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运用科学史对“呼吸作用”一节课的教学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任衍钢
-
机构
山西省阳泉教育学院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4-25,共2页
-
-
关键词
呼吸作用
科学史
教学重点
细胞代谢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阅读材料
认识过程
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
人教版
教科书
学生
-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性染色体是怎样发现的
被引量:3
- 2
-
-
作者
任衍钢
宋玉奇
白冠军
卫红萍
-
机构
山西省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2012年第4期55-56,共2页
-
文摘
性染色体的发现主要源自于对昆虫的研究,本文从X元件、副染色体、Y染色体、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等五个方面作简要的介绍。
-
关键词
性染色体
发现
昆虫
-
分类号
Q343
[生物学—遗传学]
-
-
题名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的若干形式逻辑问题
被引量:1
- 3
-
-
作者
任衍钢
-
机构
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学院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94年第11期7-9,共3页
-
文摘
形式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列宁《黑格尔 (逻辑学)一书摘要》第136页),教学逻辑是应用逻辑的一个分支,在生物学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方面都容易出现一些逻辑错误。这里,笔者根据自己教学中的体会,谈一谈应注意的若干形式逻辑问题,请同行们指正。
-
关键词
生物学
生物学教育
教学方法
-
分类号
Q-42
[生物学]
-
-
题名科学探究学习与科学研究的异同性分析与教学设计研究
- 4
-
-
作者
任衍钢
-
机构
阳泉教育学院
-
出处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63,共3页
-
文摘
科学探究学习是一种模仿科学研究的过程,它与科学研究存在着异同性。这种异同性表现在四个方面:在认知过程上具有重演性;在获取知识上具有类似性;在问题解决上具有模拟性;在研究程序上具有简约性。把握这些特性对我们搞好科学探究学习非常重要。
-
关键词
探究学习
科学研究
异同性
教学设计
-
Keywords
inquiry learning
scientific inquir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structional design
-
分类号
G42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运用科学史进行“基因表达”一节的教学
- 5
-
-
作者
任衍钢
宋玉奇
-
机构
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学院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4-45,共2页
-
-
关键词
基因表达
科学史
教学
《生物课程标准》
分子生物学
逻辑联系
学生
必修课
-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对光合作用图解的改进
- 6
-
-
作者
任衍钢
-
机构
山西省阳泉教育学院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1-31,共1页
-
-
关键词
光合作用
图解
光能转换
ATP
暗反应
叶绿素
齿轮
-
分类号
G634.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实验整合策略
- 7
-
-
作者
任衍钢
-
机构
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学院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8-39,共2页
-
文摘
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亦是教学中的难点。在现行的中学教科书中,实验以分散的形式安排在生物学知识体系中。实验本身的体系和规律就不容易体现出来。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实验内容的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三个实验整合策略。
-
关键词
生物学
教学
实验
整合
高等中学
显微镜
-
分类号
Q-4
[生物学]
-
-
题名运用元素周期表进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教学
- 8
-
-
作者
任衍钢
-
机构
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学院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5-6,共2页
-
-
关键词
元素周期表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教学
高中
生物
-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初一生物学实验课教学类型浅析
- 9
-
-
作者
任衍钢
-
机构
山西省阳泉市教育学院
-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95年第1期29-30,共2页
-
文摘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中的实验课教学特点,我们可以把实验课的教学划分为三种类型:先实验后讲授知识类型、先讲授知识后实验类型和边实验边讲授知识类型。那么,各类型有什么特点?如何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最佳的选择?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一、实验课教学类型的选择方法 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以下三方面进行选择。 1、从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难度进行考虑。一般而言,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愈强,愈适合于先实验后讲授知识的教学类型。在这方面,为了准确估算,可以用发现度表示。发现度是指学生在进行某项实验活动时,用限定时间确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程度,可用百分比表示。如某班有50名学生,在做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实验后,有48人能概括出细胞的结构特点,其发现度为:48÷50×100%=96%。在未学习“茎结构”知识之前,先做了“观察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的实验,仅有10人能概括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特点,其发现度为:10÷50×100%=20%。显然,前者适合于先实验后讲授知识的教学类型,后者适合于先讲授知识后实验的教学类型。
-
关键词
教学类型
生物学实验课
讲授知识
实验课教学
知识类型
教学特点
结构特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教学
植物茎
-
分类号
G633.91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生物课教学引课艺术初探
- 10
-
-
作者
任衍钢
-
机构
阳泉市教育学院
-
出处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1年第3期30-31,共2页
-
文摘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步是最难的”。做学问如此,写文章如此,教学也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学习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好的开始可以在人们的大脑皮层中建立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由此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看,在学习开始时,神经组织往往处于“惰性”状态;因而,要进行高效率的学习,
-
关键词
生物课教学
引课
学习心理学
孟德尔
设疑
情理结合
静脉流
帕龙
物种不变论
文学作品
-
分类号
G420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