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11例报告
1
作者 任立奋 蔡学杰 +1 位作者 曾庆曙 严国维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11,共3页
本文报告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5年以上11例,最长的1例已生存16年,10年以上的2例,其余均>5年,内2例已死亡。在3例超过10年的病例中,2例CR_2,1例CR_1。>5年的病例中有2例CR_2,1例CR_3。作者指出,白血病经化疗可望治愈,但首先必需获CR... 本文报告急性白血病长期生存5年以上11例,最长的1例已生存16年,10年以上的2例,其余均>5年,内2例已死亡。在3例超过10年的病例中,2例CR_2,1例CR_1。>5年的病例中有2例CR_2,1例CR_3。作者指出,白血病经化疗可望治愈,但首先必需获CR,CR后必需继续治疗3~5年。当病人复发后经积极治疗而迅速获CR_2者,同样可以长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药物疗法 长期生存率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老年人急性白血病16例临床分析
2
作者 任立奋 蔡学杰 曾庆曙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2-23,共2页
国外急性髓细胞性急性白血病(AML)的中数发病年龄约为63岁,40%以上在确诊时病人年龄>65岁。本文仅就我院16例住院初治老年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关键词 白血病 药物疗法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3
作者 夏海龙 蒋玲 +2 位作者 夏瑞祥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学》 2002年第2期11-12,共2页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再障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乳酸脱氢酶 ,并研究其对MDS预后判定、诊断及与再障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介绍的酶法。结果 MDS组与正常人组、再障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明... 目的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再障患者及正常人血清乳酸脱氢酶 ,并研究其对MDS预后判定、诊断及与再障鉴别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介绍的酶法。结果 MDS组与正常人组、再障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明显增高 ;再障组与正常人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无明显差异 ;MDS组中LDH明显增高组与LDH增高组相比较 ,LDH明显增高组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后者。结论 血清LDH水平可作为MDS与再障鉴别诊断、MDS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脱氢酶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献血年限对血脂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
4
作者 张循善 任立奋 +3 位作者 卫玉芝 程越 司力 吴琳 《安徽医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9-40,共2页
我们检测了不同献血年限献血员的血脂和载脂蛋白,研究献血年限对血脂代谢的影响,报告如下。
关键词 献血员 血脂代谢 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5
作者 夏海龙 曾庆曙 +2 位作者 郝恩国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学》 1998年第1期11-12,共2页
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是免疫应答过程重要物质,参与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研究表明,免疫机制的异常参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发病。为进一步了解再障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介素2 SIL-2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6
作者 苏宏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学》 1998年第3期19-19,共1页
<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皮质激素治疗届首选。本文报告自1993年3月~1996年8月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成人急性、慢性ITP急性发作53例,短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 <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皮质激素治疗届首选。本文报告自1993年3月~1996年8月应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成人急性、慢性ITP急性发作53例,短期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53例ITP的临床、血象和骨髓象均符合1986年首届中华血液学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诊断标准。男17例,女36例;年龄16~78岁,平均36.6±14.3岁。急性42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 药物疗法 甲基泼尼松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栓塞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7
作者 苏宏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学》 1997年第2期22-23,共2页
1994年以来,本院用脾动脉栓塞(SAO)方法治疗1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替代脾切除术,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3例ITP患者,均附合首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11~45岁,平... 1994年以来,本院用脾动脉栓塞(SAO)方法治疗1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替代脾切除术,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3例ITP患者,均附合首届全国血栓与止血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11~45岁,平均26.38岁。其中慢性ITPl2例,急性ITPl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栓塞 血小板 ITP S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急性白血病525例临床分析
8
作者 苏宏 任立奋 蔡学杰 《安徽医学》 1999年第6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