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张玉杰 孙宁 +13 位作者 刘东 于静 刘红祥 于可超 任衍倍 高天佐 杨少燕 宫晓 邹敏 张宇龙 王玉超 钟声 马冬 杜元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765-2777,共13页
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实验室从广东、四川、河北、山东、安徽、辽宁等广大养鹅地区采集了67份典型雏鹅痛风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以及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鹅星状病毒,并且约有94.03%的样品为两个不同... 2017年10月—2019年5月,本实验室从广东、四川、河北、山东、安徽、辽宁等广大养鹅地区采集了67份典型雏鹅痛风样品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以及病原的分离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到了鹅星状病毒,并且约有94.03%的样品为两个不同种的鹅星状病毒混合感染。病原分离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的变异株病毒(命名为SCCD)可以在鹅胚上稳定增殖,并且能稳定致死10日龄鹅胚,致病力较鹅星状病毒FLX增强;新型鹅星状病毒株(命名为SDPD)不能在鹅胚和SPF鸡胚上稳定增殖。病毒的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FLX株与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SCCD株、新型鹅星状病毒SDPD株全基因组核苷酸相似性分别为89.7%、58.1%,ORF1b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4%、61.0%,ORF2基因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81.0%、42.5%。将新分离的鹅星状病毒株接种1日龄健康雏鹅,结果表明,鹅星状病毒SCCD株和鹅星状病毒SDPD株虽然能使雏鹅发生死亡,引起肝炎、肾肿胀和增重减少等变化,但雏鹅均无典型痛风(脏器尿酸盐沉积)表现,而两种鹅星状病毒株混合攻毒能使44%的雏鹅发生典型痛风,并与临床发病症状一致。因此,临床上引起雏鹅痛风的病原可能是两种鹅星状病毒,即新型鹅星状病毒和鹅星状病毒FLX的变异株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雏鹅痛风 两种鹅星状病毒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肝破裂血水综合征病因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刘东 刘红祥 +9 位作者 李彬 王群义 刘平 刘丰波 任衍倍 张翔 张玉杰 栾栋祖 宋姗姗 杜元钊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5期88-95,共8页
近几年,在鸡群中出现一种以肝破裂血水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简称为肝破裂血水综合征,给养殖单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探究鸡肝破裂血水综合征发生原因,采集11省区市9种品系鸡的458份临床肝破裂血水样本,开展病原分离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近几年,在鸡群中出现一种以肝破裂血水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简称为肝破裂血水综合征,给养殖单位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为探究鸡肝破裂血水综合征发生原因,采集11省区市9种品系鸡的458份临床肝破裂血水样本,开展病原分离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病理学诊断、内毒素检测和动物试验,并结合流行病学调查进行病因探讨。病原分离结果显示:检测到大肠杆菌14份,占比2.8%;沙门氏菌7份,占比1.5%;未检测到弯曲杆菌以及未分离到相关病毒。PCR、RT-PCR结果显示:检测到禽腺病毒(FAdV)3份,占比0.66%;禽戊型肝炎病毒(HEV)1份,占比0.22%;未检测到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马立克病毒(MDV)、禽白血病病毒(ALV)。Random PCR检测未发现RNA和DNA病毒;内毒素检测发现15份样本超标,占比3.3%。动物试验结果显示,腹腔攻毒不能复制出临床肝破裂血水表征。选取11省区市99份有代表性的肝脏样本,固定后病理学诊断发现:无疑似髓样白血病/白血病病理变化;疑似细菌造成的坏死性肝炎4份,占比4.04%;疑似禽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并发血管瘤病理变化1份,占比2.02%;淀粉样变94份,占比93.94%。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病在全国各地均有发病,发病鸡品种和日龄广泛,无明显季节性;同一鸡场不同品种,在饲料、免疫和管理都一致的情况下,有的品种肝破裂血水,有的品种正常。以上研究表明,近几年鸡群中出现的肝破裂血水综合征病例与常见的可引起鸡肝破裂出血的因素无明显相关性,初步分析与鸡体本身存在遗传自身免疫性缺陷因素有关,机体反应过度,出现细胞因子风暴综合征导致鸡肝脏淀粉样变出血,从而出现肝脏破裂血水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肝破裂血水综合征 流行病学调查 细胞因子风暴 淀粉样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部分地区禽戊型肝炎病毒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翔 林婷婷 +9 位作者 刘丰波 宋姗姗 李彬 栾栋祖 王群义 刘平 刘红祥 马冬 任衍倍 刘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1年第3期1-4,共4页
为了解我国鸡群中禽戊型肝炎病毒(avain hepatitis E virus,aHEV)的分子变异情况,对2018年从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山西、江苏等地疑似aHEV感染鸡群中采集的679份肝脏、脾脏病料样品进行RT-PCR检测,从中选取PCR... 为了解我国鸡群中禽戊型肝炎病毒(avain hepatitis E virus,aHEV)的分子变异情况,对2018年从山东、河南、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山西、江苏等地疑似aHEV感染鸡群中采集的679份肝脏、脾脏病料样品进行RT-PCR检测,从中选取PCR阳性产物,对其ORF1基因进行序列测定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从病料中检出阳性样品37份,阳性检出率为5.45%;选取的15个试验毒株之间的ORF1基因同源性为90.1%~100%,与目前报道的4种基因型同源性均小于90%,其中与基因1型的澳大利亚株和韩国株同源性为85.5%~89.0%,与基因2型的美国原型株和美国无毒株同源性为85.5%~88.2%,与基因3型的欧洲株和中国株同源性为86.3%~89.7%,与基因4型的匈牙利株和中国台湾株同源性为86.4%~88.5%。ORF1基因进化树分析发现,所分离的aHEV均属于戊型肝炎B种,不在目前所划分的基因型分支上,形成独立的基因分支,不属于已报道的4个基因型。结果表明,目前在我国流行的aHEV是一种新基因型病毒,这为我国aHEV分子流行病学分析提供了补充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戊型肝炎病毒 分子流行病学 ORF1基因 同源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