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色丘陵区桑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抗蚀性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蒋翔鹤 丁文斌 +4 位作者 任孙燕 康健 刘颖旎 黄先智 史东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5期4636-4639,共4页
[目的]为对桑树水土保持效益的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理化性质分析法,研究桑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抗蚀性能。[结果]桑树林地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蚀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剑持的土壤改良效果最好... [目的]为对桑树水土保持效益的客观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理化性质分析法,研究桑树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抗蚀性能。[结果]桑树林地可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抗蚀性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其中剑持的土壤改良效果最好,有机质含量最高(30.67 g/kg),是湖桑32号的1.82倍。各样地土壤团聚体分布均不均匀,风干土团聚体主要分布在>5 mm范围;3种桑树林地>0.25 mm风干土团聚体(94.50%~97.00%)和水稳性团聚体(50.16%~61.66%)含量均较高,并以嘉陵20号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大(61.66%),表明该桑树对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强其土壤稳定性效果最好。嘉陵20号水稳性指数为0.52,其结构体破坏率最小(36.43%),水稳性团聚体的GMD和MWD分别为1.06和1.33 mm,表明抵抗降雨侵蚀和径流冲刷能力最强。嘉陵20号的内摩擦角为13.712°,为剑持的1.40倍,湖桑32号的黏聚力最大,说明这2种桑树均对土壤有较高的改良作用。[结论]剑持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良最优,嘉陵20号在改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方面具有较高优势,湖桑32号可以提高土壤黏聚力以增强土壤的抗侵蚀力,三者在对土壤的水土保持效应方面各有优势。其中,嘉陵20号在各方面的表现较优,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水土保持 抗蚀性 土壤理化性质 紫色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