发生前的1~4.2年出现了长趋势变化的转折,目前多数测项已显示为持续性的趋势上升;②出现长趋势转折变化后,红格站、江油站分别在2020年11月、2021年4月出现了年变幅减小的现象;③甘孜站、江油站、冕宁站3个台站在泸定6.8级地震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变化,震后3个台站的异常恢复,且再未出现此类异常变化。综上,长趋势变化的转折可能表明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内强震风险升高,而加速上升/下降、反向变化等异常特征可能更具有中短期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四川地区 地电阻率 趋势转折 短期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四川泸定MS6.8地震前地下介质视电阻率变化特征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解滔 任越霞 +4 位作者 廖晓峰 何畅 于晨 韩盈 卢军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28-1437,共10页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 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县M_(S)6.8地震前四川地区运行有5个直流视电阻率连续观测站,其中红格、冕宁、江油和甘孜4个观测站在地震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中短期异常变化.本文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岩土介质电阻率模型和断层虚位错模式对这4个观测站的异常变化与此次地震晚期孕育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冕宁、江油和甘孜3个台站的视电阻率异常变化形态与地震前观测站所在区域相对的变形特征吻合,其中甘孜站为下降异常,位于此次地震孕育过程产生的挤压增强区域;冕宁和江油站为上升异常,位于相对膨胀区域;红格站为下降异常,但却位于相对膨胀区域,其观测数据的异常变化可能不仅仅受此次地震孕育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视电阻率 异常变化 电阻率模型 虚位错模式 震源机制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IS亮温增温异常点比值的时序分析方法及其在台湾一些5级以上地震前的异常变化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放 辛华 +2 位作者 任越霞 张铁宝 路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2-179,共8页
首次提出了MODIS卫星遥感数据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MODIS亮温增温异常点比值定量化方法以及尽量减少云层干扰的初步方案。结合近期台湾地区一系列中强地震的震例研究,归纳了分析区域内中强地震前的MODIS亮温增温异常的量化指标。研究表... 首次提出了MODIS卫星遥感数据用于地震预测研究的MODIS亮温增温异常点比值定量化方法以及尽量减少云层干扰的初步方案。结合近期台湾地区一系列中强地震的震例研究,归纳了分析区域内中强地震前的MODIS亮温增温异常的量化指标。研究表明,大部分研究震例在地震发生前1-20天都出现了突跳性质的增温异常比值(活跃度)增强的情况,而正常情况下增温异常比值都在零值附近波动。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排除了云层影响的MODIS卫星遥感热红外信息得到的亮温增温异常点比值的变化,在一些多震地区有针对性地系统开展研究,有望找到识别地震短临前兆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 卫星热红外 亮温增温异常点比值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前甘孜台地电阻率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4
作者 解滔 卢军 +1 位作者 任越霞 赵民渊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3年第4期377-388,共12页
甘孜台地电阻率N30°E测道观测资料自2011年7月开始出现趋势上升变化,N60°W测道地电阻率则从2012年出现趋势上升变化。2011年测区原317国道实施扩建工程,N30°E测道测量电极分别向供电极方向移动10m。采用甘孜台电测深曲... 甘孜台地电阻率N30°E测道观测资料自2011年7月开始出现趋势上升变化,N60°W测道地电阻率则从2012年出现趋势上升变化。2011年测区原317国道实施扩建工程,N30°E测道测量电极分别向供电极方向移动10m。采用甘孜台电测深曲线以水平层状模型反演了测区的电性结构,理论计算表明,测量电极的移动将会引起N30°E测道4Ω·m的上升变化,扣除这部分变化后,甘孜台两测道观测值于2012年同步上升。以水平层状模型计算了甘孜台两测道各层介质的影响系数,两测道浅层两层介质影响系数均为负,能合理地解释甘孜台地电阻率在雨季降水量增加时观测值上升、旱季降水量减少时观测值下降这一"夏高冬低"的年变现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317国道拓宽部分对观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拓宽部分仅能引起N60°W测道约0.15Ω·m的下降变化和N30°E测道约0.1Ω·m的上升变化,其对观测的影响非常小。同时2013年1月甘孜台两测道年变低值显著高于2008年以来各年的年变低值,在芦山地震前呈同步的上升变化,但是与汶川地震前的下降变化相反,因此甘孜台自2012年的趋势上升变化是不是芦山地震的前兆异常还难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甘孜台 地电阻率 趋势上升 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7年8月8日九寨沟M_S7.0地震前成都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异常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何畅 廖晓峰 +2 位作者 祁玉萍 邱桂兰 任越霞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5-581,共7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成都地震基准台距此次地震震中约255km,震前该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趋势性异常。对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秒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显示,谐波振幅比在九寨沟M_S7.0地震前表现出下降—转... 2017年8月8日四川省九寨沟县发生M_S7.0地震,成都地震基准台距此次地震震中约255km,震前该台地磁谐波振幅比出现趋势性异常。对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秒数据进行谐波振幅比计算,结果显示,谐波振幅比在九寨沟M_S7.0地震前表现出下降—转折—恢复上升的异常变化形态,地震发生在异常恢复期,同时,异常表现出由长周期向短周期迁移、SN向与EW向变化不同步的特征,芦山M_S7.0地震前成都台地磁谐波振幅比亦呈现了相似的异常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MS7.0地震 谐波振幅比 成都台GM4磁通门磁力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