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干湿环境演变与地区生态建设优势气候背景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代海燕 李丹 +2 位作者 娜日苏 陈素华 都瓦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45-752,共8页
通过内蒙古地区近46 a降水和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度在气温突变前后的倾向率和差值变化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干湿环境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在气温突变前"东增西减",突变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46 a降水... 通过内蒙古地区近46 a降水和潜在蒸散量以及湿润度在气温突变前后的倾向率和差值变化分析,得出该区域主要植被类型干湿环境演变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降水在气温突变前"东增西减",突变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46 a降水倾向率增加区域主要集中在呼伦贝尔市东部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大部地区;潜在蒸散量在气温突变前呈减少趋势,突变后有增加趋势,突变后潜在蒸散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内蒙古46 a潜在蒸散量倾向率大部地区偏小,偏大区域仅存在于中东部偏北地区,气温突变后全区大部地区存在明显的"蒸发悖论";大兴安岭西麓和乌兰察布市以西地区突变后湿润度增加明显,暖湿的气候环境有利于当地植被建设和生态恢复,内蒙古东南部、呼伦贝尔草原和锡林郭勒盟草原区有暖干化趋势,上述草原区存在潜在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气候变化 降水量 潜在蒸发量 湿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6年毛乌素沙地和科尔沁沙地潜在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代海燕 梁显丽 +2 位作者 宝秋利 边玉明 都瓦拉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3,27,共7页
近46a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毛乌素沙地乌审旗ET0处于显著下降的趋势,降水量微弱上升,地区暖湿化趋势明显;科尔沁沙地奈曼旗ET0呈逐渐上升趋势,降水量微弱减少,有弱的暖干化趋势。毛乌素沙地乌审旗ET0与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温... 近46a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毛乌素沙地乌审旗ET0处于显著下降的趋势,降水量微弱上升,地区暖湿化趋势明显;科尔沁沙地奈曼旗ET0呈逐渐上升趋势,降水量微弱减少,有弱的暖干化趋势。毛乌素沙地乌审旗ET0与风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负相关,且仅与最低温度达到显著水平;科尔沁沙地奈曼旗ET0与温度变化趋势一致,ET0与最高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贡献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毛乌素沙地乌审旗ET0,风速的贡献率为58.53%,温度的整体贡献率为39.98%;而对于科尔沁沙地奈曼旗ET0,风速的贡献率为38.81%,温度的整体贡献率为56.99%。影响内蒙古东西部两大沙地ET0的主要气象因子差异明显,西部区毛乌素沙地主要受风速的影响,而东部区科尔沁沙地则主要受温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科尔沁沙地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分生物量分配格局受密度影响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代海燕 张秋良 +1 位作者 魏强 郭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514-4516,共3页
[目的]了解大青山林分的结构和密度对不同林分生物量的响应情况。[方法]采用伐倒样树法和直接收获法,对大青山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青山林地总生物量以落叶松林最高,为52 225.4 kg/hm2,其次是... [目的]了解大青山林分的结构和密度对不同林分生物量的响应情况。[方法]采用伐倒样树法和直接收获法,对大青山油松、落叶松人工林和白桦天然次生林的生物量进行测定。[结果]大青山林地总生物量以落叶松林最高,为52 225.4 kg/hm2,其次是油松人工林(34 869.0 kg/hm2)和白桦林(26 378.9 kg/hm2);灌木层以白桦林生物量最大,达到3 251~4 160 kg/hm2;草本层油松林中生物量相对较大,达369.3~1 146.9 kg/hm2,其次为白桦林和落叶松林。25年生落叶松在1050.6~1 700.8株/hm2密度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其干材生物量所占比例明显增加,30年生油松在密度1 525~3 875株/hm2范围内随密度增加各器官生物量都有增加的趋势。[结论]不同密度对落叶松人工林树枝生物量和草本生物量在0.05水平上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生物量 油松 白桦 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1981-2010年干湿气候类型和净第一性生产力演变 被引量:5
4
作者 代海燕 都瓦拉 +2 位作者 王晓江 李丹 苏东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22-226,共5页
为了更好服务于内蒙古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地区大气候背景的演变过程。运用徐文铎湿润指数划分了内蒙古地区的干湿气候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内蒙古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亚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分别为343 090,388 035,41... 为了更好服务于内蒙古地区生态建设,提供地区大气候背景的演变过程。运用徐文铎湿润指数划分了内蒙古地区的干湿气候类型,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内蒙古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亚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分别为343 090,388 035,411 819km^2;2001—2010年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是20世纪90年代面积的1.3倍;半湿润区+湿润区面积减少了0.5倍,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下降。干湿气候类型与历年降水量分布图对比显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面积与200mm降水量分布线对应;湿润区在东北地区与400 mm分布线接近;分布最广的半干旱区受温度和降水综合影响较多,与雨量带分布无明显关系。1981—2010年,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降水量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地区净第一性生产力(NPP)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30 0,而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只有-0.270 0。年代际NPP在2001—2010年下降明显,从西北到东南阶梯式降低,受影响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呼伦贝尔市西部的典型草原和温性草甸草原,赤峰市和通辽市也下降明显;总趋势是东部区下降明显,西部区波动变化,整体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气候变化 湿度指数 气候类型 净第一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水分监测指标修订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代海燕 吴建华 +3 位作者 贾成朕 都瓦拉 杨丽萍 陈素华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4-279,共6页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在墒情评估中引入土壤有效水下限概念,提出单站单标准的墒情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内蒙古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凋萎湿度和田间持水量整体偏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区、河套地区和阴山山脉,相对偏低区域主要在... 为了准确评估土壤水分盈亏状况,在墒情评估中引入土壤有效水下限概念,提出单站单标准的墒情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内蒙古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凋萎湿度和田间持水量整体偏高,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区、河套地区和阴山山脉,相对偏低区域主要在锡林郭勒盟和西部区,偏低区土地类型以草原和荒漠区为主。整体来看,相对凋萎湿度东部高于中西部,东部偏南最高;相对凋萎湿度(6.57%~55.15%)波动较大,在田间持水量至相对凋萎湿度之间根据等间距划分得到二类、三类墒情上限范围为68.86%~85.05%和37.71%~70.07%,地区间墒情标准等级差异较大,二、三类墒情从地理位置来看,东部区>中部区>西部区>锡林郭勒盟草原区,从土地利用分区来看,农林区域要明显大于草原区,其中内蒙古中西部的乌兰察布—土默川农业区、阴山丘陵农业区、河套灌区要明显高于周边草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土壤墒情 单站单标准 相对凋萎湿度 田间持水量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干湿气候类型评价方法在内蒙古地区应用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代海燕 杨丽萍 +2 位作者 武艳娟 朝鲁门 李丹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5-1102,共8页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和徐文铎湿润指数(HI)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两种干湿气候类型划分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和亚(半)湿润区,其余气候类型地域分布比较一致。其年代变化的共同点是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逐年增加,亚(...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PER)和徐文铎湿润指数(HI)在内蒙古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两种干湿气候类型划分差异主要体现在半干旱和亚(半)湿润区,其余气候类型地域分布比较一致。其年代变化的共同点是半干旱区+干旱区+极干旱区面积逐年增加,亚(半)湿润区+湿润区面积逐年减少。PER分类与降水量分布规律明显,而HI分类更多体现了温度和降水的综合影响。在考虑下垫面特征的情况下,徐文铎湿润指数更符合内蒙古地区干湿气候带划分。30 a温度与降水相关分析表明:温度呈显著增加趋势,而降水的下降趋势属正常气候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Holdridge可能蒸散率 热量指数 湿度指数 干湿气候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 被引量:110
7
作者 巍强 张秋良 +1 位作者 代海燕 郭鑫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115,共5页
对内蒙古大青山4种林地类型的土壤特性、凋落物持水量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地间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较大,容重大小依次为油松人工林>虎榛子灌丛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总孔隙大小依次为... 对内蒙古大青山4种林地类型的土壤特性、凋落物持水量及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林地间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差异较大,容重大小依次为油松人工林>虎榛子灌丛林>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总孔隙大小依次为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虎榛子灌丛林>油松人工林;②林地间凋落物蓄积量和最大持水率差异较大,蓄积量大小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虎榛子灌丛林>油松人工林;最大持水率大小依次为落叶松人工林>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虎榛子灌丛林>油松人工林;③依据林地总贮水量的大小,4种林地水源涵养功能大小依次为白桦山杨天然次生林(3 687.172 t/hm2)>落叶松人工林(3 553.229 t/hm2)>虎榛子灌丛林(3 035.698 t/hm2)>油松人工林(2 796.279 t/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类型 土壤孔隙度 土壤渗透性 水源涵养 凋落物 大青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塌陷对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1
8
作者 王健 高永 +2 位作者 魏江生 代海燕 方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5,共4页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干旱和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的复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土壤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测定,计算了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煤矿塌陷区和非塌陷区的土壤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 为了研究采煤塌陷对风沙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干旱和半干旱风沙区采煤塌陷地的复垦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运用土壤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测定,计算了毛乌素沙地东南缘补连塔煤矿塌陷区和非塌陷区的土壤机械组成、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饱和导水率和养分等指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非塌陷区相比,塌陷沙丘物理性粘粒含量明显减少,尤其地表10cm处;塌陷沙丘顶部和中部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没有明显变化,而沙丘底部和丘间低地土壤容重明显降低,孔隙度明显增大;塌陷沙丘0~40cm内土壤容重和孔隙度无明显变化,但40~100cm内土壤容重明显减少,孔隙度明显增加;塌陷沙丘0~60cm深度内田间持水量明显降低;0~60cm内饱和导水率没有发生明显变化;0~100cm内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 采煤塌陷 风沙区 土壤理化性质 土地复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青山不同植被下的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被引量:23
9
作者 魏强 张秋良 +1 位作者 代海燕 郭鑫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1-117,共7页
该文以内蒙古大青山6种植被为对象,在不考虑林冠层作用的条件下,于2006—2007年用人工降雨方法,以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为指标,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地表的产流产沙状况,并就降雨因子、坡度、凋落物、地被物、土壤等因子与产流产沙的相关性... 该文以内蒙古大青山6种植被为对象,在不考虑林冠层作用的条件下,于2006—2007年用人工降雨方法,以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为指标,研究不同植被条件下地表的产流产沙状况,并就降雨因子、坡度、凋落物、地被物、土壤等因子与产流产沙的相关性进行探讨,以期为大青山生态环境建设和植被恢复与保护提供依据。结果表明:①4种林地间凋落物特性和土壤物理特性差别较大,白桦山杨林的减流减沙功能最好,落叶松林次之,油松林最差;②6种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不同,差别较大,产沙量大小依次为油松林>未封育荒草坡地>落叶松林>虎榛子林>已封育荒草坡地>白桦山杨林,油松林的产沙量是白桦山杨林的21.8倍;③坡度、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对产流产沙影响较大,随坡度、降雨强度和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加;④降雨季节不同,产流量也不同,主要取决于活地被物层干燥度和凋落物层自然含水率;⑤对于荒草坡地,产流量与坡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大,产沙量与径流量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大;对于森林植被,产流量与凋落物厚度和降雨量相关性较大,产沙量与径流量和凋落物厚度相关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径流 土壤侵蚀 植被类型 人工降雨 大青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时空动态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萨如拉 张鑫 +4 位作者 韩霄 于宏洲 代海燕 张秋良 张恒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1-425,共5页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记录的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起数及过火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Origin等软件,分析了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草原火灾发生规律。春、秋季...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记录的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起数及过火面积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借助Origin等软件,分析了1981-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特点,结合时间、空间的因素,探讨草原火灾发生规律。春、秋季是草原火灾多发季节,其中3-6月、9-11月是火灾频率最高期,每日11:00-14:00是火灾高发时段。草原火灾发生最多的地点是呼伦贝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地区。起火原因中人为原因占据很大比例。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预防工作重点应放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及鄂尔多斯市,时间上应重点关注3-5月份和10月份,特别是每天的11:00-14:00时段。建议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火灾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加大防火宣传,加强防火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火灾 时间尺度 空间分布 火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年增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云霓 代海燕 +5 位作者 曹恭祥 张慧 梁海荣 桑昊 杨溢文 刘红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884-5893,共10页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木年轮法和异速生长方程法,计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及其年增量的年际变化,并分析碳密度年增量与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随着...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木年轮法和异速生长方程法,计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及其年增量的年际变化,并分析碳密度年增量与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随着林龄增加的变化曲线可用逻辑斯谛生长方程拟合,在1979—2016年,碳密度由1.05 t/hm^(2)增加到76.83 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年增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慢⁃快⁃慢”趋势,碳密度年增量最高达到3.72 t hm^(-2)a^(-1),多年平均为2.05 t hm^(-2)a^(-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年增量与上年6月和当年6—8月的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上年11月降水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1—12月、当年2月和12月的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分别呈正、负相关;与上年7月、9月及当年8—9月的温度保持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降水主要通过生长季的长短和土壤可利用水分及冬季的雪害冻害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汇潜力,在未来该地区升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潜力可能会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 生物量 碳密度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张秋良 边玉明 +3 位作者 代海燕 王冰 冯丽红 王美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09-1916,共8页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 利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个气象站1971~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线性趋势、Morlet小波分析、克里金插值法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极端气温的年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呈显著增多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显著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所有站点极端高温天气和生物生长季天数呈上升趋势,极端低温天气呈下降趋势,但空间差异明显。极端低温天气主要受27、18、11、7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极端高温天气28 a左右周期振荡最为强烈,视为第一主周期,对极端高温天气影响最为显著,在2018年以后的大约8 a间(2019~2026年)极端高温天气可能会更加频繁。生物生长季受28 a时间尺度周期影响,且在2015~2022年生物生长季天数增长处于偏大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温 MORLET小波 年际变化 大兴安岭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海英 安莉娟 +4 位作者 代海燕 李瑞青 李多 李忆平 皇彦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81-2189,共9页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基于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 为全面了解草原地区旅游气象环境和气候资源状况,基于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常规气象观测站点资料,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着衣指数基础上构建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计算逐年各旬旅游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草原景区旅游气候舒适度等级,分析草原景区旅游气候适宜性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5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均表现为舒适等级,着衣指数6月-8月表现为舒适等级;乌兰察布市草原景区舒适期主要分布在5月中旬至9月上旬,而辉腾锡勒草原旅游区舒适期仅在6月-8月,舒适期最短;夏季旅游舒适度高,为舒适期,冬季舒适度低,为不舒适期。全年旅游气候舒适度呈现倒“U”型,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北部比南部气候更舒适,更适宜避暑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指数 风寒指数 着衣指数 气候舒适度 乌兰察布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对气象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云霓 代海燕 +2 位作者 海龙 李佳陶 师鹏飞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7-72,共6页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学和解析木法,推算过去41年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分析净初级生产力与气温、降水、湿度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出波动性的先增加...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学和解析木法,推算过去41年人工林净初级生产力的年际变化,分析净初级生产力与气温、降水、湿度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净初级生产力年际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出波动性的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净初级生产力多年平均为3.83 t/(hm^(2)·a),最高为6.93 t/(hm^(2)·a)。净初级生产力与上一年6月、11月、当年6—8月的降水显著相关;与上一年11—12月、当年2月和12月的大气相对湿度显著负相关;与上一年9月、7月、当年2月、8—9月的平均气温,以及与上一年11—12月、当年12月的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温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总体来看,生长季的降水和气温、冬季的气温和湿度,即气温决定的生长季长短、降水决定的土壤水分、冬季温湿度决定的冻害是影响初级净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在未来该地区温度升高、降水增加的趋势下华北落叶松林生产力可能会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轮 初级净生产力 气候因子 华北落叶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ARSITE的森林火蔓延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那顺陶格陶 吴国周 +1 位作者 代海燕 苏东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9期8203-8205,共3页
分析了基于FARSITE的森林火势蔓延模拟的可行性,并利用ArcGIS平台对森林火势蔓延模拟和火行为的时空格局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森林防扑火部门提供预测信息和决策参考。
关键词 森林火 FARSITE GIS 蔓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科尔沁沙地冷暖急转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宝秋利 梁显丽 +3 位作者 代海燕 杨丽萍 都瓦拉 王晓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2,35,共7页
基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地区12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55 a来该地区冷暖天数及其过渡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气温突变年份为1988年。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趋势下,气温... 基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地区12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55 a来该地区冷暖天数及其过渡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气温突变年份为1988年。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趋势下,气温突变后在冬季里寒冷以上的天数不但没有显著减少,反而呈微弱上升的趋势,高温增加的天数要明显多于低温减少的天数。科尔沁沙地冷暖、寒冷温暖、严寒炎热过渡期在55 a时间尺度上基本无明显的变化,但在突变前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气温突变以后,科尔沁沙地在冷暖两极的日数明显增多,过渡期变短,冷暖急转现象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气候变化 冷暖划分 冷暖过渡期 冷暖急转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2种针叶造林树种气候适生区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宝秋利 梁显丽 +1 位作者 代海燕 王晓江 《防护林科技》 2021年第5期32-36,共5页
树种气候适宜性是各地区在确定造林树种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119个气象站点近30年来的气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站点温暖指数和干湿度指数,采用半峰法并结合其与经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得出云杉及冷杉的温度、湿度和综合... 树种气候适宜性是各地区在确定造林树种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通过对内蒙古119个气象站点近30年来的气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各站点温暖指数和干湿度指数,采用半峰法并结合其与经纬度、海拔的回归方程得出云杉及冷杉的温度、湿度和综合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云杉在大兴安岭北部岭上易受低温胁迫,而在东部偏南和西部则易受高温影响;大兴安岭北段、岭东大部、南段高海拔地区湿度适宜,是云杉适宜的主要区域。冷杉适宜区域主要在大兴安岭、大兴安岭南段周边到燕山山系北端,中部仅大青山、蛮汉山等地区适宜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适宜性 气候区划 温暖指数 干湿指数 半峰宽法 针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基因转染的研究
18
作者 蔡春梅 周香莲 +1 位作者 代海燕 陈丽娟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56-257,共2页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基因转染治疗 腺病毒载体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protein 腺病毒介导 绿色荧光蛋白 腺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 被引量:1
19
作者 季莉娅 代海燕 《安徽农学通报》 2008年第8期1-3,18,共4页
该文阐述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的不同点,论述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并从鼓励制度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体系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农... 该文阐述循环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的不同点,论述了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并从鼓励制度创新、完善政策措施体系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思路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循环经济 循环农业 可持续发展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溶解综合征七例护理体会
20
作者 袁超燕 朱建平 +1 位作者 代海燕 陈向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23期1984-1985,共2页
关键词 肿瘤溶解综合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