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历史对逻辑的批判——斯密与李斯特经济学说的比较
被引量:2
- 1
-
-
作者
仲济垠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96-99,95,共5页
-
文摘
在世界经济学说史上,斯密的名声与历史影响不知要高出李斯特多少倍,就在他们各自的有生之年里,斯密的荣耀与成功也和李斯特命运的悲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却要在这里委屈巨人来和一个侏儒比较,但本文实在无意贬低巨人的地位,只是更侧重于为人们所忽视的侏儒。
-
关键词
李斯特
斯密
经济学说史
重商主义
政治经济学
资本主义
批判
国民财富
历史影响
国家利益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工资和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
- 2
-
-
作者
仲济垠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9-32,共4页
-
文摘
工资和社会保障是紧密相联的两大收入分配领域。工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建构成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也许没有哪两项改革要比工资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建更需要同步配套进行了。不实行全额付酬工资,就不可能让职工自我保障,降低单位保障水平;同样,不建立新型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不可能真正实行效率工资制度。
-
关键词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资金
社会保障改革
工资改革
收入分配
工资体制
体制改革
收入差距
分配领域
工资水平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我国投资需求形成的制度基础分析
- 3
-
-
作者
仲济垠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
-
出处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7-12,共6页
-
文摘
在我国,投资需求是牵动投资扩张的最积极因素。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这种情况,以至人们称之为“投资饥饿症”。这种生物病理学的比喻,也许恰当描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抑制不住的投资过旺现象,但却没有从经济理论上分析清楚投资需求的形成过程。本文则试图通过对我国公营部门投资需求形成特征的分析,揭示出一些制度性的导致投资膨胀的原因。
-
关键词
投资需求
资产
制度性
投资水平
投资扩张
经济增长目标
经济体系
改革以来
投资成本
主导地位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我国的工资波动简析
- 4
-
-
作者
仲济垠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
-
出处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12-14,共3页
-
文摘
我国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已连续两年下降,今年能否转为上升尚很难说。总结一下工资波动的历史经验,对于正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处境也许会有所启示。
-
关键词
工资水平
波动
历史经验
经济
-
分类号
F249.24
[经济管理—劳动经济]
-
-
题名投资导向结构的生命周期与投资理论
- 5
-
-
作者
仲济垠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
出处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1989年第6期67-69,63,共4页
-
文摘
一、模型不是现实经济学家设计了两种投资决定的方式,一是市场模型,一是计划模型。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和科学完善的计划下,投资水平都会被确定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不会持久性地过高或过低,短暂的波动会很快恢复平衡。这两种理想分别是古典资本主义和传统的社会主义所致力以求的。但现实,既远离理想的市场模型,又远离理想的计划模型,而处于某种中间状态。
-
关键词
投资
投资理论
-
分类号
F832.48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论经济体系的投资吸收能力
- 6
-
-
作者
李晓帆
仲济垠
-
出处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90年第2期51-55,共5页
-
文摘
经济体系的投资吸收能力,是指经济体系在一定时限中能够有效吸纳投资(价值量与实物量的统一)的容量,一般说来,投资需求可以通过财政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投资供给也可以由改变国际收支状况得到增减;而经济体系对投资的吸收能力则属于在短期内相对稳定的慢变量。
-
关键词
投资需求
经济体系
吸收能力
国际收支状况
货币政策
投资供给
相对稳定
实物量
-
分类号
F832.48
[经济管理—金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