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转移催化应用于催化裂化汽油氧化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赵地顺 马四国 +1 位作者 刘翠微 任红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4-146,共3页
Desulfurization from cracking of gasoline via selective oxidation catalyzed by phase tranfer catalyst is investigated.Using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 as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hydrogen peroxide as the... Desulfurization from cracking of gasoline via selective oxidation catalyzed by phase tranfer catalyst is investigated.Using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CTAB) as the phase transfer catalyst,hydrogen peroxide as the oxidant,acetic anhydride as the assistant oxidant,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onditions,such as reaction time,reaction temperature,the content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t,on the desulfurization rate are investigated.When the volume ratio of gasoline and oxidative system is 0.2,the volume ratio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acetic anhydride is 5,the content of phase transfer catalysis is 0.06 g,reaction time is 0.5 h,the desulfurization rate of the FCC gasoline is 80.13%.After analyzed by GC-FPD,there is no oxidized sulfur-containing compounds remained in the gaso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 氧化 脱硫 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铵盐相转移催化氧化噻吩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地顺 任红威 李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9-742,共4页
在验证季铵盐相转移催化氧化噻吩脱硫符合Starks循环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噻吩氧化脱硫的反应历程.反应历程主要包括氧化活性组分从水相向有机相的转移和有机相中的离子反应两个基本阶段,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季铵盐阳离子的萃取平衡常数、... 在验证季铵盐相转移催化氧化噻吩脱硫符合Starks循环模型的基础上推导了噻吩氧化脱硫的反应历程.反应历程主要包括氧化活性组分从水相向有机相的转移和有机相中的离子反应两个基本阶段,通过理论计算得到了季铵盐阳离子的萃取平衡常数、阴离子的亲核性以及决定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能的离子有效半径,筛选出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具有良好的相转移催化效果的四丁基溴化铵,脱硫率最高可达到86.36%;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以四丁基溴化铵作为相转移催化剂(PTC),H2O2/HCOOH氧化噻吩脱硫为一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相转移催化 氧化脱硫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酯类离子液体对FCC汽油萃取脱硫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冉 赵地顺 +3 位作者 王建龙 王春芳 任红威 宋海英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7-381,共5页
以离子液体[Emim]S(硫酸乙酯-1-甲基-3-乙基咪唑)和[Epy]S(硫酸乙酯-N -甲基吡啶)作为萃取剂,将噻吩溶于正庚烷构成FCC汽油模拟体系。分别考察了单级萃取中剂油比、温度、粘度对脱硫率和分配比的影响。在多次萃取中,当萃取剂(离子液体)... 以离子液体[Emim]S(硫酸乙酯-1-甲基-3-乙基咪唑)和[Epy]S(硫酸乙酯-N -甲基吡啶)作为萃取剂,将噻吩溶于正庚烷构成FCC汽油模拟体系。分别考察了单级萃取中剂油比、温度、粘度对脱硫率和分配比的影响。在多次萃取中,当萃取剂(离子液体)用量不变时,将其分成几等份进行多次萃取和一次性萃取相比较,可以显著提高脱硫率。结果表明,离子液体[Emim]S的脱硫效果比[Epy]S好。离子液体[Emim]S对噻吩的萃取动力学方程为:r_(表观)=0.18C_A-60.4,半衰期为6.3min,表明离子液体[Emim]S对该模拟体系的萃取为表观1-1级可逆萃取过程。模拟体系萃取脱硫适宜的条件为剂油比1:3,萃取温度30℃~40℃。在该条件下,对FCC汽油进行萃取脱硫,离子液体[Emim]S和[Epy]S可以有效地脱除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其中对噻吩的萃取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萃取脱硫 分配比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氧化脱硫工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四国 刘翠微 +1 位作者 任红威 赵地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77-280,共4页
为了满足清洁能源的要求,采用选择性氧化与相转移催化相结合的方法,在高速均质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乙酸为助氧化剂,当转速为10 kr/min时反应10 min,汽油的脱硫率可... 为了满足清洁能源的要求,采用选择性氧化与相转移催化相结合的方法,在高速均质条件下对催化裂化汽油的脱硫工艺进行了研究。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双氧水为氧化剂,乙酸为助氧化剂,当转速为10 kr/min时反应10 min,汽油的脱硫率可达91%。通过对比脱硫前后的色谱图可知,汽油中大部分含硫化合物被脱除,达到了脱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脱硫 氧化 相转移 高速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Lys/Gly溶剂吸收二氧化碳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楠 骆赛赛 +3 位作者 赵腾达 柴天祥 刘家琦 任红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049-2054,共6页
为控制大气中CO2含量,提高CO2捕集效率,开发高效绿色CO2吸收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赖氨酸(L-Lys)和丙三醇(Gly)为原料合成了低共熔溶剂(DES),并系统研究了体系的CO2捕集性能。研究发现,L-Lys与Gly物质的量配比为1/8时DES共熔点最低为2... 为控制大气中CO2含量,提高CO2捕集效率,开发高效绿色CO2吸收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赖氨酸(L-Lys)和丙三醇(Gly)为原料合成了低共熔溶剂(DES),并系统研究了体系的CO2捕集性能。研究发现,L-Lys与Gly物质的量配比为1/8时DES共熔点最低为20.2℃,合成过程的原位红外光谱仪检测发现1570 cm-1处有新峰生成,说明DES形成过程是以二聚体或多聚体形态存在的L-Lys固体进入Gly并形成氢键;DES传质阻力集中在低温段,适当升温可降低DES传质阻力增大CO2捕集量;同时DES受热膨胀主要影响因素是Gly;25~90℃内,DES电导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DES捕集CO2研究发现,50℃时达到较大捕集量0.582 molCO2·mol-1DES。气体吸收过程核磁共振表征说明无新物质生成。DES体系在CO2物理吸收作用下实现CO2高效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吸收 低共熔溶剂 L-赖氨酸 吸附剂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热反应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金锋 闫忠清 +3 位作者 张睛 董红雨 李晨曦 任红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568-1576,共9页
针对活性炭吸附VOCs过程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咪唑-脯氨酸离子液体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优化吸附性能。以典型的甲苯气体为例,讨论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结构的变化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的热反应安全性。研究结... 针对活性炭吸附VOCs过程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咪唑-脯氨酸离子液体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优化吸附性能。以典型的甲苯气体为例,讨论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结构的变化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并探索了改性前后活性炭的热反应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咪唑-脯氨酸改性活性炭表面的孔隙数量增多、孔径变大、含氧官能团增加、比表面积和体积增大。改性活性炭对甲苯的吸附量78 mg·g^(-1)是改性前活性炭吸附量36.03 mg·g^(-1)的2.17倍,吸附能力明显提升;粒径为51μm和111μm的两种改性活性炭的自燃温度比未改性活性炭的自燃温度分别提高了22.4℃和19.4℃且到达自燃温度所需时间分别延长了11.17 h和0.75 h。改性活性炭所需活化能为47.32kJ·moL^(-1),热稳定性优于未改性活性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活性炭 吸附 甲苯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活性炭吸附甲苯燃爆特性的对比试验研究
7
作者 张金锋 闫忠清 +1 位作者 董红雨 任红威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83-1487,共5页
用季铵盐离子液体对椰壳活性炭改性,对比研究活性炭改性前后及吸附甲苯前后的燃爆参数,探索活性炭吸附VOCs过程气-固异相混合体系的燃爆规律。改性后活性炭自燃点从319.3℃提高到345.7℃,共同吸附甲苯后其自燃点从307.7℃提高到327.1℃... 用季铵盐离子液体对椰壳活性炭改性,对比研究活性炭改性前后及吸附甲苯前后的燃爆参数,探索活性炭吸附VOCs过程气-固异相混合体系的燃爆规律。改性后活性炭自燃点从319.3℃提高到345.7℃,共同吸附甲苯后其自燃点从307.7℃提高到327.1℃。利用20 L球形爆炸测试装置测得活性炭改性后粉体爆炸下限从1.5~2.5 g/m^(3)提高到7~8 g/m^(3);活性炭改性前吸附甲苯后混合体的爆炸下限小于1.5 g/m^(3),改性后吸附甲苯的混合体爆炸下限为2~3 g/m^(3)。在200 g/m^(3)条件下,二者最大爆炸压力分别为0.57,0.53 MPa,爆炸压力有所降低。研究结果表明,用季铵盐离子液体改性后的活性炭不仅吸附VOCs的能力得到增强,而且系统燃爆危险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活性炭 甲苯 自燃点 爆炸下限 最大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粉体燃爆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浩 任红威 +4 位作者 张金锋 解启航 柳晓凯 李晨曦 赵海臣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01-1303,共3页
为研究活性炭粉的燃爆危险性,以200目过筛粉体为研究对象,对活性炭粉体的燃爆参数以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利用固体自燃温度测试装置对活性炭的自燃温度进行测试。应用热质联用设备对活性炭粉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和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受... 为研究活性炭粉的燃爆危险性,以200目过筛粉体为研究对象,对活性炭粉体的燃爆参数以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利用固体自燃温度测试装置对活性炭的自燃温度进行测试。应用热质联用设备对活性炭粉加热过程中的质量和能量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受热产生的气体进行跟踪,推断气体组成。利用20 L球形爆炸装置对活性炭粉的最大爆炸压力以及最优爆炸浓度进行测定。实验结果显示:活性炭自燃温度为335.4℃,属于二级自燃物质;活性炭受热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甲烷、一氧化碳等可燃性气体,增大其燃爆危险性;活性炭粉最大爆炸压力为0.56 MPa,最优爆炸质量浓度在500 g/m3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粉 同步热分析 质谱分析 自燃点 最大爆炸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醚离子液体在纤维素糖化过程中的亲水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帅 陈思佳 +1 位作者 王梓怡 任红威 《林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7-63,共7页
为改善纤维素原料的亲水性,提高纤维素的可及度,将具有强亲水性的聚醚引入离子液体合成出系列聚醚功能化双核咪唑类离子液体,并将其应用于纤维素的预处理和糖化研究。相对于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引入烯丙基、烷基、羧酸以及乙酸乙酯等阳... 为改善纤维素原料的亲水性,提高纤维素的可及度,将具有强亲水性的聚醚引入离子液体合成出系列聚醚功能化双核咪唑类离子液体,并将其应用于纤维素的预处理和糖化研究。相对于在咪唑类离子液体中引入烯丙基、烷基、羧酸以及乙酸乙酯等阳离子功能化基团,聚醚基团的烷氧基(CH2—CH2—O)可增大离子液体与纤维素的有效接触,并作为氢键受体促进纤维素中原有氢键的破坏;分子质量为400的聚乙二醇(PEG400)可提供足够数量和极化强度的氢原子改善亲水性;相对于单核咪唑类,双核咪唑类离子液体醚基上的次甲基氢原子的极性增强(E_T(30),61.33 kcal/mol),形成更高的氢键酸度(α,2.792);聚醚功能化双核咪唑类离子液体([PEG400-(Et-Im)_2][Cl]_2)对纤维素溶解度高达13.26%质量分数。相对于HCOO^-、Cl^-和Br^-阴离子功能化,OAc^-功能化的[PEG400-(Et-Im)_2][OAc]_2具有更大的氢键碱度(β,1.04),增加了对纤维素羟基上氢键的接受能力;聚醚的烷氧基会带来较低的黏度(63 c P,120℃),黏度表观活化能(E_η)为30.11 k J/mol,促进了离子液体与纤维素的接触与物质传输,由此获得[PEG400-(Et-Im)2][OAc]_2对纤维素的高溶解度(14.76%质量分数)。纤维素在[PEG400-(Et-Im)_2][OAc]_2溶解过程中没有发生衍生化反应,纤维素的结晶度由85.4%降至31.6%,实现了高结晶有序结构向无定型的转化。得到的再生纤维素膜具有各向同性和均一致密的性能,热力学稳定性稍有下降。酸性聚醚功能化离子液体[PEG400-(Et-Im)_2][HSO4]_2催化纤维素水解中葡萄糖得率为5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 离子液体 纤维素 糖化 亲水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丁基硫酸氢铵催化氧化噻吩脱硫研究
10
作者 朱泓宇 李美玉 +3 位作者 刘翼泽 董磊 齐卜弘 任红威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07-1711,共5页
以过氧酸作为氧化剂,四丁基硫酸氢铵为催化剂,考察了油剂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汽油模型化合物脱硫的影响。研究发现以0.10 g四丁基硫酸氢铵为催化剂,油剂体积比1∶1,催化氧化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0 min时,脱硫... 以过氧酸作为氧化剂,四丁基硫酸氢铵为催化剂,考察了油剂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汽油模型化合物脱硫的影响。研究发现以0.10 g四丁基硫酸氢铵为催化剂,油剂体积比1∶1,催化氧化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0 min时,脱硫率为93.6%,反应动力学为表观一级反应。气相色谱和红外谱图分析表明噻吩在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转化为强极性砜或亚砜类物质,可实现氧化脱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吩 催化氧化 脱硫 四丁基硫酸氢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