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尿肝素结合蛋白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晨阳 朱文 +5 位作者 贾智明 任川川 冶卓 王焱 王庆伟 文建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8期5202-5205,共4页
目的探讨尿肝素结合蛋白(U-HBP)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9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99例患者包括术前结石性... 目的探讨尿肝素结合蛋白(U-HBP)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99例上尿路结石患者。99例患者包括术前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21例(感染组)和术前结石性非尿路感染患者78例(非感染组)。按术后早期是否发生SIRS将患者分为SIRS组(16例)和非SIRS组(83例)。比较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术前1 d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U-HBP水平。比较SIRS组和非SIRS组年龄、性别、尿培养阳性率、PCT、CRP、U-HBP。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U-HBP水平对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及对术后早期SIRS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U-HBP水平高于非感染组(P<0.05)。SIRS组女性占比、尿培养阳性率和U-HBP水平均高于非SIRS组(P<0.05)。U-HBP水平诊断术前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51,当截断值为38.23μg·L^-1时,诊断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66.7%。U-HBP水平预测术后早期SIRS发生的AUC为0.832,当U-HBP的截断值为176.74μg·L^-1时,预测术后SIRS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88.0%。结论 U-HBP可作为诊断术前结石性复杂性尿路感染及预测术后早期是否发生SIRS的新型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结石 复杂性尿路感染 尿肝素结合蛋白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肾功能受损与患肾无功能的肾结核患肾切除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对比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庆伟 吉冠昌 +8 位作者 吴军卫 王焱 张国贤 任川川 朱文 车英玉 贾智明 张晨阳 文建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4期4428-4432,共5页
目的对比患肾功能受损与患肾无功能的肾结核患肾切除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患肾切除病理证实为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1例。根据患侧肾动态扫描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 目的对比患肾功能受损与患肾无功能的肾结核患肾切除者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患肾切除病理证实为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1例。根据患侧肾动态扫描所测肾小球滤过率(GFR)将其分为患肾功能受损组(患肾GFR>20 mL/min)和患肾无功能组(患肾GFR≤20 mL/min)。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的特点。结果肾结核切除患者病程为0.1-108个月,两组患者LUTS症状、腰痛、肉眼血尿、发热、非发热全身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异常者86(85.1%)例,其中以镜下血尿为主80(79.2%)例,结核特异性检查中T-SPOT阳性率最高(88.9%),结明三项次之(77.1%);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肾功能受损组的肾皮质CT增强差值和肾皮质厚度高于患肾无功能组,且动脉期两组患肾CT增强值低于各自对侧肾(均P<0.001)。多数中晚期肾结核患者肾实质结核空洞形成与肾功能受损常同时存在。结论肾结核行患肾切除者,患肾功能受损程度与患肾皮质厚度、CT动脉期患肾增强程度成正相关,而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尿常规、结明三项、T-SPOT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严重程度,以及泌尿生殖系肾外器官受累程度无关。肾结核CT动脉期与对侧健肾相比,增强程度越低,其肾功能损害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结核 临床特征 肾功能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5调控靶基因SENP1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夏明亮 任川川 +3 位作者 李云龙 朱海松 张超 李军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5-13,共9页
目的分析微小RNA-145调控靶基因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分为对照组(仅细胞培养)、miR-145组(转染微小RNA-145)、SENP1组(转染小泛素相关修饰... 目的分析微小RNA-145调控靶基因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对前列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细胞,分为对照组(仅细胞培养)、miR-145组(转染微小RNA-145)、SENP1组(转染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miR-145+SENP1组(转染微小RNA-145及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转染48 h后,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微小RNA-145与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的相互作用,采用水溶性四氮唑8法测定4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经细胞黏附实验测定其黏附能力,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Western-blot法检测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表达。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显示,微小RNA-145可明显抑制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野生型的荧光素酶活性(P<0.05),而对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突变型的荧光素酶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miR-145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SENP1组、miR-145+SENP1组(P<0.05),miR-145+SENP1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SENP1组(P<0.05);miR-145组细胞黏附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iR-145+SENP1组细胞黏附能力显著高于miR-145组(P<0.05);miR-145组细胞迁移个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miR-145+SENP1组细胞迁移个数显著多于miR-145组(P<0.05)。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显示,miR-145组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SENP1组、miR-145+SENP1组(P<0.05),miR-145+SENP1组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 mRNA表达显著低于SENP1组,Western-blot实验结果趋势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一致。结论微小RNA-145可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的增殖、黏附、侵袭与迁移,这一作用可能通过靶向调控小泛素相关修饰物特异性蛋白酶1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45 特异性蛋白酶1 前列腺癌 细胞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