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素预处理灌流器对体外循环患者ACT值的影响
1
作者 艾峰 钱晓亮 +4 位作者 陈月 王顺奎 任培军 李建朝 杨雷一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9期1568-1571,共4页
目的对比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ECC)中使用灌流器装置过程中应用肝素预处理策略对活化凝血时间(ACT)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ECC下接受心脏手术中应用血液灌流器共42... 目的对比心脏外科手术体外循环(ECC)中使用灌流器装置过程中应用肝素预处理策略对活化凝血时间(ACT)值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ECC下接受心脏手术中应用血液灌流器共42例,按照术中是否对灌流器进行肝素预处理分为两组:肝素预处理组(20例)和非肝素预处理组(22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灌流器使用时间、灌流器使用前和使用后1、2 h的ACT值、ECC中使用肝素用量、灌流器使用的肝素追加量以及灌流器使用2 h后凝血功能、血液学检查、血小板数量及补体活性等数据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血液灌流器使用后,ACT值均会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流器使用前和使用后1、2 h的ACT值、ECC中追加肝素用量以及灌流器使用2 h后凝血功能、血液学检查、血小板数量及补体活性,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ECC中使用血液灌流器后,ACT值会显著缩短;但运用肝素预处理化灌流器后未能明显影响ECC中ACT值,未能显著减少ECC中肝素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液灌流 肝素 活化凝血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策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减退的效果分析
2
作者 王悦 程兆云 +4 位作者 赵子牛 孙俊杰 胡俊龙 轩继中 任培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3期388-39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NPBH)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减退的近期效果,探讨左室功能减退患者的手术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目的对比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ONPBH)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减退的近期效果,探讨左室功能减退患者的手术策略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拟行手术治疗的73例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减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OPCABG组(40例)和ONPBH组(33例),对比分析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变化。结果 ONPBH组桥血管数量多于OPCABG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均长于OPCABG组,总引流量、术后红细胞、术后血浆总量及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率均大于OP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两组LVEF和LVE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LVEF和LVEDd较术前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与ONPBH术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减退均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相较ONPBH,OPCABG能缩短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及ICU停留时间,减小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左心室 心功能不全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在体外循环中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孟凡伟 李建朝 +7 位作者 钱晓亮 谢周良 赵子牛 葛振伟 姚东风 任培军 杨雷一 程兆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417-4420,共4页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评估滚压泵与离心泵对体外循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瓣膜病手术中入选体外循环手术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离心泵组和滚压泵组。两组仅有体外循环主...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评估滚压泵与离心泵对体外循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瓣膜病手术中入选体外循环手术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离心泵组和滚压泵组。两组仅有体外循环主泵不同。在全身麻醉后、体外循环结束鱼精蛋白中和30 min后抽颈内静脉血,做血栓弹力图,包括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时间(K),血凝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MA),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同时观察两组术后用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结果两组术后结果ACT、K值、α角、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冷沉淀用量、血浆用量、24 h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异常TEG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滚压泵组术后异常TEG 9例,发生率为60.00%;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7例,发生率为46.67%;凝血因子缺乏6例,发生率为40.00%。结论与滚压泵比较,离心泵可以降低体外循环术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跟离心泵减少了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的激活有关;但是对于患者术后用血量、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呼吸机时间、ICU停留时间,离心泵并没有显示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血栓弹力图 体外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策略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任培军 程兆云 +6 位作者 赵子牛 葛振伟 王圣 周胜凯 孙俊杰 胡俊龙 轩继中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7年第11期981-984,共4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桥血管病变特点并探讨不同手术策略对桥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CABG术后因再发心肌缺血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共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血管病变(桥血管...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桥血管病变特点并探讨不同手术策略对桥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CABG术后因再发心肌缺血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再次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共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血管病变(桥血管造影显示狭窄≥75%或出现“线样征”)80例,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未搭桥冠状动脉狭窄从〈75%加重到≥75%)46例。对80例桥血管病变患者的259支桥血管及其吻合口进行评估,单支桥140支,序贯桥119支,平均3.2支/人,其中左乳内动脉桥72支、左桡动脉桥8支、右桡动脉桥3支、大隐静脉桥176支。结果①桥血管病变患者80例,构成比63.5%;自体冠状动脉病变加重患者46例,构成比36.5%。②靶血管直径≥1.5mm和直径〈1.5mm的桥血管病变率分别为22.9%和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③单支桥、序贯桥病变率分别为25.0%、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桥血管病变是CABG术后患者再发心肌缺血的主要原因。术中尽可能选择直径1.5mm以上的靶血管吻合,采用序贯吻合技术不增加桥血管病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 桥血管造影 靶血管直径 序贯吻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