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无机抗菌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任书霞 李彦芳 +1 位作者 任瑞合 杨惠芳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3-85,共3页
以天然麦饭石为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液相离子交换反应,制备载锌麦饭石无机抗菌剂。对抗菌剂的抗菌性和耐久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Zn2+与载体的结合方式及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硝酸锌浓度为1.0 mol/L、搅拌时间6 h、反应... 以天然麦饭石为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液相离子交换反应,制备载锌麦饭石无机抗菌剂。对抗菌剂的抗菌性和耐久性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Zn2+与载体的结合方式及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硝酸锌浓度为1.0 mol/L、搅拌时间6 h、反应温度60℃时,制备的麦饭石抗菌剂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和耐久性。其原因主要在于该抗菌剂中的锌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均匀分布在麦饭石的部分孔道中,赋予该抗菌剂良好的抗菌性;而且Zn2+能从载体上持久地释放出来,从而保持了持久的抗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剂 麦饭石 载锌 抗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历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任书霞 田秀淑 李仕群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将磷铝酸盐水泥熟料(简称:PALC)掺入硅酸盐水泥(简称:PC)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磷铝酸盐水泥熟料掺量对改性硅酸盐水泥力学性能和水化历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磷铝酸盐水泥熟料掺量(外掺3%)可以加速改性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提... 将磷铝酸盐水泥熟料(简称:PALC)掺入硅酸盐水泥(简称:PC)对其进行改性,研究了不同磷铝酸盐水泥熟料掺量对改性硅酸盐水泥力学性能和水化历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磷铝酸盐水泥熟料掺量(外掺3%)可以加速改性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提高其早期和后期强度;但掺量过多,由于磷铝酸盐水泥水化较快,产生的水化产物较致密,这些致密的水化产物包裹在C3S、C2S等水泥颗粒的外层,阻止了其进一步的水化,使改性水泥出现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第二诱导期,从而使表现出较慢的水化速率和较低的早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铝酸盐水泥 改性硅酸盐水泥 力学性能 水化历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Al_2O_3-P_2O_5-SiO_2体系耐水性及其机理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任书霞 杨丹 张希清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7-41,共5页
通过对耐水性指数、力学性能及离子溶出浓度等参数的测定,以及运用XRD、SEM和压汞测孔法等手段,分析了CaO-Al_2O_3-P_2O_5-SiO_2体系的耐水性机理。结果表明,C-A-P-S体系的水化产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难溶,且其主要矿相LS.S有连续... 通过对耐水性指数、力学性能及离子溶出浓度等参数的测定,以及运用XRD、SEM和压汞测孔法等手段,分析了CaO-Al_2O_3-P_2O_5-SiO_2体系的耐水性机理。结果表明,C-A-P-S体系的水化产物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难溶,且其主要矿相LS.S有连续与水反应生成水化磷铝酸钙的特性,因而该体系硬化浆体在长期浸水的的情况下仍具有优异的孔结构,从而表现出良好的耐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水性 CaO—Al2O3-P2O5-SiO2体系 耐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硅酸盐水泥耐腐蚀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赵晋津 任书霞 +2 位作者 吕臣敬 卢雪 朱文华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年第2期88-91,共4页
研究了碳纳米管对硅酸盐水泥耐腐蚀性的影响,采用SEM和能谱对碳纳米管水泥的水化产物形貌进行测试,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入可以改善水泥净浆的抗酸性硫酸盐及盐酸侵蚀,当碳纳米管的掺量为0.1%时,水泥... 研究了碳纳米管对硅酸盐水泥耐腐蚀性的影响,采用SEM和能谱对碳纳米管水泥的水化产物形貌进行测试,并对改性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掺入可以改善水泥净浆的抗酸性硫酸盐及盐酸侵蚀,当碳纳米管的掺量为0.1%时,水泥净浆试件的抗腐蚀性最佳。在最佳掺量下,水泥净浆试件在浓度分别为5%的Na2SO4和HCl溶液中浸泡28 d的抗压强度较未掺杂碳纳米管试件分别提高了46.3%和56.8%,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60.3%和11.5%。初步分析碳纳米管的掺入可改善硅酸盐水泥耐腐蚀性的机理在于填充作用和桥联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硅酸盐水泥 硫酸盐侵蚀 盐酸侵蚀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混凝土表面性能的分形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希清 田秀淑 任书霞 《房材与应用》 2004年第3期32-34,共3页
利用分形方法研究粉煤灰与膨胀剂复合掺入到混凝土中对清水混凝土表面性能的影响。通过混凝土表面分形维数及表面平整度的研究,表明粉煤灰与膨胀剂的复合掺入对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和光泽度的改善效果是明显的;混凝土表面的分形维数一般在... 利用分形方法研究粉煤灰与膨胀剂复合掺入到混凝土中对清水混凝土表面性能的影响。通过混凝土表面分形维数及表面平整度的研究,表明粉煤灰与膨胀剂的复合掺入对混凝土表面平整度和光泽度的改善效果是明显的;混凝土表面的分形维数一般在2.0~2.1之间,混凝土表面越粗糙,其分形维数也越大,分形维数越接近于2.0,混凝土表面越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混凝土 分形 表面性能 粉煤灰 膨胀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SiO_2-ZrO_2复合膜的热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田秀淑 任书霞 王黔平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2-44,68,共4页
主要探讨了引入SiO_2和ZrO_2对Al_2O_3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DTA、XRD和SEM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0℃煅烧后的复合膜中,主晶相为γ-Al_2O_3和t-ZrO_2,SiO_2以无定形态存在,1200℃热处理后的复合膜中仍然没有发生γ-... 主要探讨了引入SiO_2和ZrO_2对Al_2O_3薄膜热稳定性的影响,并采用DTA、XRD和SEM等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0℃煅烧后的复合膜中,主晶相为γ-Al_2O_3和t-ZrO_2,SiO_2以无定形态存在,1200℃热处理后的复合膜中仍然没有发生γ-Al_2O_3向α-Al_2O_3的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SiO2-ZrO2 复合膜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混凝土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7
作者 胡瑞珍 田秀淑 任书霞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108-111,共4页
生态混凝土是一种既不破坏环境,又能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的新型特种混凝土。生态混凝土可分为环境友好型和生物相容型两类,主要应用在减轻环境负荷、植生、净化水质等方面;智能化、规模化、理论化、体系化... 生态混凝土是一种既不破坏环境,又能保护环境、实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具有积极作用的新型特种混凝土。生态混凝土可分为环境友好型和生物相容型两类,主要应用在减轻环境负荷、植生、净化水质等方面;智能化、规模化、理论化、体系化和集成化是21世纪生态混凝土的主要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 混凝土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质膨胀剂微胶囊对砂浆裂缝自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易松 王桐 +2 位作者 戴茂森 史金正 任书霞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4年第4期36-40,共5页
混凝土呈脆性、内部易产生细小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以氧化镁膨胀剂、硅质材料和水泥为囊芯,硅酸盐材料为囊壁,制备了四种粒径的镁质膨胀剂微胶囊。研究了各粒径微胶囊掺量对砂浆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强度恢复率和裂... 混凝土呈脆性、内部易产生细小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以氧化镁膨胀剂、硅质材料和水泥为囊芯,硅酸盐材料为囊壁,制备了四种粒径的镁质膨胀剂微胶囊。研究了各粒径微胶囊掺量对砂浆试件抗压强度的影响;以强度恢复率和裂缝面积修复率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微胶囊对砂浆裂缝自修复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对裂缝处自修复物质进行物相和形貌分析,探讨了自修复机理。结果表明,当微胶囊掺量不超过10%时,微胶囊的掺入提升了砂浆试件的抗压强度。当微胶囊掺量为10%、粒径为1.18~2.36mm、二次养护14 d时,宽度0.3 mm以下的裂缝完全修复,裂缝面积修复率达到100%,远高于空白组。结合XRD和SEM分析可知,裂缝修复的主要机理是裂缝中C-S-H凝胶、Ca(OH)_(2)、CaCO_(3)、AFt和Mg(OH)_(2)等高强、微膨胀物质大量生成,有效填充了裂缝空间,促进了裂缝的愈合,从而显著提升了砂浆的耐久性与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 自修复 氧化镁膨胀剂 微胶囊 抗压强度 面积修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光电调控钙钛矿量子点阻变存储性能 被引量:1
9
作者 任书霞 杨铮 +3 位作者 安帅领 孟婕 刘晓敏 赵晋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5-102,共8页
光电阻变存储器(RRAM)因其微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等优点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最有前途的竞争者。采用低温旋涂法合成具有绿色荧光的无机CsPbBr_(3)量子点(QDs)为阻变功能层,制备了高效光电调控的Ag/CsPbBr_(3) QDs/ITO RRAM器件... 光电阻变存储器(RRAM)因其微型化、集成化和多功能等优点成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中最有前途的竞争者。采用低温旋涂法合成具有绿色荧光的无机CsPbBr_(3)量子点(QDs)为阻变功能层,制备了高效光电调控的Ag/CsPbBr_(3) QDs/ITO RRAM器件。该器件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能和保持特性。在光照触发下,Ag/CsPbBr_(3) QDs/ITO器件的开关比(ON/OFF比)约为3.2×10^(3),较暗态增大了约24倍;写入电压(VSET)为2.88 V,较暗态降低了约13.3%。电场作用下Br−和Ag+双离子迁移形成混合导电细丝的通断是Ag/CsPbBr_(3) QDs/ITO器件阻变的主要机制。经光照激发作用,CsPbBr_(3) QDs薄膜内缺陷密度的减少促进光电流的增大,促进了Ag/CsPbBr_(3) QDs/ITO器件低阻态(LRS)阻值和VSET减小、进而提高器件ON/OFF比。高效光电调控全无机钙钛矿RRAM技术推动了高密度信息存储器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 光电调控 阻变存储器 CsPbBr_(3) 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rst-principles study of the 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 of a conductive filament in ZnO-based 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晶 董静雨 +3 位作者 任书霞 张礼勇 赵旭 陈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412-417,共6页
Oxygen vacanc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sistive switching. To date, a quantitative study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xygen vacancies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sistive switching has not yet been reported. In this stu... Oxygen vacancy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resistive switching. To date, a quantitative study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xygen vacancies and its effect on the resistive switching has not yet been reported.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ur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in Zn O-based resistive switching memory grown on a Pt substrate. We show that the oxygen vacancies prefer to be located in the Zn O(0001) plane, i.e. in the direction parallel to the film surface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 These oxygen vacancies drift easily in the film when a voltage is applied in the SET process and prefer to form a line defect perpendicular to the film surface. An isolated oxygen vacancy makes little contribution to the conductivity of Zn O,whereas the ordering of oxygen vacancies in the direction perpendicular to the film surface leads to a dramatic enhancement of the conductivity and thus forms conductive filaments. The semiconduct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ductive filaments are confirmed experiment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s resistive switching conductive filament oxygen-vacancy order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修复剂对混凝土裂缝自愈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朱梦龙 王心茹 +3 位作者 田周蕊 田思腾 朱枫 任书霞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2年第1期30-33,共4页
采用机械包覆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的海泡石基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剂,在优选修复剂掺量的基础上,分别从力学性能、裂缝修复效果和抗裂性等角度对混凝土自愈合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XRD技术对修复机理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当修复剂掺量... 采用机械包覆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无机的海泡石基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剂,在优选修复剂掺量的基础上,分别从力学性能、裂缝修复效果和抗裂性等角度对混凝土自愈合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XRD技术对修复机理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当修复剂掺量为6%或8%时,所制备胶砂试件的力学性能较优,且在此掺量下初始宽度为0.2 mm左右的预制裂缝能够得到完全恢复,混凝土大板出现裂缝的条数和开裂面积显著下降,抗裂性得到显著优化。裂缝内部和表层生成多种自愈合产物是实现修复和改善抗裂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 修复效果 无机修复剂 力学性能 抗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昱璋 吕乐乐 +6 位作者 马豪达 郭金峰 田虎 郑伟 葛龙甄 朱梦龙 任书霞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1年第5期43-47,共5页
混凝土内部存在肉眼不可见的微裂缝,不及时修复会扩展成宏观裂缝,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依据微膨胀、络合沉淀和碳化结晶理论研制了一种能有效修复混凝土微裂缝的新型自修复剂。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修复组分的最佳配比:络合组分∶调凝... 混凝土内部存在肉眼不可见的微裂缝,不及时修复会扩展成宏观裂缝,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依据微膨胀、络合沉淀和碳化结晶理论研制了一种能有效修复混凝土微裂缝的新型自修复剂。通过力学性能测试得到修复组分的最佳配比:络合组分∶调凝组分∶储水组分∶增塑组分∶密实组分=1.00∶0.25∶2.00∶3.37∶13.47,在此配比下的裂缝宽度分别由0.27 mm和0.12 mm实现完全修复,冻融循环200次时掺入修复剂后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比未掺加修复剂混凝土高10.8%,抗冻性得到显著优化。XRD和SEM分析显示,修复剂的掺入促进了Ca(OH)_(2)和Aft的生成,这些物质均匀分散在浆体中,使浆体结构更加密实,孔洞减少、强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修复剂 混凝土裂缝 抗压强度 强度恢复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Fe3O4多级孔结构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3
作者 唐灵芝 孙强 +3 位作者 孙师泽 李振华 杨惠芳 任书霞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磁性的ZnO@Fe3O4多级孔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ZnO@Fe3O4结构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采用N2吸附脱附(BET)分析其孔径分布,采用物理测试系统(PPMS)测定了其磁性。结果表明:所制备...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具有磁性的ZnO@Fe3O4多级孔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ZnO@Fe3O4结构的物相及微观形貌进行分析,采用N2吸附脱附(BET)分析其孔径分布,采用物理测试系统(PPMS)测定了其磁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O@Fe3O4结构仍属于纤锌矿,颗粒的粒度约20nm;整个结构的孔径分布范围较广,最大孔径达到了主要集中在20~100nm范围内,属于多级孔范畴。PPMS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多级孔结构具有铁磁性,最大饱和磁矩可达5.18em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磁性 多级孔结构 ZnO@Fe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无收缩地聚物的研制与性能研究
14
作者 曹海洋 王心茹 +5 位作者 葛龙甄 张相坤 谷浩阳 程秋礼 沈奥 任书霞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 2023年第5期37-41,36,共6页
当今碱激发工业固废制备的地聚物胶凝材料是最具潜力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绿色胶凝材料之一。筛选粉煤灰、矿渣和偏高岭土为前驱体,NaOH-水玻璃的混合液体为碱激发剂,高分子吸水性树脂(polymer absorbent resin,SAP)与复合膨胀剂为补偿... 当今碱激发工业固废制备的地聚物胶凝材料是最具潜力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绿色胶凝材料之一。筛选粉煤灰、矿渣和偏高岭土为前驱体,NaOH-水玻璃的混合液体为碱激发剂,高分子吸水性树脂(polymer absorbent resin,SAP)与复合膨胀剂为补偿收缩材料,制备了一种力学性能优异且体积无收缩的地聚物,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手段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当水固比为0.32、碱含量为12%、水玻璃模数为1.3及复合型膨胀剂掺量为6%时,所制备的地聚物力学性能最好,具备高早期强度的功能;硬化24 h后体积无收缩,膨胀率为0.02%;此时地聚物浆体流动性较大,无泌水现象,结石率高。究其原因在于水化产物中网络状的N-A-S-H凝胶与C-A-S-H凝胶以及少量CaCO_(3)晶体相互交织,形成致密的结构提高了体系的力学性能,而膨胀剂生成的针棒状AFt和少量Ca(OH)_(2)晶体补偿收缩的同时,也具有增强功能。本工作可为绿色新型建筑材料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 地聚物 无收缩 强度 复合膨胀剂 高分子吸水性树脂(S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