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超声速栅格翼气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任怀宇 蔡昱 孙洪森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4-49,共6页
阐述了用于马赫数大于5.0的高超声速飞行控制的栅格翼气动特性问题。采用工程计算方法预示了栅格翼气动力、热特性,验证了栅格翼几何参数特性合理选取的初步要求,这为后续深入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高超声速 栅格翼 几何参数 气动力 气动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级间热分离动态特性仿真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任怀宇 张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9-513,共5页
级间热分离具有改善和提高继续飞行级的稳定性和入轨精度而被固体弹道式导弹广泛采用。以某导弹级间热分离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分离动态方程,基于ADAMS平台进行了参数化模型的分离动力学仿真分析,协调、选择级间分离的各种参数,阐述了级间... 级间热分离具有改善和提高继续飞行级的稳定性和入轨精度而被固体弹道式导弹广泛采用。以某导弹级间热分离为研究背景建立了分离动态方程,基于ADAMS平台进行了参数化模型的分离动力学仿真分析,协调、选择级间分离的各种参数,阐述了级间热分离需考虑的主要问题。研究表明,虚拟现实技术是实现合理选定导弹级间热分离时序的有效途径,不仅可提高分离系统设计、分析和校核过程中的条理化和清晰度,而且为实现分离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精确化、可视化、组合化和通用化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间热分离 动态特性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粘弹阻尼减振在导弹隔冲击结构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任怀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94-1499,共6页
火工品装置爆炸分离冲击,是导弹所经历的最严酷的力学环境,对其附近弹载仪器设备产生强烈的机械瞬态响应而导致严重的影响。提出应用粘弹阻尼减振于隔冲击结构中,概要分析了隔冲击机理,阐述了粘弹性阻尼材料基本特征,归纳了粘弹约束阻... 火工品装置爆炸分离冲击,是导弹所经历的最严酷的力学环境,对其附近弹载仪器设备产生强烈的机械瞬态响应而导致严重的影响。提出应用粘弹阻尼减振于隔冲击结构中,概要分析了隔冲击机理,阐述了粘弹性阻尼材料基本特征,归纳了粘弹约束阻尼层结构减振关注的要点,建立了合理的隔冲击结构有限元动力学模型。理论和试验预示,粘弹阻尼减振是解决隔爆炸分离冲击结构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分离冲击 隔冲击 粘弹性阻尼材料 减振 有限元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结构优化在导弹总体设计中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任怀宇 张铎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0期100-105,共6页
作为导弹总体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结构总体设计优劣影响着导弹最佳总体技术方案成败。现根据型号研制的工程经验,提出了应用于结构总体设计的总体结构优化方法。结合实例,着重从结构最优布局、动力学优化和运动学分析等三方面阐述了具... 作为导弹总体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结构总体设计优劣影响着导弹最佳总体技术方案成败。现根据型号研制的工程经验,提出了应用于结构总体设计的总体结构优化方法。结合实例,着重从结构最优布局、动力学优化和运动学分析等三方面阐述了具有并行设计特点的总体结构优化内涵。研究表明,总体结构优化是基于并行工程框架的数字化定义、数字化预装配和分析、仿真一体化设计,是解决导弹结构轻质化、提高导弹总体设计水平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设计 总体结构优化 最优布局 动力学优化 运动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同气动控制舵面的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舵效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邓帆 任怀宇 +1 位作者 李绪国 谢峰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0-245,共6页
在升力体构形的基础上,构造了3种不同布局方式的气动舵作为控制面,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FLAP舵、后缘舵及全动舵的舵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带全动舵滑翔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数据显示全动舵在纵向通道内调节压心位置的能... 在升力体构形的基础上,构造了3种不同布局方式的气动舵作为控制面,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对FLAP舵、后缘舵及全动舵的舵效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带全动舵滑翔飞行器的气动特性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数据显示全动舵在纵向通道内调节压心位置的能力较大,有足够的配平能力,在偏航及滚转控制时舵效均高于FLAP舵及后缘舵,同时可有效降低对舵机载荷的要求。研究表明对于升力体构形的飞行器而言,全动舵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范围内作为气动控制舵面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滑翔飞行器 气动控制舵面 舵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翼舵干扰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邓帆 任怀宇 +2 位作者 谢峰 李绪国 梁杰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1-747,共7页
在临近空间区域内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对舵面操纵特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高空高速条件下主翼对舵效有严重影响。通过风洞试验对带全动舵升力体的高超声速升阻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主翼的遮挡效应,负舵偏比同舵偏值的正舵偏对升力... 在临近空间区域内飞行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对舵面操纵特性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高空高速条件下主翼对舵效有严重影响。通过风洞试验对带全动舵升力体的高超声速升阻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由于主翼的遮挡效应,负舵偏比同舵偏值的正舵偏对升力体升阻特性影响更明显。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舵偏角从-20°~20°变化过程中,由于主翼与舵面之间气流干扰造成舵面上下压差变化复杂,-12°~2°舵偏产生抬头铰链力矩,其余正负舵偏均产生低头铰链力矩,主翼后缘上表面的分离线随攻角增加逐渐前移,迎风面高压气流通过翼舵之间缝隙向上发展,使得舵上表面再附线后移,翼舵之间均有明显的横向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近空间 高超声速飞行器 升力体 翼舵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波平衡-时频转换法的摩擦振子稳态响应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康佳豪 徐超 +1 位作者 李东武 任怀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0-176,205,共8页
在振动环境中,连接结构的接合面上存在复杂的摩擦接触行为。当受到不同幅值的切向激励时,界面可能出现微滑和宏滑两种不同的摩擦行为。准确高效地求解同时考虑微滑和宏滑的摩擦振子稳态响应对连接结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采... 在振动环境中,连接结构的接合面上存在复杂的摩擦接触行为。当受到不同幅值的切向激励时,界面可能出现微滑和宏滑两种不同的摩擦行为。准确高效地求解同时考虑微滑和宏滑的摩擦振子稳态响应对连接结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采用连续弹簧滑块模型(Iwan模型)描述接合面上的跨尺度摩擦行为,通过多谐波平衡和时频转换组合方法求解了单自由度和多自由度摩擦振子稳态响应。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并且计算效率远高于传统数值积分方法;选取的谐波截断阶次越高,对摩擦恢复力的求解越精确;频响分析表明摩擦非线性使振子幅频响应表现出了刚度软化、谐波共振等非线性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振子 微观滑移 宏观滑动 多谐波平衡 时频转换法 稳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大动压级间分离碰撞边界预示方法 被引量:3
8
作者 彭迪 任怀宇 +2 位作者 刘辉 付秋军 尘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09,共6页
以低空大动压级间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组合优化策略,研究多种偏差耦合干扰下分离碰撞危险包络优化分析方法。确定分离过程仿真优化的具体流程,并建立低空大干扰条件下级间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校验模... 以低空大动压级间分离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组合优化策略,研究多种偏差耦合干扰下分离碰撞危险包络优化分析方法。确定分离过程仿真优化的具体流程,并建立低空大干扰条件下级间分离过程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比分析校验模型的合理性与仿真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组合优化策略可快速有效实现对随机偏差耦合干扰下低空大动压分离过程的碰撞危险包络进行定量预示,并为分离系统偏差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间分离 碰撞危险边界 组合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箭电气系统电缆网热防护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任怀宇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7-330,共4页
简要介绍了箭上电气系统电缆网热防护技术应用现状 ,阐述了一体化热防护研究的必要性 ,提出了轻质电缆网的芯线、绝缘层、屏蔽层、插头和热防护层有效集成的总体方案。研制热防护材料 ,确定热防护层结构 ,试制一体化热防护电缆网 ,模拟... 简要介绍了箭上电气系统电缆网热防护技术应用现状 ,阐述了一体化热防护研究的必要性 ,提出了轻质电缆网的芯线、绝缘层、屏蔽层、插头和热防护层有效集成的总体方案。研制热防护材料 ,确定热防护层结构 ,试制一体化热防护电缆网 ,模拟热环境试验 ,研究表明 :一体化热防护电缆网满足结构减重与轻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 电气系统 电缆网 热防护 环境试验 热流密度 辐射热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弹平台一致冷软管振动试验研究
10
作者 任怀宇 朱体淦 赫崇智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0年第2期8-16,共9页
某型号导弹在飞行过程中,附加在平台上的致冷软管在振动过载作用下,对平台产生的振动响应能否影响平台工作性能,需要通过振动试验来预示和验证。文章对平台—阻尼减振器系统的传递率和固有频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介绍了试验技术和分... 某型号导弹在飞行过程中,附加在平台上的致冷软管在振动过载作用下,对平台产生的振动响应能否影响平台工作性能,需要通过振动试验来预示和验证。文章对平台—阻尼减振器系统的传递率和固有频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计算,介绍了试验技术和分析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有无致冷软管及软管里有无充气对平台的响应基本上没有影响,平台—阻尼减振器系统的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其抗随机振动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 致冷软管 阻尼减振器 振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