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酸碱失衡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任成山 赵志强 +4 位作者 李霞 陆海华 郭中杰 高全杰 钱桂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874-877,共4页
目的 提高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并发酸碱失衡的认识。方法 对 2 5 3 8例SIRS/MODS患者动脉血气参数 (pH、PaO2 、PaCO2 、HCO3 -) ,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与血清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患者至少符... 目的 提高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患者并发酸碱失衡的认识。方法 对 2 5 3 8例SIRS/MODS患者动脉血气参数 (pH、PaO2 、PaCO2 、HCO3 -) ,酸碱平衡紊乱类型与血清电解质结果进行分析。患者至少符合修订后SIRS标准 2项以上 (包括发热、体温过低、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PaCO2 下降、白细胞计数异常 ) ;MODS患者则符合各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结果  2 5 3 8例SIRS患者符合 2项标准者 83 5例 ( 3 2 9%) ,3项者 977例( 3 8 5 %) ,4项者 72 6例 ( 2 8 6%) ;并发MODS者 498例 ( 19 6%) ;全组死亡 2 82例 ( 11 1%) ;病死率随SIRS标准的项数增多和MODS患者器官功能障碍数增加而升高 (P <0 0 5 )。 2 5 3 8例动脉血气分析中 2 12 9例 ( 83 9%)伴有不同类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其中单纯酸碱失衡 12 2 7例 ( 5 7 6%) ,二重酸碱失衡 695 ( 3 2 6%) ,三重酸碱失衡 2 0 7例 ( 9 7%) ;符合SIRS 2项标准者酸碱失衡 5 5 7例 ( 2 6 2 %) ,3项者 65 7例 ( 3 0 9%) ,4项者 482例 ( 2 2 6%) ,MODS者酸碱失衡 43 3例 ( 2 0 3 %)。结论 SIRS/MODS患者原发性疾病常可引起呼碱或呼酸 ,严重者可发生三重酸碱失衡 ,严重的呼碱并代碱、呼酸并代酸可导致重度的碱血症或酸血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酸碱平衡紊乱 酸血症/碱血症 血气分析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甘胆酸测定对肝硬化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任成山 胡杨腾 郭萍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445-448,共4页
对11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甘胆酸(SCGA)含量测定,经一年随访,探讨SCGA含量对肝硬化预后的意义。随访期间118例中37例死亡。SCGA浓度与肝硬化病死率的关系比肝性脑病、腹水、营养状态及胆红素。白蛋白和γ-球蛋白更为密切。对病死率的预测,... 对118例肝硬化患者血清甘胆酸(SCGA)含量测定,经一年随访,探讨SCGA含量对肝硬化预后的意义。随访期间118例中37例死亡。SCGA浓度与肝硬化病死率的关系比肝性脑病、腹水、营养状态及胆红素。白蛋白和γ-球蛋白更为密切。对病死率的预测,经Logistic回归分析,SCGA为最理想的预后指标。SCGA含量测定对肝硬化预后的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变 甘胆酸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司帕沙星与洛美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多中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慧琳 吕晓菊 +5 位作者 邱敦功 周世文 刘自贵 刘玉平 周志强 任成山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0-135,共6页
采用国产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与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急性细菌性感染及淋球菌性尿道炎。共 2 0 2例 ,试验组 10 2例 ,对照组 10 0例 ,司帕沙星 2 0 0 mg,每日 1次 ,洛美沙星 2 0 0 mg或 3... 采用国产司帕沙星 (sparfloxacin)与洛美沙星 (lomefloxacin)随机对照治疗呼吸道、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急性细菌性感染及淋球菌性尿道炎。共 2 0 2例 ,试验组 10 2例 ,对照组 10 0例 ,司帕沙星 2 0 0 mg,每日 1次 ,洛美沙星 2 0 0 mg或 30 0 mg每日 2次 ,疗程 5~ 14d。两组的痊愈率与有效率分别为 79.41%与 91.18%及6 8.0 0 %与 84.0 0 % ;两组细菌阳性率、清除率及阴转率分别为 95 .1%、93%、92 .7%及 94%、86 .45 %、87.2 3% ,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临床分离的 196株致病菌对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依诺沙星的高敏率分别为 86 .77%、79.5 9%、79.0 8%、83.16 %及 6 1.2 2 % ,司帕沙星与后四者比较 ,除与依诺沙星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外 ,与其余 3种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以上 5种抗菌药物对196株致病菌的 MIC结果提示 :司帕沙星对金葡球菌及大肠埃希氏菌的 MIC5 0 及 MIC90 低于其他 4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对其他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的 MIC值较其他 4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略低或相似。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4.85 %和 3.96 % ,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以上结果提示司帕沙星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安全有效、使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帕沙星 洛美沙星 细菌性感染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胀亡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荣萍 任成山 李宜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37-2239,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胀亡与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于不同时相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肝组织... 目的探讨急性肝损伤中肝细胞胀亡与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应用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于不同时相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肝组织中TNF-αmRNA表达,观察肝细胞胀亡情况,计算胀亡指数(oncosis index,O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致伤后大鼠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TNF-αmRNA表达增强,细胞胀亡增多,OI值增高。结论急性肝损伤中存在细胞胀亡,其发生与TNF-α的表达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氨基半乳糖 肝损伤 急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胀亡 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酰胺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王伟强 任成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GLN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CC l4)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4、8、12、16、24 h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SD大鼠分为3组:模型组、GLN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四氯化碳(CC l4)腹腔注射诱导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致伤后4、8、12、16、24 h取大鼠血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改变;电镜下观察肝组织超微结构及细胞胀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RT-PCR方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的表达;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2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各时相ALT、AST、NF-κB、TNF-αmRNA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高(P<0.01),GLN干预组较模型组明显减低(P<0.05)。光镜下发现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有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GLN干预组与模型组同时相相比损伤较轻。透射电镜下发现肝细胞出现细胞质肿胀、核溶解性坏死等胀亡样改变及细胞质萎缩、核固缩等凋亡样改变,GLN干预组肝细胞胀亡指数(O I)及凋亡指数(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GLN可保护CC l4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降低血清ALT、AST水平,抑制肝组织NF-κB及TNF-α的表达,保护肝细胞结构及功能完整,减少肝细胞的凋亡及胀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酰胺 肝损伤 急性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Α 凋亡 胀亡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K_1引起过敏性休克一例报道
6
作者 冯芸 王文聪 任成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过敏性休克 维生素K1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和抗凝治疗 被引量:46
7
作者 李留 任成山 王泽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80-282,共3页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 ,患者的血液呈高凝状态 ,本文主要叙述高凝状态形成的因素、抗凝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急性加重期 血液高凝状态 抗凝治疗 血小板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治疗胰腺坏死感染和假性囊肿13例及文献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歆 孙玲 +7 位作者 黄其密 刘璐 樊超强 李春花 林辉 任成山 柏健鹰 杨仕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治疗胰腺坏死感染(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和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2017年我科收治的IPN、PPC并进行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治... 目的探讨内镜下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治疗胰腺坏死感染(infected pancreatic necrosis,IPN)和胰腺假性囊肿(pancreatic pseudocyst,PPC)的有效性、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2017年我科收治的IPN、PPC并进行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治疗的13例患者。计算机检索同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录的公开发表的内镜下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治疗IPN和PPC患者文献数据,最终选取12篇文献,纳入IPN 193例,PPC138例,对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治疗IPN和PPC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我科13例患者(IPN 12例,PPC 1例)支架置入成功率100%(13/13),救治成功率92.3%(12/13),1例(7.7%)患者因感染严重及脓腔出血死亡;未发生支架移位、脓(囊)腔破裂穿孔、堵管,术后并发肺部感染者6例(46.2%),平均住院时间为44.8(9~153) d。12篇文献共纳入331例患者(193例IPN、138例PPC),救治成功率98.5%(326/331),死亡率1.5%(5/331)。本研究和文献报道共计344例(206例IPN,138例PPC)患者,手术成功率100%(344/344),救治成功率98.3%(338/344),死亡率1.7%(6/344);发生支架移位13例(3.8%),术后出血11例(3.2%),堵管3例(0.9%),穿孔1例(0.3%),伴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19例(5.5%)。结论内镜下覆膜金属支架置入引流治疗IPN和PPC手术成功率较高,临床疗效较好,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坏死感染 胰腺假性囊肿 超声内镜 覆膜金属支架 清创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