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西准噶尔庙尔沟岩体的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胡洋 王居里 +3 位作者 王建其 杨猛 袁攀 令伟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5-522,共18页
新疆西准噶尔庙尔沟岩体侵入于早中石炭世海相火山-沉积建造中,主体由碱长花岗岩组成,局部分布有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脉。碱长花岗岩及岩脉高硅、富碱、贫钙,里特曼指数(δ)=2.17~2.98,A/CNK=0.96~1.03,A/NK=1.08~1.13,为准铝质-弱... 新疆西准噶尔庙尔沟岩体侵入于早中石炭世海相火山-沉积建造中,主体由碱长花岗岩组成,局部分布有紫苏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脉。碱长花岗岩及岩脉高硅、富碱、贫钙,里特曼指数(δ)=2.17~2.98,A/CNK=0.96~1.03,A/NK=1.08~1.13,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其富集LILEs(Rb、U、K、Th),相对亏损HFSEs(Nb、Ta、P、Ti)和Ba、Sr等,以及强烈Eu负异常,过渡族地幔相容元素Cr、Ni含量低,U、Th、Pb等地壳富集元素含量较高。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370~0.70541,εNd(t)=+4.10^+6.79,tDM=0.57~0.99Ga。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09±1.4Ma,表明岩体碱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紫苏花岗岩的SiO 2含量为60.88%~62.06%,Al2O3含量为15.50%~15.72%,里特曼指数(δ)=2.59~2.77,A/CNK=0.86~0.88,A/NK=1.50~1.53,为准铝质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渡的花岗岩,相对富集LREE(Rb、U、K、Th),而亏损HREE(Nb、Ta、P、Ti)和Sr,以及较显著的Eu负异常,过渡族地幔相容元素Cr、Ni含量低,U、Th、Pb等地壳富集元素含量较高。Sr、Nd同位素组成:(87Sr/86Sr)i=0.70382~0.70388,εNd(t)=+6.67^+6.98,tDM=0.59~0.62Ga。锆石LA-ICP-MS U-Pb定年研究获得锆石U-Pb年龄为302.1±2.1Ma,表明岩体紫苏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综合庙尔沟岩体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年代学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庙尔沟岩体碱长花岗岩及岩脉为A2型花岗岩,紫苏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且它们是可能来自同一个岩浆源区,属于西准噶尔后碰撞阶段的岩浆活动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后碰撞 庙尔沟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谢米斯台地区首次发现自然铜矿化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居里 王建其 +3 位作者 安芳 杨猛 宋子升 令伟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1-374,共4页
首次在新疆谢米斯台地区玄武岩中发现自然铜矿化,伴生自然银。同时在区内酸性次火山岩中发现黄铜矿、斑铜矿矿化。自然铜矿化主要发育于蚀变玄武岩及其中的晚期热液脉中,矿化与绿帘石化、碳酸盐化、葡萄石化、沸石化、硅化等关系密切。... 首次在新疆谢米斯台地区玄武岩中发现自然铜矿化,伴生自然银。同时在区内酸性次火山岩中发现黄铜矿、斑铜矿矿化。自然铜矿化主要发育于蚀变玄武岩及其中的晚期热液脉中,矿化与绿帘石化、碳酸盐化、葡萄石化、沸石化、硅化等关系密切。初步研究表明,区内自然铜、自然银矿化与火山热液作用有关,属于火山岩型;黄铜矿、斑铜矿矿化属于斑岩型。谢米斯台地区可能存在多种铜矿化类型,有望取得铜矿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铜 谢米斯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谢米斯台地区斑岩型铜矿化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居里 王建其 +3 位作者 胡洋 涂一安 王敏 令伟伟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5-398,共4页
继在新疆谢米斯台地区玄武岩中发现自然铜矿化后,在谢米斯台地区中-酸性次火山岩中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斑岩型铜矿化。原生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斑铜矿。斑岩型铜矿化主要发育于蚀变的英安斑岩、流纹斑岩和安山玢岩中,矿化岩石... 继在新疆谢米斯台地区玄武岩中发现自然铜矿化后,在谢米斯台地区中-酸性次火山岩中发现具有一定规模的斑岩型铜矿化。原生硫化物主要为黄铜矿、黄铁矿和斑铜矿。斑岩型铜矿化主要发育于蚀变的英安斑岩、流纹斑岩和安山玢岩中,矿化岩石中发育强烈的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硅化,局部发育泥化。区内斑岩型铜矿化的发现,表明新疆谢米斯台地区存在两种类型铜矿化,有望取得铜矿找矿新突破。矿化次火山岩及其下部的浅成侵入体可能是区内斑岩型铜矿床找矿评价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矿化 谢米斯台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尔鲁克地区石屋岩体的成因: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3
4
作者 胡洋 王居里 +1 位作者 王建其 令伟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01-617,共17页
新疆巴尔鲁克地区石屋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组成。本文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等研究,探讨其构造背景、岩石成因和成矿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石屋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为322.1... 新疆巴尔鲁克地区石屋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组成。本文通过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等研究,探讨其构造背景、岩石成因和成矿意义。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石屋石英闪长玢岩的成岩年龄为322.1±1.5Ma,石英闪长岩的形成年龄为322.4±1.5Ma,二者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石屋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Mg~#为32.4~57.2,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且富集轻稀土((La/Yb)N=2.36~6.04),Eu异常不明显,相对富集LILEs等,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Sr-Nd-Pb-Hf同位素显示:样品具有低的ISr值(0.7036~0.7045),正εNd(t)值(+4.61^+7.03),年轻的tDM1年龄(0.59~0.78Ga),初始铅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i=18.173~18.450,(^(207)Pb/^(204)Pb)i=15.542~15.562,(^(208)Pb/^(204)Pb)i=37.830~38.036,锆石εHf(t)值为+4.5^+15.3,t_(DM2)=0.36~0.62Ga。综合石屋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认为石英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岩源区相同,它们均形成于晚石炭世早期俯冲背景下的岛弧环境,可能是在亏损玄武质岩浆(俯冲板片脱水交代地幔楔产生的上涌岩浆)底侵作用下,新生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并有部分玄武质岩浆加入,发生混合、侵位的产物。石屋岩体的形成环境及其岩浆演化过程可能有利于区内斑岩型铜矿化,其含矿性值得做进一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岛弧 岩石成因 石屋 巴尔鲁克地区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尔鲁克地区加曼铁列克得岩体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胡洋 王居里 +1 位作者 王建其 令伟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4-614,共21页
本文对新疆巴尔鲁克地区加曼铁列克得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类型、构造背景和岩石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3l8.2±3.6Ma,... 本文对新疆巴尔鲁克地区加曼铁列克得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岩石类型、构造背景和岩石成因。LA—ICP.MS锆石u.Pb定年表明,花岗闪长岩的成岩年龄为3l8.2±3.6Ma,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高硅、富钠,碱含量中等,Mg介于53.9—56.6,属于准铝质钙碱性花岗岩类(A/CNK=0.91—0.97),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且富集轻稀土(LaN/YbV=8.55—10.10),Eu异常不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同位素特征显示,岩石具有低k值(0.70382—0.70424)、正εNd(t)值(+6.96-+7.74),年轻的tDM1值为0.74~0.61Ga,锆石εHf(t)值为+12.6-+14.7,tDM2为519—396Ma。综合地质、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认为加曼铁列克得花岗闪长岩为未分异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晚石炭世俯冲背景下的岛弧环境,可能是由流体参与的新元古代玄武质洋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楔形地幔物质的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岛弧 岩石成因 加曼铁列克得岩体 巴尔鲁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