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塔里木油田碳酸盐岩油藏产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李振华
顾乔元
张大鹏
仝可佳
魏华
皮秋梅
-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83-587,共5页
-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3106)
-
文摘
碳酸盐岩油藏非均质性强,初期产量递减快,常规产量预测方法不能满足生产需要。为此研究优化了传统预测方法,阐述了指数递减分类预测和扩展指数递减预测的基本模型和拟合方法。在找到影响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后,对已投产老井进行分类,利用指数递减分类模型拟合油井生产数据,可以较好地指导老井在规划期的产量预测。扩展指数递减模型适用于碳酸盐岩油藏此类投产后呈现较快递减趋势的油藏,借鉴相似类型油藏已有老井的扩展指数递减规律,可以预测新井在规划期的产量。2种预测方法相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碳酸盐岩油藏预测产量的可靠性,指导此类油藏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生产实践。
-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油藏
开发规划
产量预测
指数递减模型
扩展指数递减模型
-
Keywords
Tarim basin
carbonate reservoir
development programming
production prediction
exponential decline model
stretched exponential decline model
-
分类号
TE344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基于反褶积技术的S气井不稳定试井解释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魏聪
陈宝新
刘敏
李海明
张建业
仝可佳
-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油气井测试》
2018年第1期73-78,共6页
-
基金
国家重大专项“库车坳陷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田开发示范工程”(2016ZX05051004)、“复杂天然气开发关键技术”(2016ZX05015006-004)
-
文摘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S气井所在气藏表现为超高压低孔低渗砂岩凝析气藏特征,现场关井测试时间较短,导致未出现径向流或边界特征,采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进行不稳定试井资料的解释时呈现多解性。因此,针对该井历次测试中的压力恢复数据,对比分析"直井+有限导流+均质+矩形封闭边界"模型和"直井+有限导流+均质+平行封闭边界"模型常规试井解释的全程压力史拟合结果发现,选用"直井+有限导流+均质+矩形封闭边界"模型对历次压力恢复双对数特征曲线及压力历史拟合较好,与反褶积试井解释结果所表现出的全封闭边界特征吻合。结果表明,反褶积试井综合了多次压力恢复测试及生产数据,获取了比单次压力恢复常规试井更多、更全的边界信息,能更好地拟合整个生产历史,提高了试井解释结果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对低渗透油气藏的不稳定试井解释具有指导意义。
-
关键词
低孔低渗气藏
高压井
反褶积试井
双对数曲线
油藏边界
压力历史拟合
压力恢复曲线
径向流
-
Keywords
low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high pressure well
deconvolution well testing
log-log curve
boundary information
pressure historical matching
pressure build-up curve
radial flow
-
分类号
TE35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以商8-74井为例浅析打水泥塞工艺
被引量:4
- 3
-
-
作者
李勇
姚猛
王晓
仝可佳
方文超
王龙
姚健欢
-
机构
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国际事业部
中国石油西部钻探工程公司克拉玛依录井工程公司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厂
-
出处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0-112,共3页
-
文摘
我国油田基本为陆相储集层,且大多采用注水开发。当前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储层非均质性和敏感性导致孔喉增大,注入水沿着高渗透带形成窜流通道,严重影响了开发效果。为提高水驱效率,增大原油采收率,封堵水淹层已成为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打水泥塞工艺作为封隔具体层段重要技术,被广泛运用于高含水层、层间出水和干层,但现场施工存在打水泥塞施工成功率低、工艺复杂、占产时间长、施工费用高等问题。以商8-74井打水泥塞施工为例,分析不同打水泥塞工艺优、缺点,总结不同打水泥塞工艺所适宜井况及地质特征,并针对不同井况对打水泥塞工艺进行了优择和改进,从而有效保证打水泥塞一次成功率,对今后打水泥塞施工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关键词
高含水
水泥塞工艺
井况特征
优化选择
降低成本
-
分类号
TE358.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裂缝性页岩气藏渗流特征与压力动态分析
被引量:1
- 4
-
-
作者
彭涛
黄时祯
仝可佳
汪鹏
张国良
-
机构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
出处
《复杂油气藏》
2016年第2期63-67,共5页
-
文摘
为研究页岩气直井压裂后的复杂渗流机理,采用分形理论来表征裂缝的发育特征,结合页岩气的解吸和扩散等流动特征,建立了页岩气分形气藏压裂直井的三线性流模型,求得了考虑井筒存储和表皮效应的压裂直井的拉普拉斯空间解析解,通过数值反演得到了其数值解;分析了页岩气解吸、天然裂缝发育情况等因素对压力曲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井筒储集系数影响曲线的早期续流段;人工裂缝导流能力不仅影响人工裂缝的线性流动阶段,同时还影响天然裂缝的线性流动阶段;串流系数影响压力导数曲线"下凹"时间;弹性储容比和解吸系数决定压力导数曲线"下凹"深浅;分形维数影响地层双线性流动。最后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
关键词
页岩气藏
裂缝
动态分析
分形
解吸
扩散
-
Keywords
shale gas reservoir
frature
dynamic analysis
fractal
desorption
diffusion
-
分类号
TE377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