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合金化及涂层技术提高铌基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
15
1
作者
任家松
郭喜平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4-47,共4页
综述了铌基合金的成分设计及抗高温氧化研究的现状,对铌基合金包埋渗法制备涂层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解决铌基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差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铌基合金
抗高温氧化
成分设计
包埋渗
涂层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Ti-Nb-Si基超高温合金Si-Cr共渗涂层在1250℃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
1
2
作者
乔彦强
郭喜平
任家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8,73,共6页
利用包埋共渗法在Ti—Nb—Si基超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Si-Cr共渗涂层,共渗温度为1350℃,时间为10h。将Si—Cr共渗后的试样在1250℃下分别氧化5,10,20,50h和100h。利用SEM,EDS和XRD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涂层及氧化后氧化膜的结构、元素...
利用包埋共渗法在Ti—Nb—Si基超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Si-Cr共渗涂层,共渗温度为1350℃,时间为10h。将Si—Cr共渗后的试样在1250℃下分别氧化5,10,20,50h和100h。利用SEM,EDS和XRD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涂层及氧化后氧化膜的结构、元素分布及相组成。结果表明,氧化前Si—cr共渗涂层分为4层:最外层为(Ti,X)5Si3(X代表Nb,Hf和Cr元素)和(Nb1.95Cr1.05)Cr2Si。3次外层为(Ti,X)5Si3,中间层为(Ti,X)5Si4,过渡层为(Ti,X)5Si3。涂层试样在1250℃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为(Ti,Nb,Cr)O2,下层为SiO2。未加涂层的试样在1250℃氧化遵循直线规律。加涂层的试样在1250℃氧化遵循分段抛物线规律,5~20h内为Y=15.81+3.92t1/2,20~100h内为Y=-82.71+27.12t1/2。在20~100h内氧化的抛物线速率常数比5~20h内氧化的大约高1个数量级。具有高Cr含量的外层比中间层及过渡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b—Si基超高温合金
包埋渗
Si—Cr共渗涂层
氧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金化及涂层技术提高铌基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被引量:
15
1
作者
任家松
郭喜平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6年第2期44-47,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271056)
国家"863"研究计划项目(2003AA305810)
+1 种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项目(2002069902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综述了铌基合金的成分设计及抗高温氧化研究的现状,对铌基合金包埋渗法制备涂层研究的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解决铌基合金抗高温氧化性能差的可能途径。
关键词
铌基合金
抗高温氧化
成分设计
包埋渗
涂层技术
Keywords
Nb-based alloy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resistance
composition design
embedding cementation
coat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TG146.41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Ti-Nb-Si基超高温合金Si-Cr共渗涂层在1250℃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
1
2
作者
乔彦强
郭喜平
任家松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8,7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1087)
凝固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07-TP-2008)
文摘
利用包埋共渗法在Ti—Nb—Si基超高温合金表面制备了Si-Cr共渗涂层,共渗温度为1350℃,时间为10h。将Si—Cr共渗后的试样在1250℃下分别氧化5,10,20,50h和100h。利用SEM,EDS和XRD等分析方法研究了涂层及氧化后氧化膜的结构、元素分布及相组成。结果表明,氧化前Si—cr共渗涂层分为4层:最外层为(Ti,X)5Si3(X代表Nb,Hf和Cr元素)和(Nb1.95Cr1.05)Cr2Si。3次外层为(Ti,X)5Si3,中间层为(Ti,X)5Si4,过渡层为(Ti,X)5Si3。涂层试样在1250℃氧化后形成的氧化膜分为两层:外层为(Ti,Nb,Cr)O2,下层为SiO2。未加涂层的试样在1250℃氧化遵循直线规律。加涂层的试样在1250℃氧化遵循分段抛物线规律,5~20h内为Y=15.81+3.92t1/2,20~100h内为Y=-82.71+27.12t1/2。在20~100h内氧化的抛物线速率常数比5~20h内氧化的大约高1个数量级。具有高Cr含量的外层比中间层及过渡层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关键词
Ti—Nb—Si基超高温合金
包埋渗
Si—Cr共渗涂层
氧化行为
Keywords
Ti-Nb-Si based ultrahigh temperature alloy
pack cementation process
Si-Cr co-deposition coating
oxidation behavior
分类号
TG174.44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合金化及涂层技术提高铌基合金的抗高温氧化性能
任家松
郭喜平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2006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Ti-Nb-Si基超高温合金Si-Cr共渗涂层在1250℃的氧化行为
乔彦强
郭喜平
任家松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