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2种益生菌的多核微胶囊制备方法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常诗晗 乌日娜 +6 位作者 方海田 刘晓燕 滕政蓉 任广钰 张英 刘慧燕 武俊瑞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7-138,共12页
为了解决益生菌在贮藏和摄食过程中的活性损失,及2种以上益生菌混合使用可能出现的竞争和拮抗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双菌或多菌分步释放、协同增效作用,以青春双歧杆菌FS2-3(B.adolescens FS2-3)为内芯微球,枯草芽孢杆菌SN15-2(B.subtilis S... 为了解决益生菌在贮藏和摄食过程中的活性损失,及2种以上益生菌混合使用可能出现的竞争和拮抗等问题,更好地发挥双菌或多菌分步释放、协同增效作用,以青春双歧杆菌FS2-3(B.adolescens FS2-3)为内芯微球,枯草芽孢杆菌SN15-2(B.subtilis SN15-2)为外壳微球,对2种益生菌进行分隔包埋。采用海藻酸钠为壁材,同时添加巯基化羧甲基纤维素钠(CMC-SH)加强益生菌在肠道内的黏附性,利用内源乳化法和挤压法制备益生菌双菌多核微胶囊。将微胶囊的包埋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确定益生菌双菌微胶囊制备的优化条件。结果表明,当内芯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1.82%,CMC-SH在菌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9%,水相油相体积比为1.0∶2.9,外层海藻酸钠质量分数为2.9%时,益生菌双菌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72.93%。该工艺条件下的益生菌双菌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肠溶性。在人工肠液中,微胶囊180 min时释放率达到86.3%,基本完全崩解,达到了理想效果。研究旨在为混合益生菌微生态制剂普遍存在的活性保持与协同作用技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微胶囊 多核 分隔包埋 海藻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