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入实习点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效果好
1
作者 廖冬青 代金祥 刘荣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7年第2期34-36,共3页
为了进一步开创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新局面,探索适应新时期特点的毕业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子,把毕业生分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去年,我们就如何深入毕业生实习点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主动... 为了进一步开创毕业生分配工作的新局面,探索适应新时期特点的毕业生思想教育的新路子,把毕业生分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去年,我们就如何深入毕业生实习点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1)主动要求到边疆和我省山区县工作的毕业生比往年多、超过计划的22%,完成了边远山区的派遣任务。(2)学生自愿分配的比率由1985年的89%提高到95%。(3)专业思想问题较多、分配方案较差的农业技术师范系也做到了百分之百服从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 教育效果 实习点 边远山区 毕业分配 职业理想 社会调查 沟通思想 说教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建设》课程怎么上?
2
作者 熊国忠 代金祥 +1 位作者 王金洲 舒先林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4年第5期6-8,共3页
为了增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下简称《社建》)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我们首先改革了“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消极被动地跟着听,考试背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一举采用启发式,少讲精讲,这样沟通了讲台与学生之间,课堂与社... 为了增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下简称《社建》)课程的吸引力和时代感,我们首先改革了“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上课满堂灌,学生消极被动地跟着听,考试背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一举采用启发式,少讲精讲,这样沟通了讲台与学生之间,课堂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激发了教学对象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融讲授内容、课堂讨论、电化教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于一体的”新的教学模式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课程 《社建》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课堂教学 电化教学 教学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 课堂讨论 传统教学模式 主体参与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