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寿阳区块15#煤层井壁失稳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维娜
金鑫
+3 位作者
罗真赋
史童玢
徐文龙
刘志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2期74-78,共5页
针对目前煤层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面临水平段井壁失稳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内煤样实验方法,以山西寿阳区块15#煤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岩全岩矿物、黏土矿物组成、煤岩微观结构、煤岩化学特性及力学特性等研究,得出了导致水平...
针对目前煤层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面临水平段井壁失稳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内煤样实验方法,以山西寿阳区块15#煤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岩全岩矿物、黏土矿物组成、煤岩微观结构、煤岩化学特性及力学特性等研究,得出了导致水平段井壁失稳坍塌的主要原因是钻井液对煤岩强度的破坏,并指出提高煤层井壁稳定性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与封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寿阳区块
15#煤层
煤岩强度
井壁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欠饱和煤层气藏的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被引量:
8
2
作者
胡素明
李相方
+2 位作者
胡小虎
任维娜
尹邦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24,共6页
将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和产能方程相结合可建立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但目前人们没有考虑原始煤层的吸附饱和度,所建立的动态储量评价和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仅适用于饱和或超饱和的煤层气藏。在考虑吸附饱和度的基础上重新推导物质平衡方程...
将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和产能方程相结合可建立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但目前人们没有考虑原始煤层的吸附饱和度,所建立的动态储量评价和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仅适用于饱和或超饱和的煤层气藏。在考虑吸附饱和度的基础上重新推导物质平衡方程,然后建立了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使得该法可用于欠饱和的煤层气藏。通过验证表明,当煤层气井处于排水降压期时,该法预测的日产水量平均相对误差为8%,当煤层气井进入产气期时,该法预测的日产气量平均误差为–13%,基本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物质平衡
生产动态
产量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煤储层基质解吸气扩散理论的再探讨
被引量:
3
3
作者
胡素明
胥珍珍
+2 位作者
任维娜
王钒潦
吴克柳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71-774,共4页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基质孔隙的解吸气主要呈游离态,受分子浓度差的作用,以气相扩散方式运移至割理。现有的扩散理论忽略了基质孔隙中水的存在及其对解吸气运移的影响。文中从煤层气成藏机理出发,分析认为甲烷、水、...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基质孔隙的解吸气主要呈游离态,受分子浓度差的作用,以气相扩散方式运移至割理。现有的扩散理论忽略了基质孔隙中水的存在及其对解吸气运移的影响。文中从煤层气成藏机理出发,分析认为甲烷、水、基质微孔同时生成,基质微孔中存在着自生水;然后对基质-割理的压差和基孔毛细管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质孔隙水的可驱动性和解吸气的运移方式。研究表明,基质孔喉中的水能否被驱动,取决于该孔喉的尺度、埋深、温度、压力、煤阶、距井筒的距离及排采的时长。当该孔喉中的水能被驱动,则解吸气以渗流的方式向割理运移;当不能被驱动,则解吸气以溶解相扩散或表面扩散。无论基孔中的水能否被驱动,解吸气都不能通过气相扩散的方式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基质孔隙
解吸气
扩散
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稠油水平井油层段电加热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任维娜
邹信波
+4 位作者
杨光
熊书权
李勇锋
李凡
黄铖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1年第5期79-84,共6页
针对稠油水平井,以提高井筒原油温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为目标,结合目前常用的电加热工艺技术,研发出一种稠油水平井油层段电加热工艺,并对工艺中的关键工具进行设计及绝缘试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油层段电加热工艺井筒温度场,并对...
针对稠油水平井,以提高井筒原油温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为目标,结合目前常用的电加热工艺技术,研发出一种稠油水平井油层段电加热工艺,并对工艺中的关键工具进行设计及绝缘试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油层段电加热工艺井筒温度场,并对典型井工艺实施进行设计评价。H05井计算实例表明,油层段流体温度由64℃加热到105℃,井口温度由55.5℃提高到84.9℃,泵入口温度由60.8℃提高到91.3℃,泵入口原油黏度由777.3 mPa·s降低到127.8 mPa·s,井筒摩阻由186.2 kPa降低到62.6 kPa。油层段电加热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泵入口原油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及井筒摩阻,改善井筒原油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水平井
电加热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寿阳区块15#煤层井壁失稳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维娜
金鑫
罗真赋
史童玢
徐文龙
刘志伟
机构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天津设计院
出处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年第2期74-78,共5页
文摘
针对目前煤层气水平井钻井过程中面临水平段井壁失稳的问题,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室内煤样实验方法,以山西寿阳区块15#煤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煤岩全岩矿物、黏土矿物组成、煤岩微观结构、煤岩化学特性及力学特性等研究,得出了导致水平段井壁失稳坍塌的主要原因是钻井液对煤岩强度的破坏,并指出提高煤层井壁稳定性的措施主要集中在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与封堵性。
关键词
寿阳区块
15#煤层
煤岩强度
井壁失稳
Keywords
Shouyang block, 15# coal bed, coal rock strength, wellbore instability
分类号
TE2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井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欠饱和煤层气藏的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被引量:
8
2
作者
胡素明
李相方
胡小虎
任维娜
尹邦堂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9-124,共6页
文摘
将煤层气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和产能方程相结合可建立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但目前人们没有考虑原始煤层的吸附饱和度,所建立的动态储量评价和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仅适用于饱和或超饱和的煤层气藏。在考虑吸附饱和度的基础上重新推导物质平衡方程,然后建立了生产动态预测方法,使得该法可用于欠饱和的煤层气藏。通过验证表明,当煤层气井处于排水降压期时,该法预测的日产水量平均相对误差为8%,当煤层气井进入产气期时,该法预测的日产气量平均误差为–13%,基本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
关键词
煤层气
物质平衡
生产动态
产量
预测
Keywords
coalbed methane
material balance
production performance
production rate
prediction
分类号
TE33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煤储层基质解吸气扩散理论的再探讨
被引量:
3
3
作者
胡素明
胥珍珍
任维娜
王钒潦
吴克柳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6期771-774,共4页
文摘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在煤层气开发过程中,基质孔隙的解吸气主要呈游离态,受分子浓度差的作用,以气相扩散方式运移至割理。现有的扩散理论忽略了基质孔隙中水的存在及其对解吸气运移的影响。文中从煤层气成藏机理出发,分析认为甲烷、水、基质微孔同时生成,基质微孔中存在着自生水;然后对基质-割理的压差和基孔毛细管力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质孔隙水的可驱动性和解吸气的运移方式。研究表明,基质孔喉中的水能否被驱动,取决于该孔喉的尺度、埋深、温度、压力、煤阶、距井筒的距离及排采的时长。当该孔喉中的水能被驱动,则解吸气以渗流的方式向割理运移;当不能被驱动,则解吸气以溶解相扩散或表面扩散。无论基孔中的水能否被驱动,解吸气都不能通过气相扩散的方式运移。
关键词
煤层气
基质孔隙
解吸气
扩散
渗流
Keywords
. coalbed methane
matrix pore
desorbed gas
diffusion
seepage
分类号
TE13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稠油水平井油层段电加热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
2
4
作者
任维娜
邹信波
杨光
熊书权
李勇锋
李凡
黄铖
机构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出处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1年第5期79-84,共6页
基金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专项“渤海油田增储上产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Ⅰ期)”子课题“高含气、低液深抽举升工艺及系列配套工具研究”(FZXKT-GJ2020-01-07)。
文摘
针对稠油水平井,以提高井筒原油温度,改善原油流动性为目标,结合目前常用的电加热工艺技术,研发出一种稠油水平井油层段电加热工艺,并对工艺中的关键工具进行设计及绝缘试验。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油层段电加热工艺井筒温度场,并对典型井工艺实施进行设计评价。H05井计算实例表明,油层段流体温度由64℃加热到105℃,井口温度由55.5℃提高到84.9℃,泵入口温度由60.8℃提高到91.3℃,泵入口原油黏度由777.3 mPa·s降低到127.8 mPa·s,井筒摩阻由186.2 kPa降低到62.6 kPa。油层段电加热工艺可以明显提高泵入口原油温度,降低原油黏度及井筒摩阻,改善井筒原油流动性。
关键词
稠油
水平井
电加热
技术
Keywords
viscous crude oil
horizontal well
electric heating
technique
分类号
TE934.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寿阳区块15#煤层井壁失稳室内实验研究
任维娜
金鑫
罗真赋
史童玢
徐文龙
刘志伟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欠饱和煤层气藏的生产动态预测方法
胡素明
李相方
胡小虎
任维娜
尹邦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煤储层基质解吸气扩散理论的再探讨
胡素明
胥珍珍
任维娜
王钒潦
吴克柳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稠油水平井油层段电加热工艺技术研究
任维娜
邹信波
杨光
熊书权
李勇锋
李凡
黄铖
《石油矿场机械》
CAS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