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白音乌拉钨锡矿床伟晶岩壳成因及对钨锡成矿的影响:来自黑云母成分的约束
1
作者 任美桥 李真真 +4 位作者 许健 徐文坦 赵俊兴 秦克章 胡永强 《岩石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03-1922,共20页
伟晶岩壳的形成与相关花岗质岩体的演化及其中的Sn-W金属矿化有密切联系,但目前针对伟晶岩壳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大兴安岭南段白音乌拉钨锡矿床内与成矿有关黑云母花岗岩发育显著的岩相分带:深部为主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向上过渡到细... 伟晶岩壳的形成与相关花岗质岩体的演化及其中的Sn-W金属矿化有密切联系,但目前针对伟晶岩壳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大兴安岭南段白音乌拉钨锡矿床内与成矿有关黑云母花岗岩发育显著的岩相分带:深部为主体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向上过渡到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最上部为由伟晶岩-细晶岩层组成的伟晶岩壳。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基础上,本文对不同岩相带和热液脉中的黑云母开展了电子探针主量元素点分析和面扫描以及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其他两个岩相,伟晶岩壳中岩浆成因黑云母具有最高的FeO、MgO、Cl含量,最低的Al_(2)O_(3)、K_(2)O、F、Li、Sn、W、Nb、Ta含量,表明伟晶岩壳具有最低的演化程度,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演化程度最高。伟晶岩壳中以钾长石定向生长为特征的单向固结结构十分发育,其中黑云母可见蠕虫状石英+黑云母增生边,其形成与富水岩浆过冷有关。因此,伟晶岩壳相对深部岩体而言,其形成时间更早,属于岩浆房的早期冷凝边。伟晶岩壳形成之后,可作为“盖层”而促进深部岩浆房的演化,并使Sn、W等不相容元素富集于晚期演化程度最高的岩相内,随后发生流体出溶而成矿。伟晶岩壳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内,岩浆黑云母外增生的热液成因黑云母证实了这一流体出溶过程的发生。白音乌拉矿床内不同岩相带内黑云母较高的Sn和W含量指示成矿岩体具有良好的成矿物质条件,但不同产状的热液型黑云母中Sn含量差异较大,而W在所有产状的热液型黑云母中含量均很高,可能暗示Sn与W成矿是由不同批次的流体形成,但二者均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壳 单向固结结构(UST) 钨锡矿化 黑云母 白音乌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乌拉钨锡矿床蚀变矿物短波红外光谱特征及铍矿化的发现
2
作者 任美桥 李真真 +7 位作者 许健 徐文坦 孙珍军 任鹏 赵永春 张世昕 赵俊兴 张昕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3-1047,共15页
【研究目的】内蒙古白音乌拉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但在找矿勘查过程中,一直存在热液矿化中心不明、矿床成因认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找矿效果。【研究方法】运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该矿... 【研究目的】内蒙古白音乌拉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南段锡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良好的稀有金属找矿前景,但在找矿勘查过程中,一直存在热液矿化中心不明、矿床成因认识不足等问题,影响了找矿效果。【研究方法】运用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对该矿区内13个钻孔的蚀变矿物类型和相对含量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矿区的主要蚀变矿物包括白云母族矿物(白云母、多硅白云母、伊利石)、绿泥石族矿物(铁绿泥石、铁镁绿泥石、镁绿泥石)、黑云母、黄玉和电气石,同时含有少量高岭石、地开石、蒙脱石和方解石。根据蚀变矿物填图,矿区的围岩蚀变总体可分为2个带:中深部的强云英岩化带(石英-多硅白云母-黄玉-绿泥石-萤石±黑云母±电气石)和浅部及外围的白云母-绿泥石蚀变带(石英-绿泥石-白云母±黑云母±电气石),强云英岩带与深部黑云母花岗岩的空间关系表明,成矿流体来自于黑云母花岗岩,该带也代表了本矿区的热液矿化中心。白云母族矿物的特征光谱参数显示,强云英岩化带内Pos2200和IC值均较高,远离该带则变低,Pos2200的增大受成矿流体成分、pH值、围岩性质及温度共同影响,而IC值主要与热液活动的温度相关。【结论】白云母高IC值(>2)可作为白音乌拉矿区的找矿标志。短波红外光谱技术在富F且发育云英岩化的花岗质岩浆-热液系统中是非常有效的勘查方法,富F矿物黄玉的快速识别,也可能暗示良好的锂、铍找矿潜力。该矿床以绿柱石为主的岩浆热液型铍矿化的发现,证明短波红外光谱技术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揭示了大兴安岭地区铍成矿类型的多样性,暗示区域上良好的铍找矿潜力,对区内稀有金属未来勘查目标和方向有一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乌拉 短波红外光谱 白云母族矿物 云英岩化 铍矿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