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在毕赤酵母中的重组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于飞祥 刘海峰 +1 位作者 任燕娜 蔡孟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3-549,共7页
基于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探讨了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的重组表达与纯化。首先,采用毕赤酵母GS115表达密码子优化的全长编码基因PreProDer p 1,其产量可达100 mg/L,进一步共表达分子伴侣实现产量提高到140 mg/L,并实现3 L反应器发酵产... 基于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探讨了屋尘螨过敏原Der p 1的重组表达与纯化。首先,采用毕赤酵母GS115表达密码子优化的全长编码基因PreProDer p 1,其产量可达100 mg/L,进一步共表达分子伴侣实现产量提高到140 mg/L,并实现3 L反应器发酵产量提高到1 g/L。其次,对上述重组蛋白发酵液分别使用阳离子交换层析及亲和层析进行了纯化工艺优化,目的蛋白得率达到60.7%。本研究为后续PreProDre p 1诊断试剂盆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尘螨过敏原 毕赤酵母 重组表达 蛋白纯化 基因拷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灰绿曲霉AgveA基因响应盐度胁迫的功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佳欣 刘绍梅 +3 位作者 任燕娜 周祥山 蔡孟浩 张元兴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50-660,共11页
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克隆了基因AgveA、AgfphA、AglreA和AglreB的上下游侧翼序列,并通过逆转录确定了各个基因的内含子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基因AgveA转录受盐度胁迫的作用下调较明显,而AgfphA、AglreA和AglreB上调较明显。通... 通过染色体步移方法克隆了基因AgveA、AgfphA、AglreA和AglreB的上下游侧翼序列,并通过逆转录确定了各个基因的内含子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基因AgveA转录受盐度胁迫的作用下调较明显,而AgfphA、AglreA和AglreB上调较明显。通过构建打靶质粒以敲除AgveA,最终成功构建了基因缺失株ΔAgveA,并从菌丝形态、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率和细胞发育表型4个方面进行了基因功能分析。结果表明,菌株ΔAgveA的菌丝形态并未产生明显变化,而菌落的边缘存在残缺,菌丝生长速率在生长后期加快;细胞发育模式产生明显改变,AgveA基因的缺失导致海洋灰绿曲霉在高盐度胁迫条件下子囊果的合成完全受阻,而在低盐度胁迫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的同时也形成了极少量的子囊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绿曲霉 盐度胁迫 细胞发育 真菌形态 VeA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斯德毕赤酵母底盘细胞的工程化改造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启 钱芷兰 +4 位作者 宋丽丽 要超颖 徐名强 任燕娜 蔡孟浩 《合成生物学》 CSCD 2022年第6期1150-1173,共24页
优质的微生物底盘宿主是实现绿色、可持续生物制造的重要平台。巴斯德毕赤酵母底盘宿主因其在蛋白表达和发酵生产中的诸多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而作为一种工业甲基营养酵母,其可以有效地利用来源广泛的甲醇作为唯一碳源,使其成... 优质的微生物底盘宿主是实现绿色、可持续生物制造的重要平台。巴斯德毕赤酵母底盘宿主因其在蛋白表达和发酵生产中的诸多优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而作为一种工业甲基营养酵母,其可以有效地利用来源广泛的甲醇作为唯一碳源,使其成为碳一化合物潜在的生物转化平台。近年来,随着合成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快速发展,围绕毕赤酵母底盘的工程化改造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促进了毕赤酵母底盘的发展和升级。本文简述了毕赤酵母底盘细胞的发展和应用现状,从基因操纵技术、基因表达调控、代谢工程改造等方面介绍了毕赤酵母的工程化改造策略及应用效果,总结了毕赤酵母中合成生物技术、调控元器件、新型表达平台和生物转化体系的建立与开发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毕赤酵母中CRISPR介导的基因编辑及调控、转录系统的重构及人工设计,介绍了其在蛋白表达和化合物合成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问题。最后,对毕赤酵母在后续研究中的底盘升级方向和应用场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底盘细胞 甲基营养型酵母 细胞工厂 合成生物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赖氨酰内切酶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复性及纯化
4
作者 朱奕 徐名强 +1 位作者 任燕娜 蔡孟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2-711,共10页
首先在产酶溶杆菌来源的赖氨酰内切酶(Lys-C)成熟肽序列的N端和C端分别融合人工前肽(MGSK)和6×His标签,将密码子优化后的序列插入表达载体pET-28a;其次以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型启动子PT7控制Lys-C的高效表达,并针对重组菌... 首先在产酶溶杆菌来源的赖氨酰内切酶(Lys-C)成熟肽序列的N端和C端分别融合人工前肽(MGSK)和6×His标签,将密码子优化后的序列插入表达载体pET-28a;其次以IPTG(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型启动子PT7控制Lys-C的高效表达,并针对重组菌株JM109DE3_PT7-LysC开展生物反应器高密度发酵生产Lys-C;再次收集和溶解包涵体得到Lys-C变性液,通过Sephadex G25层析脱除DTT(二硫苏糖醇),并在Lys-C复性液中添加前导肽(pre-N-pro)辅助成熟肽蛋白折叠;进一步通过切向流过滤、Ni NTA-Sepharose亲和层析和Sephacryl S-100层析等一系列纯化步骤,获得高纯度的重组Lys-C;最后进行酶切三肽底物和门冬胰岛素前体检测,分析重组Lys-C的活性水平。结果表明:重组Lys-C的发酵产量为2.4 g/L,经复性和纯化后的终产量可达48 mg/L;添加80 mg/L pre-N-pro促进了重组Lys-C的复性,复性后酶活相比于未添加pre-N-pro时提升了4.8倍,最高可达到13.8 U/L;经过多步纯化后,重组Lys-C的比酶活为10.2 U/mg,且对于门冬胰岛素前体的酶切转化率可达9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酰内切酶 重组表达 复性 纯化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