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
16
1
作者
任星民
朱文斌
+2 位作者
朱晓青
王玺
罗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3-73,共11页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杂岩体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山西吕梁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40~138 ...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杂岩体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山西吕梁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40~138 Ma,记录了吕梁山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裂变径迹年龄与海拔高程呈正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789;磷灰石颗粒的围限径迹长度范围为10.62~12.99μm,远小于其初始长度(16.3μm),表明样品经历了长期的退火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时间-温度模拟结果表明吕梁山地区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第1期冷却事件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吕梁山山体发生的剧烈冷却抬升,该事件使得样品进入部分退火带,随后长期处于部分退火带;第2期则表现为渐新世以来吕梁山地区出现伸展造山运动,与山西地堑系形成盆山耦合,山体快速隆升剥蚀.此外,中新世末(约9 Ma)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吕梁山地区构造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隆升剥露
裂变径迹
中-新生代
构造热事件
盆山耦合
山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北地区奥陶纪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曹红霞
李文厚
+3 位作者
吴海燕
王振国
武渝
任星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3-734,共12页
陕北地区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简称马五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为明确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在对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研究区内98口井的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北地区马家沟组马五10—...
陕北地区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简称马五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为明确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在对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研究区内98口井的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北地区马家沟组马五10—马五1各亚段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马五10—马五1各亚段以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包括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泥云坪、灰云坪、灰坪、颗粒滩、云灰坪、泥灰坪、膏盐湖等10种沉积微相;从马五10到马五1岩相古地理单元整体表现为自东向西的环带状分布特征,环带中心主要位于延长、延川和清涧一带,值得注意的是,马五2沉积时期由于受南部较强构造抬升作用影响,古地理单元环带中心呈现出向西北挪移的特征,环带中心位于靖边、子长一带;马家沟组各沉积时期的旋回性环带沉积为储集层叠合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颗粒滩微相易于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纵向上的马五1+2、马五4、马五5、马五7、马五9亚段为该类相带较发育的层位,是区域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碳酸盐岩地层
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简称马五期)
陕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
33
3
作者
曹红霞
吴海燕
+3 位作者
任星民
武渝
梁全胜
仝敏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岩溶古地貌发育特征及储集空间分布规律,依据岩心、测井、露头、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古地质图法、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地球物理属性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形态为...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岩溶古地貌发育特征及储集空间分布规律,依据岩心、测井、露头、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古地质图法、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地球物理属性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形态为:“西与西南为高地,高中可见鞍与台,台间洼地汇流水,水流沿坡向东流,坡中形成丘与台,丘台间有若干沟,沟沟相汇进入盆,盆中可见洼与丘”。研究认为,岩溶斜坡中残丘、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转换部位、古沟槽两侧上倾方向的斜坡带岩溶作用强烈,溶蚀孔隙发育。由于受后期压实、胶结、交代、溶蚀等成岩作用影响,原生孔隙保留很少,储层储集空间以纳米级晶间孔为主,其次为微米级的溶蚀孔。根据岩溶古地貌与古沟槽网络分布规律及储层储集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古沟槽控制的斜坡带及残丘区、岩溶高地的地貌单元转换带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古地貌
储层研究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安地区马家沟组风化壳型储层孔隙结构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
9
4
作者
曹红霞
吴海燕
+3 位作者
尚婷
任星民
高飞
武渝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6-434,共9页
风化壳型储层是延安地区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孔、洞、缝是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较常见的储渗空间。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风化壳型储层的实例研究,通过岩心描述、扫描电镜、薄片观察、压汞测试及测井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地...
风化壳型储层是延安地区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孔、洞、缝是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较常见的储渗空间。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风化壳型储层的实例研究,通过岩心描述、扫描电镜、薄片观察、压汞测试及测井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借鉴鄂尔多斯盆地内相邻气田风化壳型储层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性特征、孔隙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储层分类与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马五4-马五1亚段的碳酸盐岩经历了沉积成岩-裸露风化-沉积充填-溶蚀改造-埋藏溶蚀等多期地质作用形成了多种孔渗空间,既有原生孔隙,也有次生孔隙。研究区储层的孔渗空间主要为准同生期的晶间孔、表生期及埋藏期的次生孔隙、扩容缝;由于孔渗空间的复杂性,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最大进汞饱和度、门槛压力、分选系数等参数,将储层分为4类,结果表明储层以中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风化壳储层的细分对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地区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储层分类
马家沟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被引量:
16
1
作者
任星民
朱文斌
朱晓青
王玺
罗梦
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3-73,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2133)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1ZX05035-005-001HZ)
文摘
运用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研究了华北克拉通吕梁山地区前寒武系杂岩体及其周边盆地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这对于进一步探讨和认识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山西吕梁山地区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布于40~138 Ma,记录了吕梁山地区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事件;裂变径迹年龄与海拔高程呈正相关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789;磷灰石颗粒的围限径迹长度范围为10.62~12.99μm,远小于其初始长度(16.3μm),表明样品经历了长期的退火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时间-温度模拟结果表明吕梁山地区经历了两期快速隆升:第1期冷却事件对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吕梁山山体发生的剧烈冷却抬升,该事件使得样品进入部分退火带,随后长期处于部分退火带;第2期则表现为渐新世以来吕梁山地区出现伸展造山运动,与山西地堑系形成盆山耦合,山体快速隆升剥蚀.此外,中新世末(约9 Ma)以来,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向东扩展的远程效应对吕梁山地区构造的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低温热年代学
隆升剥露
裂变径迹
中-新生代
构造热事件
盆山耦合
山西
Keywords
low temperature thermochronology
uplift-exhumation
fission track
Mesozoic-Cenozoic
tectonic-thermal event
basin-mountain coupling
Shanxi
分类号
P314.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578.922 [天文地球—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北地区奥陶纪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
8
2
作者
曹红霞
李文厚
吴海燕
王振国
武渝
任星民
机构
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
出处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3-734,共12页
基金
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编号:ycsy2019ky-A-20)资助。
文摘
陕北地区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简称马五期)沉积的碳酸盐岩地层是重要的天然气储集层。为明确各沉积期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在对周缘野外地质剖面考察、研究区内98口井的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北地区马家沟组马五10—马五1各亚段的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马五10—马五1各亚段以海相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为主,包括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和蒸发台地3种亚相,并进一步细分为: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泥云坪、灰云坪、灰坪、颗粒滩、云灰坪、泥灰坪、膏盐湖等10种沉积微相;从马五10到马五1岩相古地理单元整体表现为自东向西的环带状分布特征,环带中心主要位于延长、延川和清涧一带,值得注意的是,马五2沉积时期由于受南部较强构造抬升作用影响,古地理单元环带中心呈现出向西北挪移的特征,环带中心位于靖边、子长一带;马家沟组各沉积时期的旋回性环带沉积为储集层叠合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云坪、膏云坪、含膏云坪、颗粒滩微相易于形成有利储集空间,纵向上的马五1+2、马五4、马五5、马五7、马五9亚段为该类相带较发育的层位,是区域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碳酸盐岩地层
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简称马五期)
陕北地区
Keywords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carbonate strata
Member 5 of Majiagou Formation sedimentary stage
northern Shaanxi Province
分类号
P53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
33
3
作者
曹红霞
吴海燕
任星民
武渝
梁全胜
仝敏波
机构
大理大学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6-155,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三叠系延长组优质烃源岩中碳酸岩的发现及其成因研究”(41702117)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分形理论的致密碳酸盐岩储层微纳米孔喉结构定量表征研究”(2017JQ4007)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渭河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研究”(2017JQ4018)。
文摘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岩溶古地貌发育特征及储集空间分布规律,依据岩心、测井、露头、地震、分析化验等资料,采用古地质图法、残余厚度法、印模法、地球物理属性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形态为:“西与西南为高地,高中可见鞍与台,台间洼地汇流水,水流沿坡向东流,坡中形成丘与台,丘台间有若干沟,沟沟相汇进入盆,盆中可见洼与丘”。研究认为,岩溶斜坡中残丘、岩溶高地与岩溶台地转换部位、古沟槽两侧上倾方向的斜坡带岩溶作用强烈,溶蚀孔隙发育。由于受后期压实、胶结、交代、溶蚀等成岩作用影响,原生孔隙保留很少,储层储集空间以纳米级晶间孔为主,其次为微米级的溶蚀孔。根据岩溶古地貌与古沟槽网络分布规律及储层储集空间分布特征,认为古沟槽控制的斜坡带及残丘区、岩溶高地的地貌单元转换带是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岩溶古地貌
储层研究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Keywords
carbonate rock
karst paleogeomorphology
reservoir study
Majiagou Formation
southeastern Ordos Basin
分类号
TE112.2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安地区马家沟组风化壳型储层孔隙结构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
9
4
作者
曹红霞
吴海燕
尚婷
任星民
高飞
武渝
机构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院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6-434,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21002)
文摘
风化壳型储层是延安地区重要的储层类型之一,孔、洞、缝是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较常见的储渗空间。基于对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风化壳型储层的实例研究,通过岩心描述、扫描电镜、薄片观察、压汞测试及测井分析等手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借鉴鄂尔多斯盆地内相邻气田风化壳型储层的相关研究成果,对延安地区奥陶系风化壳储层岩性特征、孔隙微观结构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储层分类与评价。研究表明研究区马五4-马五1亚段的碳酸盐岩经历了沉积成岩-裸露风化-沉积充填-溶蚀改造-埋藏溶蚀等多期地质作用形成了多种孔渗空间,既有原生孔隙,也有次生孔隙。研究区储层的孔渗空间主要为准同生期的晶间孔、表生期及埋藏期的次生孔隙、扩容缝;由于孔渗空间的复杂性,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最大进汞饱和度、门槛压力、分选系数等参数,将储层分为4类,结果表明储层以中低孔、特低渗储层为主。风化壳储层的细分对延安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安地区
储层特征
孔隙结构
储层分类
马家沟组
Keywords
Ordos Basin;Yan’an area;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pore structure;reservoir classification;Majiagou Formation
分类号
P6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山西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剥露过程: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任星民
朱文斌
朱晓青
王玺
罗梦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5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陕北地区奥陶纪马家沟组五段沉积时期岩相古地理演化
曹红霞
李文厚
吴海燕
王振国
武渝
任星民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奥陶系岩溶古地貌与储层分布规律
曹红霞
吴海燕
任星民
武渝
梁全胜
仝敏波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延安地区马家沟组风化壳型储层孔隙结构及分类评价
曹红霞
吴海燕
尚婷
任星民
高飞
武渝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