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昭通褐煤氨解可溶化转化及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赋存形态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宇瑶
周国莉
+4 位作者
刘豪杰
滕道光
曹亦俊
邢宝林
李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9-629,共11页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通褐煤的可溶化和褐煤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水质量分数15%、温度160℃条件下反应3 h,热溶物收率最高为76.66%,昭通褐煤表现出良好的热溶效果。基于对热溶物的表征和分析,发现氨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煤中的大分子结构,表现为氨基与羟基置换,或与部分羧基、羰基直接反应生成有机态氮。对比发现,原煤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季氮和吡咯氮为主,而可溶物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氨基氮和吡啶氮为主,表明褐煤氨解热溶过程产生了氨基或酰胺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氨解
热溶物
煤基杂原子
赋存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昭通褐煤氨解可溶化转化及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赋存形态
被引量:
1
1
作者
任宇瑶
周国莉
刘豪杰
滕道光
曹亦俊
邢宝林
李鹏
机构
郑州大学化工学院
关键金属矿产超常富集提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郑州大学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
河南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出处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9-629,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C29026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174262)
+1 种基金
河南省省级科技研发计划联合基金(222301420036)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M712881)资助。
文摘
褐煤碳含量高且富含氧、氮等杂原子,是制备炭材料的重要原料。但由于褐煤可溶有机碳含量低,杂原子分配无规律,导致以褐煤为原料制备炭材料面临诸多挑战。因此,亟需实现褐煤的可溶化转化。本研究以氨水为溶剂,旨在温和条件下,同步实现昭通褐煤的可溶化和褐煤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调控。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水质量分数15%、温度160℃条件下反应3 h,热溶物收率最高为76.66%,昭通褐煤表现出良好的热溶效果。基于对热溶物的表征和分析,发现氨解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煤中的大分子结构,表现为氨基与羟基置换,或与部分羧基、羰基直接反应生成有机态氮。对比发现,原煤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季氮和吡咯氮为主,而可溶物中氮元素赋存形态以氨基氮和吡啶氮为主,表明褐煤氨解热溶过程产生了氨基或酰胺基。
关键词
褐煤
氨解
热溶物
煤基杂原子
赋存形态
Keywords
lignite
ammonolysis
soluble matter
coal-based heteroatoms
occurrence
分类号
TQ536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昭通褐煤氨解可溶化转化及热溶物中氧和氮的赋存形态
任宇瑶
周国莉
刘豪杰
滕道光
曹亦俊
邢宝林
李鹏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