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具有疏水性强、难降解、迁移能力强等特性,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可能影响土壤生态系统,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并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较多有关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环境行...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具有疏水性强、难降解、迁移能力强等特性,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可能影响土壤生态系统,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并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较多有关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环境行为、生态效应等的研究,人们对微塑料的了解日益增加,但目前对土壤微塑料的研究与认知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并整理了近五年的国内外土壤微塑料研究进展及热点。目前,土壤微塑料主流的分离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依据目标微塑料的类型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各种检测方法也各有优劣势。土壤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地膜使用、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污泥利用、大气沉降等,赋存特征主要关注微塑料的丰度、形态、颜色、尺寸和表面特性等。环境行为方面,土壤微塑料的(非)生物降解以及迁移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土壤塑料际(Plastisphere)是近年新兴的研究方向。生态效应方面,土壤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动物、农作物等均有一定影响,且效应与微塑料的类型、粒径、浓度等密切相关。土壤微塑料的污染防控和修复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寻找传统塑料替代品、推动农用薄膜治理、加强对有机肥的施用管理和对污泥的处理处置,从源头上控制进入土壤的微塑料总量。最后,基于目前亟待突破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展开更多
文摘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具有疏水性强、难降解、迁移能力强等特性,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可能影响土壤生态系统,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并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较多有关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环境行为、生态效应等的研究,人们对微塑料的了解日益增加,但目前对土壤微塑料的研究与认知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并整理了近五年的国内外土壤微塑料研究进展及热点。目前,土壤微塑料主流的分离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依据目标微塑料的类型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各种检测方法也各有优劣势。土壤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地膜使用、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污泥利用、大气沉降等,赋存特征主要关注微塑料的丰度、形态、颜色、尺寸和表面特性等。环境行为方面,土壤微塑料的(非)生物降解以及迁移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土壤塑料际(Plastisphere)是近年新兴的研究方向。生态效应方面,土壤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动物、农作物等均有一定影响,且效应与微塑料的类型、粒径、浓度等密切相关。土壤微塑料的污染防控和修复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寻找传统塑料替代品、推动农用薄膜治理、加强对有机肥的施用管理和对污泥的处理处置,从源头上控制进入土壤的微塑料总量。最后,基于目前亟待突破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