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区绿色低碳评价指标构建及应用
1
作者 金向阳 李杨 +6 位作者 于雷 李要娜 雷兴海 王楠 鄢明慈 夏雪 任玉琦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142,共12页
煤矿矿区是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对当地经济和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矿区规划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煤矿矿区的规划不再仅仅局限于资源... 煤矿矿区是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对当地经济和能源供应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中,矿区规划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煤矿矿区的规划不再仅仅局限于资源的开采,更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以及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将“双碳”规划的内容纳入到矿区总体规划中,以此来引导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支持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为了进行矿区“双碳”规划,首先需要对矿区的碳排放现状进行详细评估,从而为“双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以煤矿矿区为视角,提出了“三步法”构建评价指标,即综合分析法初选指标、社会网络分析法补充指标和模型法校核指标。该指标体系包含7项一级指标和36项二级指标,引入模糊变量隶属度函数,建立模型对二级评价指标量化计算,采用逐层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矿区绿色低碳度进行评价。以宁夏积家井矿区为案例,应用本研究的评价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积家井矿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尚处于较低水平,但同时也显示出巨大的改善潜力。针对评价结果,提出矿区未来应当注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复垦,强化生态重建与保护措施,为矿区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矿区 碳排放 绿色低碳 评价指标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垮落顶板形态及其演化特征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杨 任玉琦 +4 位作者 王楠 金向阳 欧祥吉 罗军波 梅灿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771-3780,共10页
揭示采空区垮落顶板形态特征对于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含水层下开采以及废弃采空区瓦斯分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开滦矿区12;号煤层开采后垮落顶板的现场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出发,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矿压理论与UDEC数值模拟的方法,对... 揭示采空区垮落顶板形态特征对于近距离煤层上行开采、含水层下开采以及废弃采空区瓦斯分布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开滦矿区12;号煤层开采后垮落顶板的现场地质雷达探测结果出发,综合运用材料力学、矿压理论与UDEC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采空区垮落顶板形态的典型特征、形成机理进行了充分研究,描述了采空区"正-倒置三角形"垮落顶板形态动态演化特征,给出了采空区"正-倒置三角形"垮落顶板形态的概念。研究结果:(1)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反演结果可知,煤层顶板分层明显,采空区垮落顶板呈现正置三角形区域与倒置三角形区域交替出现的形态,其中正置三角形区域内下位岩块堆砌整齐、上位岩块堆砌杂乱,而倒置三角形区域内下位岩块堆砌杂乱、上位岩块完整性好;(2)采空区垮落顶板形态的出现是基本顶及其控制的上覆岩层周期破断与已破断的关键岩块再次破断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各关键岩块的极限抗弯强度小于受到的最大弯矩时即发生再次破断,且基本顶岩块与上覆岩层发生再次破断的位置不同,2者再次破断位置的差异导致采空区垮落顶板被分为正置三角形与倒置三角形区域;(3)提出了采空区垮落顶板"正-倒置三角形"形态的概念,当基本顶及其控制的上覆岩层分层明显时,在煤层开采工作面周期来压后,基本顶及其控制的上覆岩层关键岩块在最大弯矩的作用下发生再次破断,周期破断与再次破断位置将采空区垮落顶板呈现正置三角形与倒置三角形区域,形成"正-倒置三角形"的垮落顶板形态;(4)运用UDCE模拟获得了采空区垮落顶板的形态特征,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采空区"正-倒置三角形"垮落顶板形态的存在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垮落顶板 演化特征 上覆岩层 正-倒置三角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群协调开采支架工作阻力计算方法与系统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杨 任玉琦 +2 位作者 李铁峥 杨坤鹏 金向阳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68-277,共10页
近距离煤层群协调开采模式下,由于煤层间的开采扰动影响,各煤层开采顶板结构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各煤层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为针对性地为各煤层开采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确定提供思路,综合应用理论分析、系统开发及现场实... 近距离煤层群协调开采模式下,由于煤层间的开采扰动影响,各煤层开采顶板结构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各煤层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方法也存在差异。为针对性地为各煤层开采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确定提供思路,综合应用理论分析、系统开发及现场实测方法,对各煤层开采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有:①建立了煤层开采顶板砌体梁式、散体给定式及散体给定−砌体梁式平衡结构模型。砌体梁式平衡结构适用于未受开采扰动影响或受到的开采扰动影响较小的煤层开采;散体给定载荷平衡结构适用于煤层顶板岩层为单一岩层,且受到上部煤层开采影响的煤层开采;散体给定载荷−砌体梁式平衡结构适用于顶板岩层为多层岩层,且层间存在厚度较大,岩性较硬的岩层,同时受到上煤层开采影响岩层仍能保持连续性与完整性的煤层开采;②开发了适用于开滦集团“近距离煤层群开采覆岩破断及支架载荷评价系统”,提出了各煤层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的建议选择结果。通过各煤层开采支架压力实测,采用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经验选择结果后,各煤层开采支架载荷利用率普遍偏低,支架载荷富余量偏大。而采用各煤层支架额定工作阻力的建议选择结果后,各煤层开采支架载荷利用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 协调开采 顶板结构 支架工作阻力 系统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变层间距开采下位煤层巷道合理位置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晓明 李铁峥 +4 位作者 雷学涛 黄海鹏 李杨 任玉琦 王文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共6页
为确定宁夏梅花井煤矿近距离煤层变层间距开采条件下位3号煤层巷道的合理位置,结合上位2号煤层232204工作面与下位3号煤层的5组层间钻孔信息,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上位2号煤层开采后底板煤岩层的破坏范围,分... 为确定宁夏梅花井煤矿近距离煤层变层间距开采条件下位3号煤层巷道的合理位置,结合上位2号煤层232204工作面与下位3号煤层的5组层间钻孔信息,通过理论分析、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的方法,探究了上位2号煤层开采后底板煤岩层的破坏范围,分析了上位煤层开采后底板煤岩层的裂隙发育规律与应力分布规律特征,确定了下位3号煤层工作面回采巷道的合理位置。研究结果表明:依据5组层间钻孔信息计算得出底板煤岩层的最大破坏深度为19.57 m,下位3号煤层基本受到上位2号煤层开采的扰动破坏;变层间距条件下裂隙发育区域呈倒梯形,且应力降低区与边界煤柱的最大水平距离为9.69 m;考虑1.5倍的安全系数,最终确定了下位煤层回采巷道需内错15 m布置,并提出了变层间距条件下巷道分区支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变层间距 底板破坏 巷道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距离上组煤层残留超宽煤柱对下煤层开采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印朝 李杨 +3 位作者 潘卫东 任玉琦 彭余生 刘双双 《煤炭与化工》 CAS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针对残留超宽煤柱下开采的工程实例,综合煤柱受载情况及稳定性、煤柱下垂直应力的分布、煤柱下开采矿山压力的变化以及煤柱下开采顶板结构的变化4个方面,阐述残留超宽煤柱对下煤层开采的影响。通过分析已有矿压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的分... 针对残留超宽煤柱下开采的工程实例,综合煤柱受载情况及稳定性、煤柱下垂直应力的分布、煤柱下开采矿山压力的变化以及煤柱下开采顶板结构的变化4个方面,阐述残留超宽煤柱对下煤层开采的影响。通过分析已有矿压数据,并结合数值模拟的分析,得到了残留超宽煤柱对下煤层来压产生的影响,以及残留超宽煤柱对下煤层支架工作阻力的影响;通过力学计算,得到了煤柱影响下,下煤层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敏感度分析得到了煤柱对多支撑和点支撑破断块体结构模型的具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下行开采 残留煤柱 应力集中 支架工作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test advances of X-ray imaging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beamline at SSRF 被引量:10
6
作者 谢红兰 邓彪 +10 位作者 杜国浩 付亚楠 陈荣昌 周光照 任玉琦 王玉丹 薛艳玲 彭冠云 和友 郭瀚 肖体乔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2期6-21,共16页
On May 6, 2009, the X-ray imaging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 beamline(BL13W1) at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 officially opened to users, with 8–72.5 ke V X-rays. The experimental station is equipped... On May 6, 2009, the X-ray imaging and biomedical application beamline(BL13W1) at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 officially opened to users, with 8–72.5 ke V X-rays. The experimental station is equipped with four sets of X-ray CCD detectors of different pixel size(0.19–24 μm) for on-line phase-contrast imaging and micro-CT imaging with 0.8 μm spatial resolution and 1 ms temporal resolution. An in vivo microCT experiment for a living insect was realized in 4 s. An X-ray fluorescence detector is equipped for X-ray fluorescence mapping imaging and X-ray fluorescence micro-CT imaging with 50 μm spatial resolution. In order to meet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rom the users, several experimental methods, such as X-ray spiral micro-CT, Xray local micro-CT, X-ray fast micro-CT, X-ray grating-based differential micro-CT, X-ray fluorescence microCT and X-ray quantitative micro-CT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nearly 60 papers related to those developments for this beamline have been published. Moreover, the beamline has realized the remote fast CT reconstruction,providing a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users to process experimental data at their offices. As of August 2014,the beamline has offered the user beamtime of(23 145 h), from which 232 user papers have been published,including 151 SCI papers and 55 papers with SCI impact factor > 3.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the user paper outcome keep a steady increase. Some typical user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成像 生物医学应用 SSRF 光束线 上海同步辐射装置 空间分辨率 荧光检测器 显微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nofabrication of 50 nm zone plates through e-beam lithography with local proximity effect correction for x-ray imaging 被引量:4
7
作者 Jingyuan Zhu Sichao Zhang +8 位作者 Shanshan Xie Chen Xu Lijuan Zhang Xulei Tao Yuqi Ren Yudan Wang Biao Deng Renzhong Tai Yifang Chen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56-461,共6页
High resolution Fresnel zone plates for nanoscale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materials by both soft and hard x-rays are increasingly needed by the broad applications in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When the outmos... High resolution Fresnel zone plates for nanoscale three-dimensional imaging of materials by both soft and hard x-rays are increasingly needed by the broad applications in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When the outmost zone-width is shrinking down to 50 nm or even below,patterning the zone plates with high aspect ratio by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still remains a challenge because of the proximity effect.The uneven charge distribution in the exposed resist is still frequently observed even after standard proximity effect correction(PEC),because of the large variety in the line width.This work develops a new strategy,nicknamed as local proximity effect correction(LPEC),efficiently modifying the deposited energy over the whole zone plate on the top of proximity effect correction.By this way,50 nm zone plates with the aspect ratio from 4:1 up to 15:1 and the duty cycle close to 0.5 have been fabricated.Their imaging capability in soft(1.3 keV)and hard(9 keV)x-ray,respectively,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Shanghai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SSRF)with the resolution of 50 nm.The local proximity effect correction developed in this work should also be generally significant for the generation of zone plates with high resolutions beyond 5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SNEL zone PLATES electron beam LITHOGRAPHY LOCAL PROXIMITY effect correction x-ray imaging 50 NM resolu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山盘区大巷巷间煤柱合理宽度优化探究
8
作者 王贵文 冯国瑞 +1 位作者 郭军 任玉琦 《煤炭技术》 CAS 2018年第8期36-38,共3页
针对塔山煤矿3条1070大巷之间宽煤柱留设造成煤炭资源巨大浪费的现状,采用FLACK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水平地应力下的1070大巷在不同动压系数垂直应力影响下的巷间煤柱的合理宽度进行模拟探究,从煤柱塑性区发育及应力变化角度分析煤柱稳... 针对塔山煤矿3条1070大巷之间宽煤柱留设造成煤炭资源巨大浪费的现状,采用FLACK3D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水平地应力下的1070大巷在不同动压系数垂直应力影响下的巷间煤柱的合理宽度进行模拟探究,从煤柱塑性区发育及应力变化角度分析煤柱稳定性,结果表明3条1070大巷合理巷间煤柱宽度不应少于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间煤柱 数值模拟 塑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体外冲击波联合增强型纤维蛋白胶负载骨生长因子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9
作者 全迪 任玉琦 王晓添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8期197-198,共2页
目的分析研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联合增强型纤维蛋白胶负载骨生长因子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60只兔子,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15只,共制备60例左侧桡骨模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干预,A组采用ESW治疗,B组采用ESW+纤维蛋白... 目的分析研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联合增强型纤维蛋白胶负载骨生长因子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60只兔子,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15只,共制备60例左侧桡骨模型。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干预,A组采用ESW治疗,B组采用ESW+纤维蛋白胶(FG)治疗,C组采用ESW+FG+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治疗,D组采用ESW+FG+rhbFGF+rhBMP-2+重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h VEGF)治疗,观察比较四组兔子的治疗效果。结果各标本中点为桡骨模型缺损部位,下桡骨6 cm部位用钢锯整齐锯断。测定生物力学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的最大负荷数分别为(88.82±2.31)、(95.66±3.82)、(116.44±4.75)、(126.82±5.40)N,B组、C组和D组最大负荷数高于A组,C组和D组最大负荷数高于B组,D组最大负荷数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临床治疗骨不连疾病采用体外冲击波联合增强型纤维蛋白胶负载骨生长因子,对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属于骨不连非手术治疗方式中较为良好的一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增强型纤维蛋白胶负载骨生长因子 体外冲击波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搬移技术结合扶正逐毒汤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庆祥 刘景峰 +3 位作者 黄丽晖 黄花 全迪 任玉琦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第13期91-92,共2页
目的研究一种简单而有效地治疗四肢长骨干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方法对3例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用Orthofix带羟基磷灰石涂层螺钉的单臂双轨外固定支架行骨搬移术,伤口Ⅰ期缝合或开放换药,搬移骨块每天移动1mm;根据慢性骨髓炎患者后期... 目的研究一种简单而有效地治疗四肢长骨干慢性骨髓炎的方法。方法对3例胫骨慢性骨髓炎的患者,用Orthofix带羟基磷灰石涂层螺钉的单臂双轨外固定支架行骨搬移术,伤口Ⅰ期缝合或开放换药,搬移骨块每天移动1mm;根据慢性骨髓炎患者后期多数呈气血两虚或肝肾亏虚的特点,运用我院自拟中药方扶正逐瘀汤内服,起到补气血、益肝肾、透毒排脓的作用。结果本组3例,病程8~12个月,骨折完全愈合、矿化,伤口愈合良好,局部皮肤柔软,膝、踝关节活动好。结论骨搬移技术配合扶正逐瘀汤内服治疗胫骨慢性骨髓炎,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骨髓炎 骨搬移技术 中药内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厚煤层含夹矸顶煤综放覆岩移动规律试验研究
11
作者 张磊 王蒙 +2 位作者 任玉琦 王佳源 易蔚勋 《中国矿业》 2025年第3期125-133,共9页
针对大同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夹矸分布不均、顶煤夹矸强度较大等引起的顶煤冒放块度大、顶煤冒放性差的问题,以大同矿区塔山矿8230工作面3-5#特厚煤层赋存条件作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特厚煤层含夹矸顶煤综放开采... 针对大同矿区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时,夹矸分布不均、顶煤夹矸强度较大等引起的顶煤冒放块度大、顶煤冒放性差的问题,以大同矿区塔山矿8230工作面3-5#特厚煤层赋存条件作为背景,采用相似模拟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对特厚煤层含夹矸顶煤综放开采夹矸与顶板破断对覆岩移动规律展开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综放工作面推进至64m与92m时,直接顶与基本顶依次发生初次来压;直接顶与基本顶初次来压时的支承压力峰值分别达到940.51MPa和1027.86MPa,来压结束后,支承压力瞬间下降至最低点,分别为626.81MPa和702.96MPa。同时,含夹矸顶煤在放煤期间,由于夹矸强度较大易形成“短悬臂梁”结构,会发生与直接顶或基本顶相类似的周期破断从而带动直接顶与基本顶的同步破断,造成局部来压显现剧烈的现象,极大地影响了工作面的开采安全与生产效率。顶煤夹矸形成的“短悬臂梁”结构的周期性破断,导致直接顶、基本顶形成的“悬臂梁”结构的长度依次增加,造成直接顶、基本顶周期同步来压。此外,顶煤夹矸越靠近顶煤且夹矸层越厚越容易产生“短悬臂梁”结构,“短悬臂梁”极限破断长度与岩性、夹矸层厚度成正比,与“短悬臂梁”结构上部煤层煤厚成反比。研究结果为与塔山矿类似的煤层赋存条件的矿井,以及其他煤层赋存条件的矿区提供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夹矸特厚煤层 综放开采 相似模拟实验 顶煤运移规律 短悬臂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