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有渐近概周期系数的次线性热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
1
作者 任琛琛 杨苏丹 《数学物理学报(A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3,共13页
在自然界中,概周期函数要比周期函数“多得多”.而概周期函数的一个重要推广就是著名数学家M Fréchet研究带扰动的概周期运动时提出的渐近概周期函数.得益于这一扰动项,渐近概周期函数的适用范畴也更加广泛.该文研究系数具有渐近... 在自然界中,概周期函数要比周期函数“多得多”.而概周期函数的一个重要推广就是著名数学家M Fréchet研究带扰动的概周期运动时提出的渐近概周期函数.得益于这一扰动项,渐近概周期函数的适用范畴也更加广泛.该文研究系数具有渐近概周期性的次线性热方程渐近概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近概周期解 弱解 次线性热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中央商务区防疫规划设计框架与实践
2
作者 孙文尧 王兰 +2 位作者 赵誉行 牛斌 任琛琛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6,共7页
城市中央商务区作为交通、人口、就业与服务的高度集聚区,一旦发生疫情,易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同时也是需要率先恢复正常运转的关键区域。在梳理既有研究和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中央商务区防疫规划设计框架,明确城市规划防控... 城市中央商务区作为交通、人口、就业与服务的高度集聚区,一旦发生疫情,易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区域,同时也是需要率先恢复正常运转的关键区域。在梳理既有研究和相关规范的基础上,构建城市中央商务区防疫规划设计框架,明确城市规划防控传染病的路径、要素和方式。以上海市北外滩核心商务区为例,对该理论框架进行实证,结合防疫需求,提出针对性的常设空间规划和平急结合设计策略,以为防疫规划编制和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情 韧性城市 防疫规划设计 中央商务区 上海市北外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河南专家共识 被引量:1
3
作者 乔明静 杨立 +18 位作者 徐臻 任芳 李睿 熊丽丽 韩听锋 赵维楠 李素红 权丽丽 刘现红 周传亚 刘秀玲 牛爱琴 于鹤 赵玉杰 杨君 王虹 郭哲 任琛琛 王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3期4225-4229,共5页
随着微创理念在妇科手术中应用不断发展,其手术技术水准和学科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腹腔镜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以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妇科治疗的基本术式。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基于近年来兴起的自然孔道... 随着微创理念在妇科手术中应用不断发展,其手术技术水准和学科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腹腔镜技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方式,以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成为妇科治疗的基本术式。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基于近年来兴起的自然孔道内镜手术的基本理念。针对单孔腹腔镜手术技术在技术规范的前提下,保证医疗安全及治疗效果,河南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经自然腔道内镜学组参考现有文献及结合河南省妇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术者自身经验制定了本专家共识。本文就妇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进行了河南省区域技术规范的阐述,旨在降低妇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河南省区域妇科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的良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经脐单孔腹腔镜 并发症 预防及处理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子宫切除术术式研究
4
作者 任琛琛 王斌 郭晓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 :评价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切除子宫方法的优劣。方法 :对有子宫全切适应症患者行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切除子宫。结果 :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切除子宫无论是在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出血量的多少 ,还是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式子... 目的 :评价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切除子宫方法的优劣。方法 :对有子宫全切适应症患者行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切除子宫。结果 :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切除子宫无论是在手术时间的长短、术中出血量的多少 ,还是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式子宫全切术式。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式 横切口 子宫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C1 mRNA表达变化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观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倩 任琛琛 +4 位作者 杨立 薛景戈 白杨 张娟 黄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8期21-23,共3页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中FOXC1 mRNA表达变化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方法选择30例上皮性卵巢癌(A组)、14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B组)和21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C组),取其手术切除卵巢组织标本,用RT-PCR法检测FOXC1 mRNA,用甲基... 目的观察卵巢上皮性肿瘤中FOXC1 mRNA表达变化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方法选择30例上皮性卵巢癌(A组)、14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B组)和21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C组),取其手术切除卵巢组织标本,用RT-PCR法检测FOXC1 mRNA,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方法(MSP)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FOX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及频率。结果 A、B、C组FOXC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8±0.16、0.61±0.18、1.19±0.17,A组低于B组,B组低于C组(P均<0.05)。A组卵巢癌组织中FOXC1 mRNA相对表达量与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A、B、C组卵巢组织中FOX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频率分别为66.7%、50.0%、9.5%,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P均<0.05)。A组FOXC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未甲基化者FOXC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0.14、0.45±0.17,P<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C1 mRNA表达下降,FOXC1 mRNA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淋巴结转移有关。FOXC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其mRNA表达抑制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叉头框转录因子 FOXC1基因 DNA甲基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在宫内节育器嵌顿合并宫内早孕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雁南 杨立 +2 位作者 任琛琛 李飞燕 李倩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2-1314,共3页
目的分析宫腔镜应用于治疗宫内节育器嵌顿合并宫内早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宫内节育器嵌顿合并宫内早孕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取彩超监视下宫腔镜取出宫内节育器+清宫术,余30例行彩超监视下清宫术+取环术。结果宫腔镜治疗... 目的分析宫腔镜应用于治疗宫内节育器嵌顿合并宫内早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宫内节育器嵌顿合并宫内早孕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3例采取彩超监视下宫腔镜取出宫内节育器+清宫术,余30例行彩超监视下清宫术+取环术。结果宫腔镜治疗宫内节育器嵌顿合并宫内早孕手术时间为(24.9±2.8)min、手术成功率达95.7%(22/23)、节育环取出无残留率为95.7%(22/23);对照组手术时间为(33.3±4.9)min、手术成功率70%(21/30)、节育环取出无残留率63.3%(19/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宫内节育器合并宫内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宫腔镜可以在终止妊娠的同时取出嵌顿宫内节育器,定位准确,但要防止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节育器嵌顿 宫内早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琳 任琛琛 +4 位作者 杨立 任瑞芳 白杨 张娟 夏慧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4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研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在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过程中,前后的药物预处理在临床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放置曼月乐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达菲林组40... 目的:研究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在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过程中,前后的药物预处理在临床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放置曼月乐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达菲林组40例:放置曼月乐前肌内注射醋酸曲普瑞林(达菲林)3个月;优思明组40例:放置曼月乐后即口服屈罗酮炔雌醇片(优思明)3个月;对照组40例:仅放置曼月乐环。于放置后第1、2、3个月随访,比较3组阴道不规则出血、环脱落等异常情况。结果:使用达菲林组脱环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思明组脱环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达菲林组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思明组阴道不规则出血发生率低于曼月乐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痛经程度、月经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置曼月乐前使用达菲林可有效预防脱环及减少阴道不规则出血时间,放环之后口服3个月优思明可有效改善阴道不规则出血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罗酮炔雌醇 达菲林 曼月乐 阴道出血 脱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冬胰岛素联合不同基础胰岛素对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凯 史晓阳 +3 位作者 郭迎迎 苏丹 赵予颍 任琛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期278-279,共2页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并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0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目的比较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与门冬胰岛素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并需要胰岛素治疗的208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接受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观察组接受三餐前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地特胰岛素。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孕期体质量、低血糖发生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低,胰岛素用量少,血糖达标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分娩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血糖达标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糖尿病 门冬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 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宫颈扩张方式在无阴道分娩史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陈雁南 王芳 +5 位作者 刘琰 张峰 任琛琛 杨立 李飞燕 乔明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33期6171-6174,共4页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卡孕栓、间苯三酚及一次性宫颈扩张器对无阴道分娩史的宫腔镜手术患者宫颈扩张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相应宫腔镜手术治疗的415例患者,均无阴道分娩或试产... 目的研究米索前列醇、卡孕栓、间苯三酚及一次性宫颈扩张器对无阴道分娩史的宫腔镜手术患者宫颈扩张程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相应宫腔镜手术治疗的415例患者,均无阴道分娩或试产史,病种包括不全子宫纵隔、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同一病种按不同扩宫方式随机分为4组,比较组间的宫颈扩张效果,按不同扩宫方式分组后比较组间不良反应。结果4种扩宫方式在宫腔镜下子宫纵隔电切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中扩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种扩宫方式在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中扩宫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不同扩宫方式在中度宫腔粘连患者中扩宫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度宫腔粘连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种扩宫方式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中,米索前列醇组不良反应出现较多(12.75%)(P<0.05)。结论一次性宫颈扩张器在无阴道分娩史的患者中能达到较好的宫颈预处理效果,尤其是在宫腔重度粘连的患者中,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预处理 宫腔镜 未产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尿病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应激性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凯 史晓阳 +2 位作者 任琛琛 边蓉蓉 杨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9期5391-5394,共4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DM)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IH)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525例非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SIH...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DM)患者妇科手术后并发应激性高血糖(SIH)的危险因素,为减少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525例非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SIH组和N组(血糖正常),分析术后合并SIH的危险因素。结果525例患者中,156例(29.7%)术后出现SIH,纳入SIH组,余369例(70.29%)纳入N组。两组患者年龄、DM家族史、手术时间及病变性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H组入院时空腔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均高于N组(P<0.05),两组体质量指数(BMI)和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60岁(OR=6.993,95%CI 2.962~16.506)、FBG≥6.10 mmol·L^-1(OR=96.037,95%CI 40.944~225.262)、HbA1c≥6.0%(OR=15.279,95%CI 7.147~32.666)、肿瘤性质为恶性(OR=2.317,95%CI 3.800~27.081)是患者合并SIH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非DM患者妇科手术后易合并SIH,对于年龄≥60岁、入院时FBG≥6.10 mmol·L^-1、HbA1c≥6.0%及恶性肿瘤患者,应加强术后血糖监测,筛查SIH并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妇科手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P33^(ING1b)与P5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张连民 边爱平 任琛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6年第1期38-40,43,共4页
目的:研究P33ING1b和P53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A)、80例宫颈癌旁组织(B)及80例正常宫颈组织(C)P33ING1b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33ING1b和P53蛋白阳性结果分别在A组中有33例(41.2... 目的:研究P33ING1b和P53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A)、80例宫颈癌旁组织(B)及80例正常宫颈组织(C)P33ING1b和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33ING1b和P53蛋白阳性结果分别在A组中有33例(41.25%)和36例(57.50%);B组中有11例(13.75%)和8例(10.00%);C组中有4例(5.00%)和3例(3.75%)。A组中共阳性表达25例(31.25%)。两者间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P33ING1b、P53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抑癌基因 P33^ING1B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用于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术式探讨
12
作者 王漫丽 王鲁文 任琛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7年第4期347-348,共2页
目的:选择适当的术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方法:采用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手术方法。结果: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有效率达100%。结论:经闭孔尿道中段悬吊术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尿道中段悬吊术 普理灵网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C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玲 任琛琛 +4 位作者 杨立 白杨 薛景戈 刘灵 李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叉头框蛋白C1(FOXC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良性上皮性卵巢瘤30例份、交界性上皮性卵巢瘤30例份、上皮性卵巢癌70例份,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FOXC1、上皮性黏钙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叉头框蛋白C1(FOXC1)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良性上皮性卵巢瘤30例份、交界性上皮性卵巢瘤30例份、上皮性卵巢癌70例份,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组织FOXC1、上皮性黏钙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比较其三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随访患者3年,比较组织中FOXC1、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结果 (1)与良性上皮性卵巢瘤组织比较,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C1、E-cadherin表达阳性率降低,Vimentin表达阳性率升高(P均<0.05)。(2)FOXC1阳性表达的卵巢癌组织中E-cadherin表达阳性率为28.6%(20/70)、Vimentin表达阳性率为15.7%(11/70),FOXC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正相关(r=0.446,P=0.000),与Vimentin表达呈负相关(r=-0.295,P=0.014)。(3)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C1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二元论分型、两组分级有关,E-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二元论分型、两级分级有关(P均<0.05)。(4)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C1、E-cadherin阳性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2.1%、80.6%,高于FOXC1、E-cadherin阴性患者69.0%、69.2%,Vimemtin阳性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为70%,低于Vimemtin阴性患者80%(P均<0.05)。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FOXC1的表达降低,其表达缺失介导了卵巢的上皮间质转化,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评估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性卵巢癌 叉头框蛋白C1 上皮间质转化 上皮性黏钙蛋白 波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SD1体外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14
作者 陈柯冰 任琛琛 +2 位作者 杨立 朱远航 赵昕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1750-1757,共8页
目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已被报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作用,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LS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中分别使用慢病毒和质粒对L... 目的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已被报道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发挥作用,但其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LS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和HEC1A中分别使用慢病毒和质粒对LSD1进行敲除和过表达。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B)验证转染结果。采用CCK-8实验、集落形成实验、伤口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LSD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体外增殖、克隆、迁移和侵袭的影响。通过肿瘤异种移植实验验证LSD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LSD1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的分期及分级有关,并影响患者的预后。下调LSD1后,CCK-8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显示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伤口愈合实验显示细胞的迁移能力减弱,transwell侵袭实验则证实了细胞的侵袭能力随之降低,而上调LSD1后结果则相反。通过WB和免疫组化法发现CD9的表达水平随着LSD1的降低而升高。此外,下调LSD1可抑制Ishikawa和HEC1A细胞在体内的肿瘤发生。结论LSD1是一种致癌因子,能显著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反向调控下游因子CD9,为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更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 子宫内膜癌 CD9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