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正常直肠系膜横径的MRI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任安利
翁爱婷
李进
陈岚芬
王广志
董鹏
-
机构
潍坊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
潍坊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5-38,共4页
-
基金
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政策引导类)(2012YD18106)
-
文摘
目的基于核磁共振图像探讨正常成人直肠系膜横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行盆腔MRI检查的成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年龄27~83岁。在轴位T1W1图像的精囊腺/子宫体层面上,测量直肠系膜最大横径、直肠最大横径、膀胱最大横径、双侧股骨头间距、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及女性子宫最大横径;对直肠系膜横径与其他测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8例女性中,直肠系膜最大横径为(7.15±0.97)cm,子宫最大横径为(5.86±0.61)cm。直肠系膜横径与子宫横径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2)合并男性、女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直肠系膜最大横径为(7.15±0.87)cm,直肠最大横径为(2.84±0.74)cm,膀胱最大横径为(8.58±1.66)cm,双侧股骨头间距为(12.79±0.96)cm,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为(2.01±0.76)cm。直肠系膜横径与性别、年龄以及膀胱横径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直肠系膜横径与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直肠横径、双侧股骨头间距存在线性正相关(t=3.807、2.612、2.002,P<0.05)。以直肠系膜最大横径(Y)为应变量,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X1)、直肠横径(X2)、双侧股骨头间距(X3)为自变量,得回归方程为:Y=3.500+0.389 X1+0.275 X2+0.163 X3,P<0.05,R2=0.522。结论直肠系膜横径与双侧股骨头间距、前腹壁皮下脂肪厚度及直肠横径有关。直肠系膜横径的观察和测量,可为直肠病变的诊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
关键词
MRI
直肠系膜
直肠
影响因素
-
Keyword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esorectum
Rectum
Influencial factor
-
分类号
R322.45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445.2
[医药卫生—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
题名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的CT解剖学研究
- 2
-
-
作者
李玉标
任安利
丁宁
赵喆
董小涵
李志敏
董鹏
-
机构
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滨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院
-
出处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14-417,共4页
-
基金
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20YX036)
山东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政策引导类)(2012YD18106)。
-
文摘
目的研究正常左侧肾旁后间隙(left 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LPPrS)的CT表现。方法对1具尸体标本行左侧肾旁前间隙乳胶灌注制作断面标本,观察双侧肾旁后间隙的解剖学特点并记录灌注剂在LPPrS的弥散情况;分析50例正常成人腹部CT资料,观察LPPrS的形态及脂肪厚度、LPPrS血管显示情况及其与左侧肾后筋膜的关系;测量左侧肾静脉水平LPPrS脂肪厚度的最大值以及第2腰椎体水平腹壁皮下脂肪面积,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1)标本轴位断层灌注剂进入左侧肾后筋膜间平面后沿LPPrS的纤维分隔蔓延。肾旁后间隙呈弯月状,见多条血管。(2)轴位CT图像上LPPrS可见多条血管影,主要位于左肾外侧、后方;血管可穿过肾后筋膜。LPPrS可见纤细的分隔,显示欠清。LPPrS的形态呈弯月状;左侧肾静脉水平,LPPrS脂肪最厚处位于左肾外侧、后方,平均厚度为0.77 cm。第2腰椎体水平皮下脂肪面积平均为112.37 cm^(2),二者具有正相关性(r=0.283,P<0.05)。结论LPPrS具有特殊的解剖学特点。关注LPPrS的CT表现有助于LPPrS病变及其邻近脏器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
-
关键词
肾旁后间隙
解剖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Keywords
Posterior pararenal space
Anatomy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
-
分类号
R322.6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