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均质工艺对制备鱼油微胶囊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周麟依
任双鹤
+5 位作者
郭亚男
樊乃境
江连洲
贾富国
王中江
刘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5,共7页
本实验分别利用高压均质、空化射流和超声破碎3种均质方式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包裹的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并对纳米乳液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黏度、乳化产率及微胶囊形貌、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均质工艺...
本实验分别利用高压均质、空化射流和超声破碎3种均质方式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包裹的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并对纳米乳液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黏度、乳化产率及微胶囊形貌、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均质工艺对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空化射流工艺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小,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高,经过空化射流10 min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达87.44%,溶解度较高,微胶囊颗粒表面形态饱满、致密、无裂纹和空隙,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高压均质和超声破碎制得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大,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低,经过100 MPa高压均质和400 W超声破碎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分别为80.36%和78.64%,溶解度相较于空化射流差,微胶囊颗粒表面分别出现微孔和较大的孔洞,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均质工艺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空化射流均质工艺制备的鱼油纳米乳液及微胶囊在产品性能上要优于其他两种均质工艺。本研究可为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产品的均质工艺选择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纳米乳液
微胶囊
均质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冯镇
刘馨
+6 位作者
张震
任双鹤
郭增旺
郭亚男
殷东
郭丽媛
王中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研究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建立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鉴定模型。采用喷洒法制备具有不同毒死蜱残留量的小麦样品,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建立因子化法、欧氏距离法的定性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定量预测模型。结...
研究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建立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鉴定模型。采用喷洒法制备具有不同毒死蜱残留量的小麦样品,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建立因子化法、欧氏距离法的定性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因子化法较欧氏距离法的定性判别率更高,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为5543.68~4643.72、7582.43~6510.28 cm^(−1),预处理方式为二阶导数+矢量归一化+5点平滑,判别率可达96%;偏最小二乘定量判别模型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范围为5543.68~4643.72、7582.43~6510.28 cm^(−1),预处理方式为消除常数偏移量,主成分数为7,交叉验证系数(R^(2))达到99.46、交叉验证均方残差(RMSECV)达到1.15,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关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1 mg/kg,能够实现对小麦毒死蜱农药残留量的准确判定。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化法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的判别率高达96%,能够实现对小麦毒死蜱农药残留的定性分析鉴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可以实现定量分析鉴定且重现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小麦
毒死蜱
欧式距离法
因子化法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均质工艺对制备鱼油微胶囊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4
1
作者
周麟依
任双鹤
郭亚男
樊乃境
江连洲
贾富国
王中江
刘军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临邑禹王植物蛋白有限公司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克东禹王大豆蛋白食品有限公司
黑龙江国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5,共7页
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医用食品专项计划)(2018YYSP021,2018YYSP026)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项目(LJNY201607)
+4 种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D0400402)
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项目(18QC50)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19QNRC001)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UNPYSCT-2018163)
哈尔滨市雏鹰计划项目(CY2019JH020004)。
文摘
本实验分别利用高压均质、空化射流和超声破碎3种均质方式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包裹的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并对纳米乳液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黏度、乳化产率及微胶囊形貌、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均质工艺对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空化射流工艺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小,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高,经过空化射流10 min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达87.44%,溶解度较高,微胶囊颗粒表面形态饱满、致密、无裂纹和空隙,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高压均质和超声破碎制得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大,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低,经过100 MPa高压均质和400 W超声破碎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分别为80.36%和78.64%,溶解度相较于空化射流差,微胶囊颗粒表面分别出现微孔和较大的孔洞,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均质工艺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空化射流均质工艺制备的鱼油纳米乳液及微胶囊在产品性能上要优于其他两种均质工艺。本研究可为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产品的均质工艺选择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鱼油
纳米乳液
微胶囊
均质工艺
Keywords
fish oil
nanoemulsion
microcapsule
homogenization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
10
2
作者
冯镇
刘馨
张震
任双鹤
郭增旺
郭亚男
殷东
郭丽媛
王中江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深圳中检联检测有限公司
黑龙江谱尼测试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1-277,共7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第67批面上资助(2020M672124)
中国博士后第14批特别资助(站中)(2021T140426)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
广东省科技特派员项目(GDKTP2020068700)。
文摘
研究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法建立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鉴定模型。采用喷洒法制备具有不同毒死蜱残留量的小麦样品,采集样品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并建立因子化法、欧氏距离法的定性预测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的定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因子化法较欧氏距离法的定性判别率更高,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为5543.68~4643.72、7582.43~6510.28 cm^(−1),预处理方式为二阶导数+矢量归一化+5点平滑,判别率可达96%;偏最小二乘定量判别模型构建条件的特征波段范围为5543.68~4643.72、7582.43~6510.28 cm^(−1),预处理方式为消除常数偏移量,主成分数为7,交叉验证系数(R^(2))达到99.46、交叉验证均方残差(RMSECV)达到1.15,实际值与预测值相关性良好,最低检测限为1 mg/kg,能够实现对小麦毒死蜱农药残留量的准确判定。以上结果表明,利用因子化法建立的定性分析模型的判别率高达96%,能够实现对小麦毒死蜱农药残留的定性分析鉴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可以实现定量分析鉴定且重现性较好。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小麦
毒死蜱
欧式距离法
因子化法
偏最小二乘法
Keywords
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wheat
chlorpyrifos
Euclidean distance
factorization method
partial least squares method
分类号
R155.5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均质工艺对制备鱼油微胶囊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周麟依
任双鹤
郭亚男
樊乃境
江连洲
贾富国
王中江
刘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小麦中毒死蜱农药残留测定方法的研究
冯镇
刘馨
张震
任双鹤
郭增旺
郭亚男
殷东
郭丽媛
王中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