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微塑料的来源、检测方法及赋存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代祎炜 刘欣颖 +4 位作者 王雲凤 金智扬 蔡家辉 李梦曦 彭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6-140,共15页
微塑料是粒径小、来源广、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的新污染物。它们可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土壤环境中,破坏土壤结构,并对植物、微生物等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土壤微塑料的来源,检测其种类与丰度,评估土壤微塑料污染程度... 微塑料是粒径小、来源广、比表面积大、化学性质稳定的新污染物。它们可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土壤环境中,破坏土壤结构,并对植物、微生物等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土壤微塑料的来源,检测其种类与丰度,评估土壤微塑料污染程度,以保障土壤环境安全。在介绍土壤微塑料主要来源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常用的土壤微塑料的分离、除杂方法和检测技术,并从检测精度、所需时间以及处理技术复杂程度等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同时,对土壤微塑料的赋存特征进行归纳与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塑料 分离 检测 赋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微塑料研究进展与热点:基于Web of Science的文献计量分析
2
作者 王雲凤 金智扬 +3 位作者 刘欣颖 蔡家辉 代祎炜 彭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5年第10期18-38,共21页
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具有疏水性强、难降解、迁移能力强等特性,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可能影响土壤生态系统,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并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较多有关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环境行... 新型环境污染物微塑料具有疏水性强、难降解、迁移能力强等特性,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可能影响土壤生态系统,还可能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并被广泛研究。目前已有较多有关微塑料的赋存特征、环境行为、生态效应等的研究,人们对微塑料的了解日益增加,但目前对土壤微塑料的研究与认知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统计并整理了近五年的国内外土壤微塑料研究进展及热点。目前,土壤微塑料主流的分离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依据目标微塑料的类型和研究目的进行选择,各种检测方法也各有优劣势。土壤微塑料主要来源于地膜使用、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污泥利用、大气沉降等,赋存特征主要关注微塑料的丰度、形态、颜色、尺寸和表面特性等。环境行为方面,土壤微塑料的(非)生物降解以及迁移是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土壤塑料际(Plastisphere)是近年新兴的研究方向。生态效应方面,土壤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动物、农作物等均有一定影响,且效应与微塑料的类型、粒径、浓度等密切相关。土壤微塑料的污染防控和修复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寻找传统塑料替代品、推动农用薄膜治理、加强对有机肥的施用管理和对污泥的处理处置,从源头上控制进入土壤的微塑料总量。最后,基于目前亟待突破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塑料 分离检测 环境行为 生态效应 污染防控 塑料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