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纺精梳机锡林不同梳理区梳理效果分析
1
作者 杨磊 任家智 +1 位作者 陈宇恒 冯清国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8-13,共6页
为了研究棉纺精梳机锡林不同梳理区的精梳落棉率、棉结及纤维排除率的变化规律,使用5分区的整体锡林,并分别采用5个、4个、3个、2个、1个梳理区进行精梳试验,得到了5种不同试验方案的精梳落棉率、落棉中的棉结含量及纤维长度分布,并利... 为了研究棉纺精梳机锡林不同梳理区的精梳落棉率、棉结及纤维排除率的变化规律,使用5分区的整体锡林,并分别采用5个、4个、3个、2个、1个梳理区进行精梳试验,得到了5种不同试验方案的精梳落棉率、落棉中的棉结含量及纤维长度分布,并利用导出的公式计算得出锡林不同梳理区的落棉率、棉结排除率及不同长度纤维排除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整体锡林的5个不同梳理区的落棉率、棉结排除率及不同长度纤维排除率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即梳理区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第2梳理区、第3梳理区、第1梳理区、第4梳理区、第5梳理区。在锡林的同一梳理区内,当纤维长度小于钳板钳口外纤维丛长度时,纤维长度越短时排除率越高;当纤维长度大于钳板钳口外纤维丛长度时,随着纤维长度的增大纤维排除率有减小的趋势,并具一定的波动性。梳理隔距和锡林针齿深度是影响梳理效果的重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锡林结构 梳理分区 梳理效果 落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工艺对混色纱纤维径向混和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蕾蕾 任家智 +2 位作者 陈宇恒 杨天琪 冯清国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为探讨精梳工艺对涤粘混色纱纤维径向混和效果的影响,基于纤维成像法观察混纺纱横截面的纤维分布情况,建立了混纺纱横截面纤维径向混和不匀率的数学模型,采用涤粘普梳混纺工艺路线与涤粘精梳混纺工艺路线分别制备两种混纺比的涤粘混色纱... 为探讨精梳工艺对涤粘混色纱纤维径向混和效果的影响,基于纤维成像法观察混纺纱横截面的纤维分布情况,建立了混纺纱横截面纤维径向混和不匀率的数学模型,采用涤粘普梳混纺工艺路线与涤粘精梳混纺工艺路线分别制备两种混纺比的涤粘混色纱,计算两种混色纱的纤维径向混和不匀率。结果表明:涤粘精梳混纺工艺能够显著提高纱线截面内的纤维径向混和均匀性;与涤粘普梳纱相比,涤/粘混纺比为65/35时,涤粘精梳混纺纱的涤纶径向混和不匀率降幅为42.88%,粘胶纤维径向混和不匀率降幅为41.91%;涤/粘混纺比为50/50时,涤粘精梳混纺纱的涤纶、粘胶纤维径向混和不匀率降幅分别为40.57%、39.55%;涤粘普梳混纺工艺对纤维混纺比的控制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普梳工艺 精梳工艺 混纺比 纤维径向混和不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工艺路线对涤棉混纺面料风格影响
3
作者 王彦彦 任家智 +2 位作者 王旭真 杨天琪 郑小佳 《棉纺织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74-78,共5页
为了探讨不同精梳加工路线对涤棉混纺面料风格的影响,将涤纶与棉纤维分别精梳后按照65/35进行混纺制成涤棉混纺精梳纱,同时将普梳涤纶与精梳后的棉纤维进行混纺制成涤棉混纺半精梳纱。将涤棉混纺精梳纱和涤棉混纺半精梳纱利用相同的织... 为了探讨不同精梳加工路线对涤棉混纺面料风格的影响,将涤纶与棉纤维分别精梳后按照65/35进行混纺制成涤棉混纺精梳纱,同时将普梳涤纶与精梳后的棉纤维进行混纺制成涤棉混纺半精梳纱。将涤棉混纺精梳纱和涤棉混纺半精梳纱利用相同的织造及染整工艺分别制成涤棉混纺精梳面料和涤棉混纺半精梳面料,利用KES织物风格仪测试两种面料的拉伸、剪切、弯曲、压缩、表面等风格特征。结果表明:与涤棉混纺半精梳面料相比,涤棉混纺精梳面料的各风格特征均有改善,其中变化最显著指标:抗弯刚度减小20%,弯曲滞后距减小17%,压缩比功减小22%,摩擦因数波动减小18%。认为:涤棉混纺精梳面料比涤棉混纺半精梳面料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光滑性、回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 涤棉混纺 面料 织物风格 弯曲性能 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过程中棉结增长率及棉结排除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任家智 王莉 +1 位作者 冯清国 彭松兴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17,共3页
探讨精梳过程中棉结增加程度及棉结排除效果的评价方法。利用测试仪器得到精梳小卷、精梳条、精梳落棉中的棉结数量信息,根据精梳机的落棉率分析建立了精梳过程中棉结增长率及棉结排除率的数学模型,找出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评价。将... 探讨精梳过程中棉结增加程度及棉结排除效果的评价方法。利用测试仪器得到精梳小卷、精梳条、精梳落棉中的棉结数量信息,根据精梳机的落棉率分析建立了精梳过程中棉结增长率及棉结排除率的数学模型,找出相互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评价。将此种方法在两种不同精梳机上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精梳机的棉结增长率在1%~2%,棉结排除率在65%~72%。指出:此种方法也可应用于开清棉及梳棉工序棉结增加及棉结排除效果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棉结增长率 棉结排除率 棉结减少率 落棉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精梳机分离罗拉顺转定时对棉网均匀度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任家智 高卫东 +1 位作者 谢春萍 陈宇恒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1,共5页
针对HC500型精梳机,利用分离接合过程中分离罗拉速度曲线及钳板速度曲线的变化特征,分析分离丛的不同截面纤维质量分布情况及其对棉网均匀度的影响。当精梳机给棉工艺、分离隔距等工艺参数不变时,利用2 mm切断称重法测试得到分离罗拉顺... 针对HC500型精梳机,利用分离接合过程中分离罗拉速度曲线及钳板速度曲线的变化特征,分析分离丛的不同截面纤维质量分布情况及其对棉网均匀度的影响。当精梳机给棉工艺、分离隔距等工艺参数不变时,利用2 mm切断称重法测试得到分离罗拉顺转定时不同时分离丛的质量分布曲线,根据精梳机分离接合规律对不同的纤维丛进行接合,求得精梳机输出棉网的2 mm片段质量CV值。结果表明:分离丛质量分布曲线形态,决定了棉丛的搭接质量及精梳机输出棉网的均匀度;当纤维长度为29 mm、落棉隔距为9.5 mm、给棉长度为5.2 mm、HC500型精梳机分离罗拉的顺转定时为15.5分度时,棉网2 mm片段的质量CV值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分离罗拉顺转定时 分离接合 棉网质量CV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区牵伸倍数对细纱前区压力棒牵伸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任家智 杨玉广 +1 位作者 冯清国 张立彬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19,共4页
探讨后区牵伸倍数对细纱前区压力棒牵伸成纱质量的影响。观测、分析了细纱机前区压力棒牵伸须条的形态及摩擦力界的变化;测试分析了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纱机前区加装压力棒对减少成纱的千米粗节、千米细节... 探讨后区牵伸倍数对细纱前区压力棒牵伸成纱质量的影响。观测、分析了细纱机前区压力棒牵伸须条的形态及摩擦力界的变化;测试分析了细纱机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细纱机前区加装压力棒对减少成纱的千米粗节、千米细节及千米棉结具有显著效果,但会使成纱毛羽指数恶化;适当减小后区牵伸倍数,有利于改善成纱质量。根据对成纱各项指标的综合评价结果,后区牵伸倍数在1.2以下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纱前区牵伸 压力棒 后区牵伸倍数 品质指数 毛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65型精梳机喂棉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任家智 杨玉广 +1 位作者 贾国欣 马宏庆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6,共3页
分析精梳机喂棉长度、小卷定量对梳理效果、精梳落棉率及分离接合质量的影响。在E65型精梳机上采用不同的给棉长度及小卷定量,进行了CJ14.6tex纺纱工艺参数对比试验,测试了精梳落棉率、精梳台时产量、成纱条干、成纱千米细节、成纱千米... 分析精梳机喂棉长度、小卷定量对梳理效果、精梳落棉率及分离接合质量的影响。在E65型精梳机上采用不同的给棉长度及小卷定量,进行了CJ14.6tex纺纱工艺参数对比试验,测试了精梳落棉率、精梳台时产量、成纱条干、成纱千米细节、成纱千米粗节、成纱千米棉结。结果表明:在新型高效精梳机上,采用较小的喂棉长度及较大的小卷定量,可提高精梳机的梳理效果、改善成纱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喂棉长度 小卷定量 梳理效果 精梳落棉率 分离接合 条干 常发性纱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201C、D型精梳机分离接合工艺参数快速确定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任家智 许瑞超 +2 位作者 朱进忠 王秋霞 李克来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0-143,共4页
以A201C、D型精梳机为例,研究得出了弓形板定位、钳板闭口定时、落棉刻度、分离罗拉顺转定时等分离接合工艺参数的配合规律,并进行了生产实际应用。实践证明:运用该规律进行A201C、D型精梳机分离接合工艺设计,具有快速... 以A201C、D型精梳机为例,研究得出了弓形板定位、钳板闭口定时、落棉刻度、分离罗拉顺转定时等分离接合工艺参数的配合规律,并进行了生产实际应用。实践证明:运用该规律进行A201C、D型精梳机分离接合工艺设计,具有快速、省工省时、降低消耗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分离接合 工艺参数 配合 A201C A201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机工艺技术与质量分析 被引量:24
9
作者 任家智 张一风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9-22,共4页
探讨精梳机工艺技术性能及改进途径。阐述了精梳工序的必要性及精梳后产品的性能变化以及精梳机的基本性能指标,分析了精梳机结杂及短绒排除率的影响因素。指出:精梳机纺纱性能评价时,应主要考核精梳机排除结杂短绒的效果,应采用正确的... 探讨精梳机工艺技术性能及改进途径。阐述了精梳工序的必要性及精梳后产品的性能变化以及精梳机的基本性能指标,分析了精梳机结杂及短绒排除率的影响因素。指出:精梳机纺纱性能评价时,应主要考核精梳机排除结杂短绒的效果,应采用正确的方法计算精梳短绒排除率和纤维损伤率。认为:通过优选落棉隔距、给棉方式、给棉长度、小卷定量、锡林齿面角、锡林及顶梳密度、顶梳插入深度等工艺参数,可进一步提高精梳工序排除结杂及短绒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棉结 短绒排除率 落棉隔距 给棉长度 给棉方式 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节能精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任家智 马驰 +1 位作者 张一风 冯清国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5,共5页
精梳机高速、节能技术途径的关键在于减小机件转动惯量及惯性力,减小精梳机1个工作周期中机件运动的加速度及速度值。运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对HC350型精梳机的钳板机构、分离罗拉传动机构进行以减小机件运动速度、加速度为目标的系统... 精梳机高速、节能技术途径的关键在于减小机件转动惯量及惯性力,减小精梳机1个工作周期中机件运动的加速度及速度值。运用机械优化设计的方法,对HC350型精梳机的钳板机构、分离罗拉传动机构进行以减小机件运动速度、加速度为目标的系统优化,并开发了HC500新型精梳机。HC500型精梳机与HC350型相比,钳板的运动速度谷值及加速度的峰值分别减小了31.3%、33%,分离罗拉的运动速度峰值及加速度的峰值分别减小了15%、50%。将HC500新型精梳机与HC350型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HC500型精梳机具有良好的高速性能及节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高速性能 耗电量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质量控制(上) 被引量:26
11
作者 任家智 尹燕芬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5,共4页
介绍了精梳工序的质量指标及其控制范围;总结出精梳落棉率、精梳棉结、精梳条条干CV值、重量不匀率等质量指标的控制原理及控制方法。
关键词 精梳 落棉率 棉结 重量不匀率 条干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系统技术的新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任家智 杨玉广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5-28,共4页
为及时了解精梳准备设备和精梳设备的最新技术进展,总结出了条并卷联合机的成卷新技术、精梳机的自动换卷及自动接头技术、精梳机锡林变速梳理技术及钳板开闭口控制技术、电子凸轮式分离罗拉传动系统、精梳机的新型牵伸机构等,分析了新... 为及时了解精梳准备设备和精梳设备的最新技术进展,总结出了条并卷联合机的成卷新技术、精梳机的自动换卷及自动接头技术、精梳机锡林变速梳理技术及钳板开闭口控制技术、电子凸轮式分离罗拉传动系统、精梳机的新型牵伸机构等,分析了新型成卷机构、锡林变速梳理、钳板开口控制、电子式分离罗拉传动装置及新型牵伸装置的机理。指出,精梳机械在向高速高效发展的同时,应注重完善精梳设备功能、提高纺纱质量、提高对不同原料的适纺性及设备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卷机构 自动换卷 自动接头 锡林变速梳理机构 钳板开口控制装置 牵伸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纺精梳机分离罗拉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任家智 巫鳌飞 +1 位作者 贾国欣 章伟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24,共7页
研究棉纺精梳机分离罗拉驱动力矩变化规律。通过对精梳机分离接合过程中分离钳口的力学分析,得到了分离过程中牵伸力与后分离钳口握持力的关系。建立分离罗拉的动力学模型及分离牵伸力的数学模型,获得了精梳机一个工作周期内分离罗拉驱... 研究棉纺精梳机分离罗拉驱动力矩变化规律。通过对精梳机分离接合过程中分离钳口的力学分析,得到了分离过程中牵伸力与后分离钳口握持力的关系。建立分离罗拉的动力学模型及分离牵伸力的数学模型,获得了精梳机一个工作周期内分离罗拉驱动力矩的变化规律,分析了精梳机的速度对分离罗拉驱动力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罗拉的驱动力矩由分离罗拉惯性力矩、牵伸力矩及胶辊阻力矩构成,分离罗拉惯性力矩起主导作用;分离罗拉惯性力矩变化规律取决于分离罗拉角加速度;牵伸力矩的大小对分离罗拉驱动力矩峰值没有影响,但会使谷值减小;随着精梳机速度的提高,分离罗拉驱动力矩的峰值及谷值迅速增大。认为:认清棉纺精梳机分离罗拉驱动力矩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提高精梳机的设计制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纺 精梳机 分离罗拉 动力学 牵伸力 驱动力矩 握持力 惯性力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质量控制(下) 被引量:19
14
作者 任家智 尹燕芬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5,共4页
介绍了精梳工序的质量指标及其控制范围;总结出精梳落棉率、精梳棉结、精梳条条干CV值、重量不匀率等质量指标的控制原理及控制方法。
关键词 精梳 落棉率 棉结 重量不匀率 条干均匀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66型精梳机的技术特征及纺纱性能测试 被引量:10
15
作者 任家智 马宏庆 冯清国 《棉纺织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46-49,共4页
探讨瑞士立达E66型精梳机的工艺技术及纺纱性能。介绍了E66型精梳机C.A.P.D500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的应用效果、所开发专用精梳锡林和Ri-Q-Top型顶梳的技术特点以及成条机构和吸风道结构改进情况,并进行了纺纱质量测试。结果表明:经... 探讨瑞士立达E66型精梳机的工艺技术及纺纱性能。介绍了E66型精梳机C.A.P.D500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技术的应用效果、所开发专用精梳锡林和Ri-Q-Top型顶梳的技术特点以及成条机构和吸风道结构改进情况,并进行了纺纱质量测试。结果表明:经过优化设计所开发的E66型精梳机,可以进一步达到高效、节能的效果;专用精梳锡林和Ri-Q-Top型顶梳的应用,不但可拓宽精梳机加工纤维的范围,而且在500钳次/min的高速下,精梳机排除短绒及棉结水平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成纱质量也达到了较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锡林 顶梳 短绒 结杂 排除率 条干 常发性纱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7/6型精梳机钳板运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任家智 郁崇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0-31,共2页
运用电子计算机对E7/6型精梳机的钳板运动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研究 3种不同曲柄半径精梳机钳板的运动规律及运动特性 ;并在E7/6型精梳机上采用 2种不同的曲柄半径进行了试验 ,得到了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结论。
关键词 精梳机 钳板传动机构 曲柄半径 运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7/6型精梳机落棉隔距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任家智 贾国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8-80,共3页
落棉隔距是影响精梳机落棉率与梳理质量的重要参数。由于精梳机的钳板摆轴传动钳板的方式都为四连杆机构,在进行落棉隔距的调整时,改变了连杆的初始位置,因此精梳机的其它工艺参数也随之改变。运用计算机计算并分析了E7/6型精梳机在不... 落棉隔距是影响精梳机落棉率与梳理质量的重要参数。由于精梳机的钳板摆轴传动钳板的方式都为四连杆机构,在进行落棉隔距的调整时,改变了连杆的初始位置,因此精梳机的其它工艺参数也随之改变。运用计算机计算并分析了E7/6型精梳机在不同落棉刻度时钳板的开启闭合规律、锡林梳理定时、分离接合时间及钳板钳口压力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落棉隔距 钳板开闭口定时 锡林梳理定时 分离接合定时 钳口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梳机给棉长度对输出棉网均匀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家智 张海洋 +1 位作者 陈宇恒 冯清国 《棉纺织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20,共4页
探讨精梳机给棉长度对输出棉网均匀度的影响。当HC500型精梳机给棉长度为4.7 mm、5.2mm及5.9mm时,分别测定了一个分离丛2mm片段的重量分布曲线,并进一步计算分析了输出棉网的重量分布曲线及重量CV值。结果表明:增大精梳机的给棉长度,使... 探讨精梳机给棉长度对输出棉网均匀度的影响。当HC500型精梳机给棉长度为4.7 mm、5.2mm及5.9mm时,分别测定了一个分离丛2mm片段的重量分布曲线,并进一步计算分析了输出棉网的重量分布曲线及重量CV值。结果表明:增大精梳机的给棉长度,使分离罗拉输出棉网重量的极差值、CV值增大,对改善输出棉网的均匀度不利,采用较小的给棉长度有利于提高输出棉网的均匀度。认为,当给棉长度增大时,应改变分离刻度,调整分离罗拉的输出速度,以改善输出棉网的重量分布、搭接质量及输出棉网的重量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梳机 给棉长度 分离丛 棉网均匀度 重量分布曲线 重量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7/6型精梳机曲柄半径对工艺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任家智 郁崇文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46,共2页
运用电子计算机对E7 6型精梳机的钳板运动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 3种不同曲柄半径的梳理隔距及梳理速度的变化规律、钳板的开启闭合规律。
关键词 精梳机 曲柄半径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纱机后区压力棒牵伸的效果及牵伸倍数的优化 被引量:10
20
作者 任家智 杨玉广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37,共4页
为提高成纱质量,在细纱机的后牵伸区加装压力棒后细纱机的后区牵伸倍数需要改变。当后区牵伸倍数过小时,粗纱在后区不能有效牵伸,使成纱的粗节增多。如果后区牵伸过大,会引起牵伸波使成纱质量恶化。测试、分析了细纱机后区加装压力棒后... 为提高成纱质量,在细纱机的后牵伸区加装压力棒后细纱机的后区牵伸倍数需要改变。当后区牵伸倍数过小时,粗纱在后区不能有效牵伸,使成纱的粗节增多。如果后区牵伸过大,会引起牵伸波使成纱质量恶化。测试、分析了细纱机后区加装压力棒后纺纱效果及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条干CV值、粗细节及棉结等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纺制捻系数为109、定重为0.545 g/m粗纱的最佳纺纱条件是后区牵伸倍数为1.35,中后罗拉的握持距为51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F牵伸装置 压力棒 后区牵伸倍数 成纱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