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女子发式包髻考
1
作者 任佳欣 陈晨 张彬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139,共7页
包髻是中国古代十分流行的一种女子所使用的发型式样,其初见于五代,滋蔓于宋代。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中虽有相关讨论,但仅限于只言片语、含糊不清,存在诸多争议问题。经过初步考证,文章采用物质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宋代壁画、绘画等视觉图像... 包髻是中国古代十分流行的一种女子所使用的发型式样,其初见于五代,滋蔓于宋代。在中国古代服饰史中虽有相关讨论,但仅限于只言片语、含糊不清,存在诸多争议问题。经过初步考证,文章采用物质文化研究的方法,以宋代壁画、绘画等视觉图像资料为研究对象,并结合文献资料比对分析,考证了宋代女子发式包髻的定名与发展、佩戴人群与时尚传播,以及形制配饰和审美。从而探析宋代女子发饰包髻背后折射出的物质文化内涵,希望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对该发式进行学术关注,试图还原其在宋代的流行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包髻发式 命名与发展 形制 时尚传播 物质文化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韩城宋墓杂剧壁画人物服饰考论
2
作者 任佳欣 张彬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21,共10页
宋朝是杂剧艺术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杂剧服饰在此时期也形成了一定的穿戴范式,陕西韩城盘乐村西壁的杂剧壁画是目前考古发现宋时期唯一一个脚色完备、色彩丰富、服饰形制明确的图像材料。基于现有研究以服饰史的角度对其涉入较少,文... 宋朝是杂剧艺术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杂剧服饰在此时期也形成了一定的穿戴范式,陕西韩城盘乐村西壁的杂剧壁画是目前考古发现宋时期唯一一个脚色完备、色彩丰富、服饰形制明确的图像材料。基于现有研究以服饰史的角度对其涉入较少,文章旨在从杂剧服饰的穿戴范式与图像程式性出发,通过文献与图像、图像与图像的互证对比,深入分析韩城宋墓杂剧壁画中的人物服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杂剧服饰与脚色身份的辨析及其与宋人日常社会风尚和杂剧服饰文化特征的讨论。研究表明,杂剧壁画中脚色服饰的穿戴已形成一定的程式性,脚色身份从右到左依次为装孤、副末、副净、副净、末泥;杂剧服饰中的簪花与围肚均来源于宋人服饰审美风尚。此外,以诨裹为例的杂剧服饰奠定了后世戏曲服饰的滑稽逗乐的审美因子,为人们研究宋代杂剧服饰发展和演变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剧壁画 人物服饰 脚色名称 日常服饰 服饰时尚 服饰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杂剧人物服饰考论——以韩城宋墓壁画杂剧图为例
3
作者 张彬 任佳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0,共7页
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西壁杂剧壁画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个脚色完备、色彩丰富的杂剧演出画面。杂剧壁画人物服饰的形制风格多样且色彩丰富,其对宋杂剧服饰文化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壁画中杂剧脚色身份从左到右依次为末泥、副净、副... 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西壁杂剧壁画是目前考古发现的唯一一个脚色完备、色彩丰富的杂剧演出画面。杂剧壁画人物服饰的形制风格多样且色彩丰富,其对宋杂剧服饰文化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壁画中杂剧脚色身份从左到右依次为末泥、副净、副净、副末与装孤,其服饰穿戴具备一定的程式性特征;杂剧壁画中人物服饰总体上来源于宋人日常服饰,但由于宋杂剧表演形式的需要,其又在宋人日常服饰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创新;杂剧壁画中人物服饰与宋代服饰时尚存在明显互动,并深受其影响,凸显了宋杂剧服饰的独特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杂剧 宋墓壁画 人物服饰 日常服饰 服饰时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对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4
作者 齐锦凡 张军 +3 位作者 闫聪逊 王思慧 任佳欣 何文泽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24-30,共7页
为探究锌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以商麦5226和小偃15为试验材料,设定6个锌浓度梯度(ZnSO_(4)0、50、100、200、400、800mg/L),以0mg/L为对照(CK),测定各组萌发指标、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萌发指标方面,随着锌浓度的升高,... 为探究锌对小麦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以商麦5226和小偃15为试验材料,设定6个锌浓度梯度(ZnSO_(4)0、50、100、200、400、800mg/L),以0mg/L为对照(CK),测定各组萌发指标、生长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萌发指标方面,随着锌浓度的升高,2个品种小麦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锌浓度在100mg/L时,2个品种小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均较高。生长指标方面,随着锌浓度的上升,2个品种小麦的芽长、芽鲜重、芽干重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根长、根鲜重、根干重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生理指标方面,随着锌浓度的升高,2个品种小麦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增加,游离脯氨酸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综合来看,锌浓度在50~100mg/L时有利于商麦5226和小偃15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生长;锌浓度超过100mg/L时对小麦种子萌发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萌发参数 生长指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白术多糖复合物对免疫抑制模型小鼠的免疫功能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任杰 任佳欣 +4 位作者 马伟东 赵剑 成怡然 赵文娟 杜莎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82-86,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人参多糖与白术多糖复合使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00只体重接近的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T1~T5组为免疫抑制模型组,分别添加人参多糖[0.033 g/(只·d),T1组]、白术多糖[0.033 g/(只·d),T2组]、黄芪多糖[0.012 ... 试验旨在研究人参多糖与白术多糖复合使用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将300只体重接近的小鼠随机分为10组,其中T1~T5组为免疫抑制模型组,分别添加人参多糖[0.033 g/(只·d),T1组]、白术多糖[0.033 g/(只·d),T2组]、黄芪多糖[0.012 g/(只·d),T3组]、人参白术多糖复合物[0.016+0.01 g/(只·d),T4组]及生理盐水(0.7 mL/(只·d),T5组),试验结束前24 h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200 mg/kg BW。T6~T10组为正常饲喂组,添加物、添加剂量分别与T1~T5组一致,饲喂30 d。试验结束后测定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血清免疫指标以及血液中CD4+/CD8+值。结果显示:在免疫抑制模型中,与T5组相比,T4组可极显著提高小鼠平均日增重、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正常饲喂情况下,与T10组相比,T9组中显著提高小鼠平均日增重(P<0.05),极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P<0.01)。在免疫抑制模型中,与T5组相比,T4组可极显著提高IL-2、TNF-α含量和CD4+/CD8+值(P<0.01),显著提高IgG含量;正常饲喂情况下,与T10组相比,T9组显著提高IL-2、TNF-α、IgM含量和CD4+/CD8+值(P<0.05)。综上表明人参白术多糖复合使用在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功能和颉颃免疫抑制剂方面效果要优于单独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白术多糖复合物 免疫抑制 免疫器官指数 免疫血清指标 CD4+/CD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里江山图》的色彩特征及其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彬 任佳欣 +1 位作者 杨旭东 陈晨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3,共9页
青绿山水的绘画用色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观念,将其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为服装产品设计增添新创意。文章以宋代宫廷画家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图》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K-means算法提取画作色彩特征,同时,采用色彩网络模型以及... 青绿山水的绘画用色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观念,将其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可以为服装产品设计增添新创意。文章以宋代宫廷画家王希孟所作《千里江山图》为研究对象,基于改进K-means算法提取画作色彩特征,同时,采用色彩网络模型以及HSV映射模型完成了其色彩特征分析与搭配设计。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到最佳的配色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图案设计中,同时运用CLO3D进行服装的虚拟仿真与验证展示。实验结果表明:利用灰度直方图的聚类数目以及马氏距离的聚类确定的K值为8时,能够代表画作的色彩特征,并具有良好的设计应用效果,从而实现传统绘画中色彩的智能化提取,赋能传统绘画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里江山图 色彩特征 K-MEANS聚类 主色提取 服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食性蛋白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7
作者 任佳欣 遇世友 +1 位作者 许锡凯 王秀月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20-326,共7页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食品的保藏品质和包装要求的提高,研发绿色天然的食品包装膜成为了焦点,其中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的可食性蛋白膜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动物蛋白膜、植物蛋白膜、复合蛋白膜三种可食性蛋白膜的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食品的保藏品质和包装要求的提高,研发绿色天然的食品包装膜成为了焦点,其中无毒无害、环境友好的可食性蛋白膜已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概述了动物蛋白膜、植物蛋白膜、复合蛋白膜三种可食性蛋白膜的优缺点、制备方法和主要应用的食品领域,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可食性蛋白膜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的特点、作用和进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后续可食性蛋白膜的应用研究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未来随着制备工艺的不断优化,可食性蛋白膜有望向着多功能、智能化的方向更好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膜 可食性 食品包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蕊草愈伤组织离体培养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峰 黄燕芬 +3 位作者 曹永高 刘向阳 朱守引 任佳欣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1期19-23,共5页
以百蕊草的幼嫩茎及叶片为外植体,探讨百蕊草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离体培养的培养基适宜配方、pH值以及培养温度。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时间为酒精消毒118后升汞消毒8min;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 6-BA+0.1... 以百蕊草的幼嫩茎及叶片为外植体,探讨百蕊草外植体的最佳消毒时间、离体培养的培养基适宜配方、pH值以及培养温度。结果表明,最佳消毒时间为酒精消毒118后升汞消毒8min;愈伤组织诱导增殖的最佳培养基为MS+1 mg·L-1 6-BA+0.15mg·L-1NAA+0.1mg·L-1 2,4-D;最适pH值为5.8-6.0;最佳培养温度为2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食脉孢霉发酵麦麸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10
9
作者 许锡凯 辛嘉英 +3 位作者 任佳欣 韩烨 王广交 崔添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0-176,191,共8页
采用好食脉孢霉对小麦麸皮进行固态发酵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Box-Behnken探究发酵过程中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确定培养基的最佳发酵条件。... 采用好食脉孢霉对小麦麸皮进行固态发酵制备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通过单因素结合响应面法Box-Behnken探究发酵过程中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确定培养基的最佳发酵条件。同时对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和木聚糖酶活性进行测定,并研究发酵前后SDF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当发酵温度为29℃、接种量为11%(v/w)、含水量为74%(v/w)、发酵时间为83.5 h时SDF得率最高,为13.41%,比发酵前提高了1.05倍。发酵过程中纤维素酶活性与木聚糖酶活性均与SDF得率呈正相关。发酵后SDF溶解性、吸附葡萄糖能力、吸附胆固醇能力(pH=2和pH=7)和DPPH清除能力比发酵前分别提高了1.14、1.76、5.36、4.61和1.62倍,为麦麸SDF作为食品添加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好食脉孢霉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 可溶性膳食纤维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好食脉胞菌发酵过程中酶活性变化对麸皮阿魏酸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许锡凯 辛嘉英 +5 位作者 孙轶男 孙晓明 任佳欣 王广交 崔添玉 张嘉钰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2-77,共6页
添加不同的辅助性碳源(0.1 g/L)、氮源(0.2 g/L)诱导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小麦麸皮中总阿魏酸释放量的影响以及在发酵过程中阿魏酸酯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和总阿魏酸释放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总阿魏酸释... 添加不同的辅助性碳源(0.1 g/L)、氮源(0.2 g/L)诱导好食脉孢菌固态发酵小麦麸皮中总阿魏酸释放量的影响以及在发酵过程中阿魏酸酯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的活性和总阿魏酸释放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着发酵时间的增长,总阿魏酸释放量与3种酶活性均先提高后下降。当发酵到第3 d时,单独添加葡萄糖作为辅助性碳源、尿素作为辅助性氮源的培养基中,总阿魏酸释放量最高,分别为1.94 mg/g和1.67 mg/g,比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1.42倍和1.23倍。以葡萄糖和尿素为辅助性碳、氮源时,阿魏酸酯酶酶活有最高分别为8.33、10.77 U;以木聚糖和尿素为辅助性碳氮源时木聚糖酶酶活有最高,分别为7.06、6.84 U;以木聚糖和硫酸铵作为辅助性碳氮源的培养中,纤维素酶酶活有最高,分别为3.87、3.96 U。此外,总阿魏酸释放量的变化与3种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麸皮发酵过程中总阿魏酸的释放量与阿魏酸酯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呈正相关,与纤维素酶的活性呈负相关。由此可见,阿魏酸酯酶和木聚糖酶的酶活越强,越有利于麸皮中总阿魏酸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好食脉孢菌 阿魏酸酯酶 木聚糖酶 纤维素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同源四倍体诱导及其快繁体系构建的探讨
11
作者 黄燕芬 姜金仲 +2 位作者 朱守引 赵银 任佳欣 《种子》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3-157,共5页
为获得白术同源四倍体及构建其快繁体系,以白术无菌播种快繁芽苗为实验材料,用高压灭菌和抽滤灭菌的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以不同时间处理诱导白术同源四倍体。经形态解剖学观察和细胞学鉴定后扩繁构建同源四倍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采... 为获得白术同源四倍体及构建其快繁体系,以白术无菌播种快繁芽苗为实验材料,用高压灭菌和抽滤灭菌的不同浓度秋水仙素溶液,以不同时间处理诱导白术同源四倍体。经形态解剖学观察和细胞学鉴定后扩繁构建同源四倍体快繁体系。结果表明,采用抽滤灭菌的秋水仙素溶液浓度为0.15%,诱导时间16 h,芽苗成活率为38.17%,同源四倍体诱导率最高(11.72%)。白术同源四倍体试管植株的茎较粗,叶片浓绿,较大,变厚,平均气孔面积为二倍体的2.2倍,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量是二倍体的1.9倍;白术同源四倍体芽苗在MS+6-BA 1mg·L^-1+NAA 0.2 mg·L^-1+IBA 0.6 mg·L^-1培养基培养20 d,能以6.6倍的速率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 秋水仙素 四倍体诱导 倍性鉴定 快繁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