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可转移全能工的柔性SERU系统构建问题研究
1
作者 任玉红 唐加福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22,共7页
作为一个以高柔性著称的生产系统,SERU生产系统的柔性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构建柔性SERU系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引入可转移全能工(Transferable full-skilled worker,TFSW)的概念,讨论了如何通过配置合理数量的TFSW来提高系统的生... 作为一个以高柔性著称的生产系统,SERU生产系统的柔性性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构建柔性SERU系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引入可转移全能工(Transferable full-skilled worker,TFSW)的概念,讨论了如何通过配置合理数量的TFSW来提高系统的生产柔性。考虑到获得柔性所需付出的代价和柔性所能来带来的利益两个维度,建立了以最小化技能培训成本和最小化订单的期望总完工时间为多目标的柔性SERU系统构建模型(FSFP-TFSW)。分析了问题的复杂性,设计了NSGA-Ⅱ算法对其进行求解。通过大量实验,在不同需求场景下对比了FSFP-TFSW模型与全能工不可转移策略和基于工人全是全能工的完全柔性SERU系统构建策略的性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FSFP-TFSW模型通过配置合理数量的可转移全能工,能够更好地平衡成本和响应能力,更加适合于动态需求环境下的SERU系统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U生产 生产柔性 SERU系统构建 NSGA-Ⅱ 工人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驼MC1R基因克隆及其在不同毛色个体中表达水平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任玉红 任彬 +4 位作者 范瑞文 朱芷葳 杨勇 李辉 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41-845,共5页
为了获取羊驼MC1R基因序列,探索MC1R基因表达水平与羊驼毛色之间的相关性,根据GenBank已发表序列(EU1358800)设计1对引物,以羊驼皮肤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并成功获得了中华白色羊驼MC1R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081 bp,编码317个... 为了获取羊驼MC1R基因序列,探索MC1R基因表达水平与羊驼毛色之间的相关性,根据GenBank已发表序列(EU1358800)设计1对引物,以羊驼皮肤总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并成功获得了中华白色羊驼MC1R基因cDNA序列,长度为1081 bp,编码317个氨基酸,与已发表序列进行对比,同源性为99%,发现7处突变。根据所克隆序列设计引物,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RT-PCR),分析MC1R基因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中的基因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内参基因校正后,棕色羊驼皮肤中MC1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羊驼相对表达量的4.32倍(P<0.01)。MC1R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与羊驼毛色表型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驼 MC1R基因 克隆 QRT-PCR 基因表达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不同毛色羊驼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与定位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任玉红 杨刚 +2 位作者 范瑞文 朱芷葳 董常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9-1055,共7页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 旨在通过研究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探讨其在羊驼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与毛色的相关性。选用成年白色羊驼与棕色羊驼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对MC1R在羊驼皮肤中的表达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结果,(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C1R蛋白在白色和棕色羊驼皮肤表皮、毛囊周围外根鞘组织、毛乳头以及毛球周围都呈阳性着色。在棕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分布于毛球顶部及表皮,呈强阳性着色。在白色羊驼,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外根鞘及表皮,毛球部表达呈弱阳性。MC1R在棕色羊驼皮肤组织中极显著表达(P<0.01)。(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皮肤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35ku与兔抗MC1R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且棕色羊驼平均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白色羊驼,差异极显著(P<0.01)。MC1R在羊驼皮肤组织中的定位与表达量的不同与羊驼毛色表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 免疫组化 免疫印迹 羊驼皮肤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0
4
作者 任玉红 李安琪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7期154-156,共3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1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两组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对照组只加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ST段改变、心绞痛发作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ST段下降显著,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发作时间变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为50.8%,治疗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曲美他嗪与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用药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曲美他嗪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利塞膦酸钠治疗的有效性和药理解析 被引量:4
5
作者 任玉红 李安琪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131-132,共2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利塞膦酸钠防治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方法 100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1片/d钙尔奇D600,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每日早餐前口服1片利塞膦酸钠治疗,...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利塞膦酸钠防治的有效性和药理作用。方法 100例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1片/d钙尔奇D600,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每日早餐前口服1片利塞膦酸钠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给药6个月。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进行测量,并对比结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采用利塞膦酸钠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骨密度,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妇女 骨质疏松症 利塞膦酸钠 钙尔奇D600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任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显著下...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方法回顾分析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0.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尿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中治疗组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缓解和消除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症状,纠正异常的血液淀粉酶,明显提高治愈率,缩短住院天数,且用药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疗效观察 乌司他丁 治疗组 血尿淀粉酶 血液淀粉酶 临床资料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品的柔性SERU系统构建问题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任玉红 唐加福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188,共7页
不断加剧的市场动荡性和环境复杂性,使得柔性成为制造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作为一种以高柔性著称的生产系统,SERU生产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柔性SERU系统构建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综合考虑柔性投资成本和柔性损失成本... 不断加剧的市场动荡性和环境复杂性,使得柔性成为制造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作为一种以高柔性著称的生产系统,SERU生产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柔性SERU系统构建问题却鲜有研究。本文综合考虑柔性投资成本和柔性损失成本,建立了柔性SERU系统构建(Flexible SERU System Formation Problem,FSFP)模型。分析了问题的复杂性,并将其转化为等价的线性模型以精确求解小规模问题。通过大量数值实验,从需求场景和成本参数的视角,对比了FSFP模型与现有文献中基于特定生产任务的SERU系统构建策略(Task-Oriented SERU Formation,TOSF),验证了FSFP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指出,FSFP模型考虑了需求动态变化的性质,能够根据需求变化产生不同层次的柔性,更加适用于动态需求环境。此外,相对于TOSF策略,FSFP模型对成本参数的变化更加敏感,并且随着成本参数的增大,FSFP模型的优势越来越突出。本研究不仅丰富了SERU生产相关研究领域,而且对优化构建方式,助力企业发挥SERU系统高柔性优势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U系统 柔性生产 系统构建 线性化处理 Gurobi求解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干梗死采用尤瑞克林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和药理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任玉红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136-136,共1页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辅助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效果极其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甲组患者在此基础上... 目的研究尤瑞克林辅助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临床效果极其药理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58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9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常规治疗,甲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9.31%,乙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2.07%,甲组患者用药效果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急性脑干梗死的药物,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瑞克林 急性脑干梗死 药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24-3p通过调控MC1R基因影响黑色素的形成 被引量:8
9
作者 曾庆宝 范瑞文 +3 位作者 张秋月 郝晓娟 武良琦 任玉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81-1388,共8页
旨在证明miR-324-3p可以通过调控其预测的靶基因MC1R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的合成产生影响。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转染miR-324-3p过表达载体,应用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各试验组中MC1R... 旨在证明miR-324-3p可以通过调控其预测的靶基因MC1R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从而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的合成产生影响。本研究在体外培养的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转染miR-324-3p过表达载体,应用qRT-PCR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比较各试验组中MC1R基因与毛色相关基因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crophthalmia-associt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酪氨酸相关蛋白2(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2,Tyrp2)的表达差异性,利用酶标仪检测黑色素产量的变化。结果显示:(1)miR-324-3p在棕色与白色羊驼皮肤中均有表达,且在棕色羊驼皮肤中极显著表达(P<0.01),其相对表达量是白色的1.64倍;(2)黑色素细胞被转染了miR-324-3p过表达载体后,处理组靶基因MC1R及其下游调控基因Mitf、Tyr和Tyrp2的表达量与黑色素产量较空白对照组均有下调,且以Mitf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下调(P<0.01)。综上表明,羊驼皮肤中miR-324-3p可能通过调控MC1R基因的表达,顺势下调MC1R基因下游调控基因Mitf、Tyr与Tyrp2的表达,最终对羊驼皮肤黑色素细胞中黑色素的类型及合成量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324-3p MC1R 黑色素 羊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猪瘟病毒全长与截短p72蛋白的抗原性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文燕 王亚文 +6 位作者 冯亚文 滕召剑 李潭清 董炜 刘涛 宋勤叶 任玉红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82-1191,共10页
比较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全长p72与截短p72蛋白(p72s)的抗原性,为ASFV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研究提供试验依据。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p72和p72s蛋白,应用Western blot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鉴定... 比较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全长p72与截短p72蛋白(p72s)的抗原性,为ASFV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研究提供试验依据。应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p72和p72s蛋白,应用Western blot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MS)技术鉴定表达的蛋白,分析蛋白的抗原表位;用纯化的重组全长和截短p72蛋白分别免疫小鼠,比较其免疫原性;通过ELISA和Western blot,评价重组p72和p72s蛋白与ASFV阳性血清的免疫反应性。结果:重组p72和p72s蛋白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76和42 ku,与预期大小相符;表达蛋白的酶解肽段对p72和p72s蛋白推测氨基酸序列的覆盖度分别为89.3%和88.39%,两者分别包含27和17个抗原表位;用p72与p72s蛋白免疫小鼠3次后,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分别为1∶200~1∶25600和1∶12800~1∶409600;基于重组p72与p72s蛋白的ELISA从108份猪血清中分别检出78份(72.2%)和85份(78.7%)阳性血清,两者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kappa=0.826,P=0.016);经Western blot检测的10份ASFV抗体阳性血清中有7份与p72蛋白反应,全部与p72s蛋白反应。截短p72蛋白比全长p72蛋白的抗原性好,更适合用于ASFV抗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病毒 p72蛋白 截短p72蛋白 原核表达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在羊驼睾丸的表达与定位 被引量:1
11
作者 闫永平 董常生 +4 位作者 贺俊平 任玉红 赫晓燕 白瑞 谢建山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2,共6页
研究TGF-β1在羊驼睾丸的表达与定位,探索TGF-β1在羊驼睾丸发育及精子发生中的作用。以12和24月龄的羊驼睾丸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TGF-β1在羊驼睾丸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TGF-β1在羊驼... 研究TGF-β1在羊驼睾丸的表达与定位,探索TGF-β1在羊驼睾丸发育及精子发生中的作用。以12和24月龄的羊驼睾丸为研究对象,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TGF-β1在羊驼睾丸蛋白水平的表达进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TGF-β1在羊驼睾丸的表达进行组织学定位。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羊驼睾丸组织粗蛋白提取物中存在分子量约为25 ku且与多克隆兔抗TGF-β1抗体发生免疫阳性反应的蛋白条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1在12和24月龄羊驼睾丸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和各级生精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光密度测定结果显示:TGF-β1在12、24月龄羊驼睾丸间质细胞的光密度分别为0.730 5±0.011 5、0.562 6±0.012 2;在支持细胞分别为0.420 7±0.013 0、0.325 7±0.008 2;在精原细胞分别为0.457 9±0.009 2、0.374 3±0.015 8(P<0.01);在管周肌样细胞分别为0.645 5±0.082 0、0.656 9±0.023 0(P>0.05);TGF-β1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细胞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P<0.05)。结果表明羊驼睾丸有TGF-β1的表达;TGF-β1参与羊驼睾丸发育与精子发生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驼 睾丸 TGF-Β1 免疫印迹 SAB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虫疫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彬 任玉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7年第5期107-109,共3页
作者对球虫疫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进展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概括,从鸡球虫疫苗的免疫机理、球虫疫苗的种类、基于母源抗体的免疫等3方面进行了简单介绍。
关键词 球虫疫苗 免疫机理 种类 母源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驼胎儿毛囊结构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刚 范瑞文 +2 位作者 李辉 高磊 任玉红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9期18-20,共3页
选择8月龄的羊驼胎儿,颈部取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羊驼胎儿期毛囊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羊驼胎儿期毛囊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结构形态,包括生长期、退化期、静止期以及各期之间的过渡形态结构。生长期的特点是毛球细胞快速增... 选择8月龄的羊驼胎儿,颈部取皮肤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羊驼胎儿期毛囊形态学结构。结果表明,羊驼胎儿期毛囊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结构形态,包括生长期、退化期、静止期以及各期之间的过渡形态结构。生长期的特点是毛球细胞快速增殖,毛乳头包被在毛球内;退化期毛囊底部密封,形成上皮束;静止期整个毛囊的组织结构变短,毛球细胞接近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驼胎儿 毛囊 结构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辉 梁智选 +2 位作者 任玉红 任彬 杨刚 《猪业科学》 2007年第4期22-27,共6页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猪...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该病主要特征是贫血,也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而表现不同交叉症状。该病分布范围广、感染宿主多,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其中以猪附红细胞体病最为严重。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血液学变化、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等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研究附红细胞体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红细胞体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物种Oct-1基因编码区生物信息学分析
15
作者 张天 李祥龙 +3 位作者 周荣艳 李兰会 任玉红 赵驻军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2年第S1期159-162,共4页
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褐家鼠、小家鼠、野猪、猿、猕猴、狨、人、毛猩猩、黑猩猩、犬、牛、家马、大熊猫13个物种Oct-1基因编码区(CDS),并对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氨基酸序列、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 该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了褐家鼠、小家鼠、野猪、猿、猕猴、狨、人、毛猩猩、黑猩猩、犬、牛、家马、大熊猫13个物种Oct-1基因编码区(CDS),并对该基因的遗传多样性、氨基酸序列、导肽、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在13个物种45条基因序列中共检测到481个多态位点,生成20种单倍型,Oct-1基因序列编码区种内、种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Oct-1蛋白不具有导肽,N端无信号肽,没有跨膜结构域,表现为亲水性,蛋白质二级结构主要结构元件是无规卷曲和α-螺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及盲肠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白培钿 孔佳美 +2 位作者 裴婷 程志学 任玉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42-952,共11页
【目的】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及其替代抗生素后对仔猪的影响。【方法】选取80头日龄(28 d±2 d)、体重(9.31 kg±0.52 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5组,每组... 【目的】探讨复合微生态制剂在断奶仔猪饲料中的添加比例及其替代抗生素后对仔猪的影响。【方法】选取80头日龄(28 d±2 d)、体重(9.31 kg±0.52 kg)接近,健康状况良好的三元杂交断奶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仔猪(公母各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低、中、高剂量复合微生态制剂组(LOW、MED和HIG)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1%、0.2%、0.3%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分别为1×1011、2×1011、3×1011 CFU/kg);抗生素组(ANT)在基础饲粮中添加75 mg/kg金霉素。试验期为28 d。记录试验仔猪初始体重、终末体重、腹泻及采食情况。试验第28天采集仔猪前腔静脉血,测定血清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采集盲肠内容物,利用16S rRNA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MED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均显著上升(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MED和HIG组的料重比(F/G)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LOW和MED组的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②MED和HIG组仔猪胸腺指数及MED组脾脏指数均显著上升(P<0.05)。MED组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显著高于ANT组(P<0.05)。③LOW、MED和HIG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上升(P<0.05),MED和ANT组的白蛋白(ALB)含量显著上升(P<0.05),LOW、MED和ANT组的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④LOW和MED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显著升高(P<0.05);MED和ANT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和免疫球蛋白M(IgM)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且与ANT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⑤LOW、MED和ANT组仔猪盲肠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LOW和ANT组普雷沃氏菌属_1(Prevotella_1)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HIG和ANT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MED、HIG和ANT组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和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而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HIG组拟普雷沃菌属(Alloprevotella)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MED、HIG和ANT组毛螺菌属(Lachnospira)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HIG和ANT组粪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相较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LOW和HIG组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LOW组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结论】饲粮中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和免疫机能,改善盲肠微生物的菌群丰度,降低肠道致病菌的丰度,降低腹泻率,其中添加0.2%复合微生态制剂(活菌数为2×1011 CFU/kg)的效果较好,能达到与添加抗生素相似的饲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奶仔猪 微生态制剂 生长性能 免疫机能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胶体金技术及在养猪业中的应用
17
作者 李辉 李颖 +2 位作者 郭立力 梁智选 任玉红 《猪业科学》 2007年第6期68-71,共4页
免疫胶体金标记技术与其他三大标记技术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和更广泛的用途,并日益受到研究者和广大工作人员的青睐。本文综述了免疫胶体金技术的原理、操作、特点、在养猪业中的应用及前景。
关键词 免疫胶体金技术 养猪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樊振华 张秋月 +1 位作者 范瑞文 任玉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370-1376,共7页
为探究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综合运用NCBI、DNAMAN、DNAStar、TMHMM Server v.2.0、PsortⅡ、SignalP等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推测绵羊BMP4基因序列性质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 为探究绵羊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的生物学特性,本试验综合运用NCBI、DNAMAN、DNAStar、TMHMM Server v.2.0、PsortⅡ、SignalP等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推测绵羊BMP4基因序列性质及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磷酸化位点、保守性结构域和二级结构,并用SWISS-MODEL Workspace预测三维结构。结果显示,绵羊BMP4基因与各物种的BMP4基因存在很高的同源性,编码蛋白是一个不稳定的亲水蛋白,不存在跨膜区,很可能位于细胞核中,且存在信号肽。BMP4具有18个磷酸化位点,通过功能域的预测发现,含有2个功能域,即TGF-β超家族和TGF-β前肽超家族。这与BMP4基因家族的功能相一致,证明了绵羊BMP4是一种生长因子,具有信号传导功能。蛋白三维结构预测结果与模板3bmp.1.A同源性达到了88.29%。绵羊BMP4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可为以后实践中深入研究其功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 功能预测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F和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19
作者 董博文 崔小珍 +4 位作者 白瑞 郑明学 张黎 吕晓玲 任玉红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78-1786,共9页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 NC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优化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的培养... 【目的】探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对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neural crest stem cells, NCSCs)增殖及分化的影响,以优化猪皮下脂肪神经嵴干细胞的培养条件。【方法】通过体外分离培养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免疫荧光染色鉴定NCSCs标志物p75 NTR,并用不同浓度的EGF和FGF-2(0和0、10和10、10和20、20和10、20和20、30和30 ng/mL)作用于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增殖率,确定细胞生长的最适EGF和FGF-2浓度,将试验分为空白组和最适浓度组,测定两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成脂化诱导后油红O染色,对比两组细胞的脂滴生成量。【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原代猪皮下脂肪NCSCs经p75 NTR鉴定呈阳性。CCK-8细胞增殖试验结果显示,EGF和FGF-2的浓度均为20 ng/mL时对传代猪皮下脂肪NCSCs的促增殖作用最佳。生长曲线显示,两组细胞均在第5~9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第10~15天细胞增殖减缓,逐渐到达停滞期。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最适浓度组胞质内的脂滴生成量远多于对照组。【结论】在培养液中添加20 ng/mL EGF和20 ng/mL FGF-2对猪皮下脂肪NCSCs的增殖和分化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皮下脂肪 表皮生长因子(E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 神经嵴干细胞(NCS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黄萎病的综合防治策略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任玉红 张文蔚 +3 位作者 司宁 朱雪岩 简桂良 齐放军 《中国棉花》 2018年第2期28-30,共3页
为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以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和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施加有机肥、喷施叶面肥、施用生防制剂、控制早铃等处理,并与只施加生防制剂和不做任何措施的处理进行发病率、病情指数及产量比较... 为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以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和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施加有机肥、喷施叶面肥、施用生防制剂、控制早铃等处理,并与只施加生防制剂和不做任何措施的处理进行发病率、病情指数及产量比较。结果表明,应用该综合防治措施对棉花黄萎病具有较高的防效,最高可达67.13%。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抗病品种中植棉2号、感病品种新陆早7号、耐病品种鲁棉研28号分别增产16.95%、42.11%、11.44%。该综合防治技术为田间棉花黄萎病防治提供了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综合防治 抗病品种 有机肥 生物防治 叶面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