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相关法的井间连通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刘世界 赵俊 +2 位作者 段宝江 宣涛 仲米剑 《油气井测试》 2017年第3期36-38,共3页
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映了流体在井间的流动能力好坏,是油(气)藏工程评价的重要参数。从渗流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灰色理论,推导和验证了灰色关联度计算井间连通性的可行性;采用渤海油田某油藏的生产动态资料,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了注、... 井间动态连通性反映了流体在井间的流动能力好坏,是油(气)藏工程评价的重要参数。从渗流力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灰色理论,推导和验证了灰色关联度计算井间连通性的可行性;采用渤海油田某油藏的生产动态资料,使用灰色关联度方法,计算了注、采井间动态数据的相关性,通过它们的相关性大小定量评判了井间连通程度的强弱和水驱油效果的好坏。结果表明:灰色关联度能有效评价井间连通性,并对水驱效果评价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连通性 灰色关联度 水驱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盆地曲塘次凹阜宁组三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仲米剑 刘喜杰 +5 位作者 万欢 刘玉明 逄建东 郭清正 石雪峰 葛岩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46,I0003,I0004,共13页
曲塘次凹阜宁组三段(阜三段)是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储层。利用粒度分析、X线衍射、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等方法,结合测井资料、沉积类型、孔隙结构、成岩演化等,研究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提出适合研究区生产实际的储层... 曲塘次凹阜宁组三段(阜三段)是苏北盆地海安凹陷增储上产的重要储层。利用粒度分析、X线衍射、铸体薄片、压汞实验等方法,结合测井资料、沉积类型、孔隙结构、成岩演化等,研究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提出适合研究区生产实际的储层分类评价标准,并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阜三段储层为中孔、超低—特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隙、颗粒溶蚀孔隙;喉道对储层渗流能力控制明显,当0.400μm<孔喉半径<1.000μm时,对渗透率的贡献最大;平均孔喉半径、排驱压力、相对分选因数可作为储层分类评价的参考依据。阜三段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原始孔隙度保存较少,胶结作用较强且微孔率较高,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对储层的物性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因素。储层主控因素表现为受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控制,坝砂的储集物性及含油性相对优越于滩砂的。曲塘次凹阜三段储层可划分为4类,其中Ⅰ、Ⅱ类储层处于坝砂沉积相带,物性较好,孔隙度大于16.00%,渗透率大于0.40×10^(-3)μ ^(2),孔隙结构条件相对优越,平均孔喉半径大于0.100μm,排驱压力小于1.50 MPa,粒间孔、粒内溶蚀孔隙较为发育,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和主要勘探目标。该结果对研究区下一步勘探部署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成岩演化 储层评价 阜三段 曲塘次凹 苏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延安组10段沉积相特征——以吴起地区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仲米剑 郭清正 葛岩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174-175,共2页
以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开展吴起地区侏罗系延安组10段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吴起地区侏罗系延安组10段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河道砂坝与河道间泛滥平原沉积。储层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垂向上砂体叠置分布,储层砂体较厚,累计厚度... 以测井相分析为基础,开展吴起地区侏罗系延安组10段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吴起地区侏罗系延安组10段主要为辫状河沉积,发育辫状河道砂坝与河道间泛滥平原沉积。储层砂体的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垂向上砂体叠置分布,储层砂体较厚,累计厚度最多可达60m~7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地区 延安组 沉积相 砂体展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影响因素及“三元”耦合控制作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葛岩 万欢 +2 位作者 黄志龙 潘新志 仲米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23,共7页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当前页岩气储层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单一影响因素的总结。从岩石学、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角度,总结不同类型页岩及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成因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页岩在经历了...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是当前页岩气储层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单一影响因素的总结。从岩石学、沉积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的角度,总结不同类型页岩及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成因及差异。结果表明:不同沉积环境下形成的页岩在经历了一系列后生成岩改造及烃源岩热演化的影响后,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表现出极大差异。沉积环境决定微观孔隙形成的物质基础,如页岩中总有机碳、脆性矿物和粘土矿物的含量;成岩演化不同阶段微观孔隙结构的类型和发育程度各不相同;有机质热演化对微观孔隙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随着成熟度增加,有机质孔大量形成,粘土矿物的转化使储层的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发生变化。在多因素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沉积环境、成岩演化和热演化对微观孔隙结构的"三元"耦合控制作用,并分析不同演化阶段其主要的控制端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微观孔隙结构 沉积环境 成岩演化 “三元”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兴地区致密砂岩储层流体敏感性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周龙刚 葛岩 +3 位作者 仲米剑 胡云亭 刘喜杰 胡杨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8-14,共7页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纵向上多套成藏,各类敏感性伤害率不同,不同地层间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合X-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及敏感性实验开展了储层流体敏感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受岩石矿物组分、储层物性影... 临兴地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纵向上多套成藏,各类敏感性伤害率不同,不同地层间敏感性也存在差异。综合X-衍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及敏感性实验开展了储层流体敏感性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受岩石矿物组分、储层物性影响,研究区储层水敏、盐敏普遍较强,纵向上不同储层间酸敏、碱敏呈相反变化趋势;微观上储层敏感性受黏土矿物类型、含量、孔隙结构影响,水敏伤害主要受伊/蒙混层影响,酸敏和碱敏伤害率与绿泥石、高岭石含量呈正相关,随孔隙结构变差,搭桥式自生矿物易运移堵塞小孔喉储层产生伤害;宏观上储层敏感性受沉积微相变化及成岩作用的强弱控制,优势沉积微相水动力强,碎屑组分含量高,黏土矿物含量低,孔隙连通性好,速敏、水敏均较弱。依据成岩作用、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将研究区储层成岩相划分为四类,其中硅质胶结粒间孔成岩相(Ⅰ类)、长石溶蚀孔成岩相(Ⅱ类)敏感性相对较弱,是研究区优质储层类型。纵向上不同地层、不同成岩相敏感性差异可为储层保护措施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流体敏感性 控制因素 成岩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