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藻技术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晓 张立杰 +3 位作者 王渤 陈俊任 任子安 齐悦君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3,共10页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排放大量CO_(2),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1%~2%。微藻具有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固碳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故微藻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污水处理中最环保、安全、可持续的CO_(2)生物固存方式。微藻废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很... 污水处理过程中会排放大量CO_(2),占全社会碳排放总量的1%~2%。微藻具有生长速度快、环境适应性强、固碳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故微藻技术被认为是目前污水处理中最环保、安全、可持续的CO_(2)生物固存方式。微藻废水处理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方法,既可以用于CO_(2)的生物固定,也可以用于废水的处理与修复。基于当前研究现状,综述了微藻技术在不同体积分数CO_(2)曝气条件下减污降碳的效能,分析了影响微藻碳固定效率的因素并介绍了微藻技术的强化措施,探讨了单一微藻技术和菌藻共生技术减污降碳的机制,同时展望了未来需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及该集成技术的规模化发展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废水处理 碳固定 减污降碳机制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处理含抗生素类废水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渤 张立杰 +2 位作者 陈俊任 任子安 齐悦君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2,121,共10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含抗生素类废水的处理问题已然迫在眉睫。微藻技术已被证实具有降解抗生素污染物的潜力,现已被行业学者广泛研究。微藻作为混合营养型生物,可以通过吸收CO_(2)和营养物质来合成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等化合物,现已被...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含抗生素类废水的处理问题已然迫在眉睫。微藻技术已被证实具有降解抗生素污染物的潜力,现已被行业学者广泛研究。微藻作为混合营养型生物,可以通过吸收CO_(2)和营养物质来合成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等化合物,现已被证实具有降解污染物的潜力。综述了利用微藻处理含抗生素废水的传统方法和新型方法、多种方法协同处理的效果及其优劣势。探讨了处理后微藻的生物质合成情况、抗生素的降解机制并比较了这些机制的贡献。最后总结了目前利用微藻处理含抗生素类废水的不足并且阐明了后续需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日后微藻处理抗生素进一步规模化发展和资源化利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 抗生素 废水处理 生物质 降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培养微藻研究进展:向碳中和迈进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俊任 张立斌 +3 位作者 刘晴晴 任子安 韩庆祥 张立杰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2-39,共8页
高毒、高污染的垃圾渗滤液对自然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利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采用垃圾渗滤液进行微藻培养,可以在实现垃圾渗滤液中碳、氮、磷高效去除的同时,提高微藻生物质产量并减少CO_(2)排放量。然... 高毒、高污染的垃圾渗滤液对自然水源造成了严重威胁,利用技术手段对其进行有效处理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中之重。采用垃圾渗滤液进行微藻培养,可以在实现垃圾渗滤液中碳、氮、磷高效去除的同时,提高微藻生物质产量并减少CO_(2)排放量。然而,垃圾渗滤液高污染物含量、高浊度的特点决定了其必须经过一定的预处理才能够用于微藻培养。总结了垃圾渗滤液的特点,探讨了用于微藻培养的渗滤液的预处理方式及其存在的瓶颈,解析了利用垃圾渗滤液培养微藻所获得的生物质的用途,展望了利用微藻处理垃圾渗滤液技术在推动国家新旧动能转换和碳中和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未来的科技攻关方向,为实现垃圾渗滤液处理与微藻生物质的有效集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微藻 废水预处理 生物质 碳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