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稠油油藏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特征分析及参数优化 被引量:3
1
作者 袁士宝 任梓寒 +3 位作者 杨凤祥 孙新革 蒋海岩 宋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针对常规火驱存在热利用率低和高黏油启动慢的问题,以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比了常规火驱和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驱油特性和燃烧特性,通过对复合火驱各区带的温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了蒸汽-空气复... 针对常规火驱存在热利用率低和高黏油启动慢的问题,以新疆红浅1井区稠油油藏为例,利用数值模拟模型对比了常规火驱和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驱油特性和燃烧特性,通过对复合火驱各区带的温度、含油饱和度等参数进行分析,探究了蒸汽-空气复合火驱协同增效作用,并对蒸汽-空气复合火驱的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提产增效的主要机理是湿蒸汽吸收已燃区中滞留的热量变为过热蒸汽,并被高速流动的空气携带穿过燃烧前缘,使冷油区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在提高驱油效率的同时增大了蒸汽冷凝带的宽度、燃烧波及体积和火线推进速度;注入参数的优化能提高复合火驱的开发效果,水气比越大,产能越高,而采用段塞注入会降低产能,为满足经济效益开发,最佳水气比应为3.0×10^(-3)m^(3)/m^(3)左右,最佳注汽段塞间隔应为90~120 d。该研究成果对火驱油藏提高开发效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火驱 湿式燃烧 燃烧特征 驱油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物性变化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张懿帆 徐顺义 +4 位作者 陆祎晨 蒋海岩 袁士宝 任梓寒 王哲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24年第12期40-46,共7页
为了探明开采参数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影响,深入了解水合物的分解机理,提高水合物的开采效率,基于Kim-Bishnoi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一维的水合物分解和储层参数演变的耦合模型,可实现快速分析储层参数和生产参数的变化对水合物... 为了探明开采参数对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影响,深入了解水合物的分解机理,提高水合物的开采效率,基于Kim-Bishnoi水合物分解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一维的水合物分解和储层参数演变的耦合模型,可实现快速分析储层参数和生产参数的变化对水合物分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参数的变化本质是改变水合物反应的比表面积,影响分解速率以及储层其他参数最终影响分解效率;初始水合物饱和度越大,生产时间越长,累积产气量高;从分解动力学角度分析,有效渗透率的增加降低了反应比表面积,导致分解速率降低;生产压差、注入温度、反应频率因子都会直接影响分解速率和分解前缘移动速度,并呈正比率变化趋势。模型结果符合既往对水合物研究的认识,且能简捷快速分析地质和开采因素对其分解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储层参数 生产参数 比表面积 动态预测 影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转燃烧关键参数研究
3
作者 邬青鑫 李乐泓 +4 位作者 任梓寒 胡清萍 张懿帆 辛文宾 徐顺义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4年第11期55-60,共6页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开发后期蒸汽腔扩散消耗能量大。为了提高SAGD后期的开采效果,在现有的双水平井条件下进行转燃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技术关键参数研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发方式的产能效率,驱油方式转换的时机以... 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开发后期蒸汽腔扩散消耗能量大。为了提高SAGD后期的开采效果,在现有的双水平井条件下进行转燃烧辅助重力泄油(CAGD)技术关键参数研究。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不同开发方式的产能效率,驱油方式转换的时机以及转换后燃烧方式、注气速度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现有井网条件,采用SAGD+CAGD接替开发注入能量减少了73.86%,同时稳产期延长了1年。(2)在SAGD生产后期,以20 000 m3/d的注气速度进行接替,采用干式燃烧与湿式燃烧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发,采收率提高了3.25%,有效提高了SAGD后期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重力泄油 提高采收率 接替时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火驱注采井间连通性研究——以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袁士宝 宋佳 +2 位作者 任梓寒 杨凤祥 蒋海岩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0,共8页
判断火驱稠油油藏注采井间连通关系进而计算燃烧前缘位置是火驱开发调整的首要工作,而现有注采关联模型难以表征复杂的火驱注采井间连通情况。以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为例,建立了适用于火驱的多元热采关联模型。首先对原始动态数据... 判断火驱稠油油藏注采井间连通关系进而计算燃烧前缘位置是火驱开发调整的首要工作,而现有注采关联模型难以表征复杂的火驱注采井间连通情况。以红浅1井区火驱先导试验区为例,建立了适用于火驱的多元热采关联模型。首先对原始动态数据进行了数据预处理;然后利用决策树、随机森林和AdaBoost 3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了特征变量的重要性比较,选择计算精度最高的随机森林算法确定出影响火驱产量的3个主特征为含水率、注气量和油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驱多元注采关联模型,对典型井组注采井间连通性进行了计算;最后利用生产特征和示踪剂测试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井间连通性计算值符合生产动态分析对生产井状态的认识,示踪剂监测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注采连通性的准确性。本文方法准确简便,有助于清晰认识火驱井间状态,并为后续火驱注采调整和产量预测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驱 机器学习 主特征 注采关联模型 井间连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活性组分及相互作用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孙琳 任梓寒 +3 位作者 石彦 武建明 蒲万芬 邹滨阳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73-380,共8页
原油生产过程中,活性组分易使原油形成大量乳状液,主要包括沥青质、胶质、石油酸和蜡等。基于这些活性组分的组成与存在状态,阐述了各活性组分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重点剖析了各活性组分与沥青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 原油生产过程中,活性组分易使原油形成大量乳状液,主要包括沥青质、胶质、石油酸和蜡等。基于这些活性组分的组成与存在状态,阐述了各活性组分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机制,重点剖析了各活性组分与沥青质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指出沥青质是构成界面膜的主要成分,适量的胶质能对沥青质起到协同乳化的作用。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石油酸与沥青质相互作用的结果也不同,蜡组分在结晶或与沥青质相互作用时能增强界面膜的强度。最后提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活性组分 亚组分 相互作用 乳状液 界面膜 稳定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