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同生群内不同顶流性能子群间形质特征和脏器生理的差异
1
作者 任官维 邓意俐 +4 位作者 刘哲宇 刘通 郑嘉豪 申屠基康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723,共13页
剖析目标鱼种同生群内不同逆水顶流性能子群间的形质饰变和脏器生理异化特征,探究适用于区分不同顶流等级子群的关键形质标记,对于助力耐流种质发掘和新品种选育具现实意义。将象山西沪港海域传统养殖网箱内随机捞取的5000尾大黄鱼(Lari... 剖析目标鱼种同生群内不同逆水顶流性能子群间的形质饰变和脏器生理异化特征,探究适用于区分不同顶流等级子群的关键形质标记,对于助力耐流种质发掘和新品种选育具现实意义。将象山西沪港海域传统养殖网箱内随机捞取的5000尾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同生群幼鱼逐一称重后,取体质量居中的2500尾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流速0.37 m/s胁迫下按持续顶流能力将其分为强、中、弱3个顶流等级子群(依次记为SG、MG和WG,出现率分别为最强的5%、居中的50%和最弱的5%)。顶流实验终止2 d后,较系统开展了子群间形质特征和脏器生理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所涉15项生物学测定性状和19项形质评价指标中,随顶流能力呈单调变化(P<0.05)的仅为眼间距、鼻间距、内脏质量/体质量、吻长/体长和胸鳍长/体长。(2)共获方差累积贡献率80.759%且特征值均大于1的5个主成分,其中PC1为表征选择取食方式的体型比例公共因子,PC_(2)为表征运动代谢的脏器比例公共因子,PC3、PC4和PC5可统归为表征取食方式特化程度的公共因子。(3)共筛得眼间距/体长、鼻间距/体长、腹鳍长/体长、胸鳍间距/体长和体质量/体长等5个判别变量,三者综合判别准确率为90%。(4)SG与WG在所涉形质评价指标和所得判别变量聚类上均未首先聚为一支,与SG、WG相较,MG肠淀粉酶活力显著高企(P<0.05)和肝POD、AKP、ACP、Na^(+)/K^(+)-ATPase、Ca^(2+)/Mg^(2+)-ATPase以及鳃Ca^(2+)/Mg^(2+)-ATPase活力均显著偏低(P<0.05)的结果,均表明这些形质特征和脏器酶学指标在甄别顶流性能强弱过渡类群上具良好的指示作用。(5)昼均、夜均、日均耗氧率和窒息点水中含氧量均未随顶流性能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P>0.05),其中耗氧率存在昼夜差异(P<0.05)的仅为SG;排氨率均存在昼夜差异(P<0.05),其中呈昼均>日均>夜均(P<0.05)的仅为WG。(6)所涉诸脏器功能酶中,随顶流性能呈单调变化(P<0.05)的仅为鳃Na^(+)/K^(+)-ATPase。所得结果可为大黄鱼逆境生态学研究和不同抗流性能种质发掘与新品种(系)选择育种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流性能 形质饰变 脏器生理 同生群 大黄鱼幼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