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地基水分入渗分析及增湿变形计算 被引量:9
1
作者 付艳斌 王铁行 +1 位作者 赵树德 潘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0-214,共5页
黄土地基因渗漏水导致局部地基增湿从而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但目前对渗水增湿过程及增湿变形尚难预测.首先对渗水量已知情况下的黄土地基渗水增湿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二维湿陷性黄土地基线源入渗增湿计算模型,该模型揭示出黄土... 黄土地基因渗漏水导致局部地基增湿从而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但目前对渗水增湿过程及增湿变形尚难预测.首先对渗水量已知情况下的黄土地基渗水增湿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建立了二维湿陷性黄土地基线源入渗增湿计算模型,该模型揭示出黄土地基非饱和增湿过程,这与实际是相符的.入渗增湿计算得到黄土地基含水量变化后,进一步根据含水量确定模量,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黄土地基增湿前后的沉降量,前后的沉降量之差即为增湿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 地基 增湿变形 浸水 模量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桩加固挤土效应及在地铁隧道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2
作者 付艳斌 廖少明 朱合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005-2010,共6页
在减小地基变形进行的深层搅拌桩加固时,加固本身的挤土效应对隧道变形产生了影响。为此,模拟了搅拌桩(DCM)侧向挤土效应的4种荷载模式,结合实测资料并采用数值试验验证了侧向挤土荷载模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式,通过有限元模拟了... 在减小地基变形进行的深层搅拌桩加固时,加固本身的挤土效应对隧道变形产生了影响。为此,模拟了搅拌桩(DCM)侧向挤土效应的4种荷载模式,结合实测资料并采用数值试验验证了侧向挤土荷载模式的合理性。进一步应用该模式,通过有限元模拟了搅拌桩的加固挤土效应,分析讨论了不同加固顺序对地面变形,隧道变形以及长期蠕变变形的影响,结论表明,搅拌桩加固对地面环境影响是不可忽略,隧道周围搅拌桩施工顺序对隧道变形影响较大,搅拌桩加固后长期蠕变效应相对加固过程的变形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搅拌桩 侧向荷载模式 挤土效应 地铁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同步注浆壁后压力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付艳斌 赵军 +1 位作者 吴祥 钟靖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3,共7页
针对深圳地铁9号线隧道盾构开挖,研究同步注浆在不同压力模式下对隧道稳定性和地面沉降以及分层沉降的影响。获得适合描述该土体性质的本构模型参数,并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其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对比现场实测数据来验证盾构... 针对深圳地铁9号线隧道盾构开挖,研究同步注浆在不同压力模式下对隧道稳定性和地面沉降以及分层沉降的影响。获得适合描述该土体性质的本构模型参数,并通过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其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对比现场实测数据来验证盾构施工同步注浆壁后压力分布模式。结果表明:非均匀压力模式相比均匀压力模式更接近实际,且更合理;非均匀压力模式相比均匀压力模式下的地面沉降与各层地层沉降,前者最终沉降约是后者的31.9%,且更接近实际情况;非均匀压力模式相比均匀压力模式对管片应力影响更大,前者最终所受应力约是后者的59.0%,可为盾构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同步注浆 压力模式 Midas/GT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水泥土搅拌桩在运营地铁隧道上方加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付艳斌 张自太 +1 位作者 贾勤波 李玉春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22-424,共3页
上海摩尔大厦基坑坑底采用大面积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本文结合该工程,探讨深层搅拌桩连续成桩数量、水泥浆液比重、施工顺序、施工搅拌速度对地铁运营隧道的影响,可供类似工程实践参考。
关键词 水泥土搅拌桩 加固 基坑 运营地铁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邻地铁隧道深基坑的流变效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付艳斌 杨志银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834-838,共5页
利用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分析和研究了上海软黏土不同应力下的变形时间效应。试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软土可以用五元件黏弹性模型进行模拟。将建立的黏弹性元件模型应用到近邻地铁的深基坑开挖,分析了基坑支护结构倾斜、墙间留土与不... 利用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结果,分析和研究了上海软黏土不同应力下的变形时间效应。试验表明,在弹性范围内软土可以用五元件黏弹性模型进行模拟。将建立的黏弹性元件模型应用到近邻地铁的深基坑开挖,分析了基坑支护结构倾斜、墙间留土与不留土流变速率的影响以及隧道不均匀沉降的规律,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结论表明五元件黏弹性模型可以模拟软土深基坑的开挖流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变 软土 元件模型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中盾构法隧道施工技术 被引量:20
6
作者 付艳斌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09年第4期80-81,84,共3页
以深圳勘察项目为例,分析地铁隧道穿越花岗岩残积土形成上软下硬土层的机理和工程物理力学特性,详细介绍盾构法在不同地质情况下,掘进参数和渣土改良的关键技术,并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上软下硬地层 盾构 施工参数 渣土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邻地铁地下连续墙全过程开挖变形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付艳斌 贾勤波 李玉春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00-703,共4页
在位移要求严格控制的深基坑设计中,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以上海近邻地铁一号线的摩尔大厦基坑为例,分析基坑开挖的施工措施和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特征。实践证明,沿着连续墙对基坑内外进行土体加固和盆边留土抽条限时开挖措施... 在位移要求严格控制的深基坑设计中,一般采用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以上海近邻地铁一号线的摩尔大厦基坑为例,分析基坑开挖的施工措施和地下连续墙的变形特征。实践证明,沿着连续墙对基坑内外进行土体加固和盆边留土抽条限时开挖措施,对于减小地铁隧道的变形是非常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地下连续墙 地铁 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旋喷桩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9
8
作者 付艳斌 谢永健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915-917,共3页
上海某大厦工程基坑周边市政管线复杂,为减少开挖阶段围护墙的变形和周边地表沉降,需增加坑内的被动土压力,保护周边环境。在主楼和辅楼基坑中,分别采用大面积高压旋喷桩加固和高压旋喷桩满堂加固。通过研究旋喷桩施工时对周边管线的影... 上海某大厦工程基坑周边市政管线复杂,为减少开挖阶段围护墙的变形和周边地表沉降,需增加坑内的被动土压力,保护周边环境。在主楼和辅楼基坑中,分别采用大面积高压旋喷桩加固和高压旋喷桩满堂加固。通过研究旋喷桩施工时对周边管线的影响幅度、范围及技术参数,使施工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旋喷桩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风险评估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42
9
作者 包小华 付艳斌 黄宏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92-197,共6页
从风险理念上出发,通过对基坑事故的广泛调查,得到深基坑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所占权重,据此结果对深基坑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评判。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深基坑工程发展现状、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目前基坑工程等级划分情况等;其次... 从风险理念上出发,通过对基坑事故的广泛调查,得到深基坑安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所占权重,据此结果对深基坑安全风险等级进行评判。首先,简要地介绍了深基坑工程发展现状、工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目前基坑工程等级划分情况等;其次,总结由大量深基坑事故调查所得到的各种原因,并统计分析,从而得到深基坑安全风险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对应的权重;最后,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广泛地用于各工程中。构造了基坑风险评判矩阵,对深基坑安全等级进行二级评判,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定量计算了基坑的风险等级,并结合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深基坑工程,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了实例分析,所得结果符合工程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深基坑整体安全水平,为工程提供了一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工程 风险分析 影响因素 模糊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软土地区深基坑内支撑与锚索共同作用初探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赞良 付艳斌 +2 位作者 丘建金 赵军 贺闯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396-399,共4页
针对填海软土地区深基坑采用的排桩加上部内支撑、下部预应力锚索复合支护结构进行了分析,基坑上部刚度较大的内支撑的存在有效减小了基坑的变形、优化了围护结构的受力,下部预应力锚索可以为桩基提供施工所需空间、减小支撑与地下室施... 针对填海软土地区深基坑采用的排桩加上部内支撑、下部预应力锚索复合支护结构进行了分析,基坑上部刚度较大的内支撑的存在有效减小了基坑的变形、优化了围护结构的受力,下部预应力锚索可以为桩基提供施工所需空间、减小支撑与地下室施工的相互影响。通过现场监测情况分析及数值模拟初步探索了内支撑与锚索的共同作用,体现了上撑下锚复合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区的施工便利性及造价优越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深基坑 内支撑 锚索 共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线盾构隧道施工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包小华 章宇 +3 位作者 徐长节 付艳斌 崔宏志 谢雄耀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60,共10页
盾构隧道施工引发的地层沉降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难题。以北京地铁14号线方庄—十里河站区间双线隧道为背景,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先后线路隧道开挖和注浆过程进行分析。采用修正的剑桥模型计算地层土体,采用刚度迁移法模拟盾构掘进过... 盾构隧道施工引发的地层沉降一直是困扰工程界的难题。以北京地铁14号线方庄—十里河站区间双线隧道为背景,构建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对先后线路隧道开挖和注浆过程进行分析。采用修正的剑桥模型计算地层土体,采用刚度迁移法模拟盾构掘进过程和同步注浆的施工过程。分析了壁后注浆压力、注浆量、浆液随时间固结硬化及先后掘进施工对地表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能够有效控制地表沉降,考虑浆液硬化的沉降计算结果要大于不考虑硬化因素的结果;在最优注浆压力和注浆量的条件下,用体积应变法模拟注浆并考虑浆液硬化的计算结果更与现场监测值非常吻合;后期线路施工不仅引起地层进一步沉降,还增大了先施工隧道的结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双线隧道 刚度迁移法 注浆压力 固结硬化 收敛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碎带地层盾构隧道建造关键问题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艳斌 王福道 +5 位作者 陈湘生 陆岸典 沈翔 李旭辉 王贝凌 洪成雨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3,共9页
断层破碎带是引起盾构隧道施工灾害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形态各异、岩性复杂以及高渗透性,都极易导致隧道涌水、塌方等施工灾害,给隧道安全高效掘进带来了巨大挑战。总结分析断层破碎带的形成机理,包括破碎带地层的形成原因、破碎带地层的... 断层破碎带是引起盾构隧道施工灾害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形态各异、岩性复杂以及高渗透性,都极易导致隧道涌水、塌方等施工灾害,给隧道安全高效掘进带来了巨大挑战。总结分析断层破碎带的形成机理,包括破碎带地层的形成原因、破碎带地层的岩体性质及其与盾构施工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介绍了近年来盾构隧道穿越破碎带所面临的刀具磨损、开挖面稳定控制、同步注浆质量控制、衬砌外水土压力确定、破碎带地质预报和地层处理等方面问题。结果表明:断层破碎带岩体破碎,黏聚力低,渗透系数从10^(-5)~10^(-3)cm/s不等,且含水率较高;对于高水压断层破碎带管片结构防水应采取防、排结合,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含断层破碎带盾构隧道工程建设应做好断层破碎带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将传统的地质分析法、超前钻孔法等与新型探测技术、数字技术相结合。研究结果可为盾构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提供借鉴与指导,对进一步提高中国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水平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盾构隧道 高水压 同步注浆 超前地质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破碎带海底盾构隧道管片纵向沉降解析解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付艳斌 王福道 +3 位作者 陆岸典 张小龙 洪成雨 肖惠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93-1401,共9页
断层破碎带地层隧道沉降控制是海底盾构隧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隧道的不均匀沉降诱发管片环缝张开、错台、螺栓应力增大乃至接缝渗漏水等现象,严重影响隧道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针对断层破碎带地层海底盾构隧道纵向沉降问题,分析隧道... 断层破碎带地层隧道沉降控制是海底盾构隧道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隧道的不均匀沉降诱发管片环缝张开、错台、螺栓应力增大乃至接缝渗漏水等现象,严重影响隧道结构稳定和运营安全。针对断层破碎带地层海底盾构隧道纵向沉降问题,分析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地层全过程,提出了归一化上覆荷载理论公式。通过泰勒级数公式将复杂上覆荷载在5%误差内简化为多段三次多项式函数,结合Timoshenko梁理论推导建立了海底盾构隧道管片纵向沉降及内力系列解析解。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断层破碎带内隧道的沉降曲线表现为激增段、缓增段和骤减段。断层破碎带倾角越大,断层破碎带与正常围岩界面附近不均匀沉降越大,断层破碎带对延伸侧1倍破碎带宽度范围内隧道的沉降影响较大;随着断层破碎带宽度的增加,断层破碎带范围内隧道的沉降峰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当断层破碎带宽度超过6倍洞径时,隧道的沉降峰值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可为断层破碎带海底盾构隧道纵向沉降计算和性能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破碎带 纵向沉降 解析解 海底盾构隧道 TIMOSHENKO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元法的砂土注浆扩散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付艳斌 曾德祺 +3 位作者 李代茂 陆岸典 乔国龙 熊昊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55-360,共6页
采用离散元法研究注浆过程中浆液与砂土颗粒之间的宏观和微观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压实粒径大小不同的颗粒来制备砂土试样。分析了在不同的灌浆速度下,浆液的扩散方式,扩散范围和土壤强度的变化,以及注浆压力突增的原因。数值结果表明,随... 采用离散元法研究注浆过程中浆液与砂土颗粒之间的宏观和微观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压实粒径大小不同的颗粒来制备砂土试样。分析了在不同的灌浆速度下,浆液的扩散方式,扩散范围和土壤强度的变化,以及注浆压力突增的原因。数值结果表明,随着泥浆颗粒的不断注入,扩散速度逐渐减慢,土壤强度不断提高。随着灌浆速度的降低,泥浆的扩散范围增加。灌浆压力激增的时刻与注入边界与砂粒的接触时间完全吻合,这解释了灌浆压力突然升高的原因。此外,揭示了实际工程中由于砂粒倒灌入注浆管而引起的注浆管堵塞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 离散元 砂土 细观机理 扩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频域反射技术的破碎带盾构隧道管片监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洪成雨 周子平 +2 位作者 陈伟斌 付艳斌 沈翔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29-1737,共9页
为探究盾构施工过程中不同地质条件与注浆作用对盾构隧道管片变形的影响规律,依托地质条件复杂的珠江三角洲某盾构隧道工程,采用在空间分辨率及传感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光频域反射(OF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进行不同空间位置与不同... 为探究盾构施工过程中不同地质条件与注浆作用对盾构隧道管片变形的影响规律,依托地质条件复杂的珠江三角洲某盾构隧道工程,采用在空间分辨率及传感精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光频域反射(OF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进行不同空间位置与不同地质条件下隧道管片的监测研究。其中,监测环选取位于破碎带外的1 529环、1 538环及破碎带内的1 551环,传感光纤沿隧道管片钢筋笼纵筋布设。研究表明:1)注浆对隧道管片的变形影响十分显著,同步注浆后管片发生的变形是二次注浆后管片变形的3倍。2)不同地质条件下管片变形差异性明显,破碎带内管片相对于破碎带外管片的变形较大且不稳定;当隧道管片进入到完整的岩层内部,管片变形相对稳定。3)破碎带内的管片变形是破碎带外的管片变形的2.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浆 盾构隧道管片 变形 光频域反射技术 管片监测 破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隧道盾构刀盘刀具选型综述 被引量:9
16
作者 吴沛霖 李代茂 +2 位作者 陆岸典 李旭辉 付艳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62-167,193,共7页
盾构机的合理刀盘选型及刀具配置是确保正常掘进的重要基础。海底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地质情况,对盾构刀盘刀具的选型及其地层适应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更好地指导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海底隧道的工程实践和研究... 盾构机的合理刀盘选型及刀具配置是确保正常掘进的重要基础。海底盾构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面临更为复杂多变的地质情况,对盾构刀盘刀具的选型及其地层适应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为更好地指导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海底隧道的工程实践和研究,对国内代表性海底盾构隧道工程的刀盘刀具选型及优化措施进行了回顾,随后重点分析当前代表性海底盾构隧道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挑战与相应研究思路。分析结果表明,进一步研究的重难点主要有刀具适应性理论及技术研究、刀盘刀具耐磨材料研究、刀盘刀具监测装置的研制与开发和常压换刀刀盘换刀技术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盾构法 刀盘 刀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面积基坑开挖回弹简化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7
作者 伍浩 王毅军 +3 位作者 王海 毛志伟 赵云强 付艳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361-366,共6页
针对大面积基坑开挖回弹工程现象,以传统土体压缩和回弹试验为基础,假定土体压缩和回弹分别服从λ线和k线规律,依靠一维回弹理论模型,推导建立了仅需四个常规参数的总回弹量和分层土回弹量的简化计算方法,且能计算基底以下任何位置的回... 针对大面积基坑开挖回弹工程现象,以传统土体压缩和回弹试验为基础,假定土体压缩和回弹分别服从λ线和k线规律,依靠一维回弹理论模型,推导建立了仅需四个常规参数的总回弹量和分层土回弹量的简化计算方法,且能计算基底以下任何位置的回弹模量,并通过两个大型工程实例对简化计算方法、规范法和残余应力法进行对比分析。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科研实验楼基坑回弹实测数据表明,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的最终回弹量与实测数据误差仅为4.94%,且回弹量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也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上海地铁一号线新客站基坑回弹实例表明,简化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实测误差仅为1.48%。上述实测基坑回弹案例证明了该方法计算原理清晰、参数少、计算简单、计算结果误差小,可为类似基坑工程回弹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面积开挖 K线 回弹变形 分层回弹 回弹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荷载引起的层状地基附加应力及对下穿隧道的影响范围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志新 王波 +2 位作者 李昊 付艳斌 温俊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258-264,271,共8页
目前,国内外下穿机场飞行区的隧道工程案例较少,对于机场飞行区下穿隧道工程的相关设计理论比较欠缺。鉴于此依托穗莞深城际铁路SHZ-9标盾构隧道下穿越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工程,利用布辛奈斯克解和弹性层状理论,推导了飞机荷载作用下土体... 目前,国内外下穿机场飞行区的隧道工程案例较少,对于机场飞行区下穿隧道工程的相关设计理论比较欠缺。鉴于此依托穗莞深城际铁路SHZ-9标盾构隧道下穿越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工程,利用布辛奈斯克解和弹性层状理论,推导了飞机荷载作用下土体任意深度处的附加应力公式;基于推导的公式利用Matlab分析了空客A380、波音B-747、B-777三种飞机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值规律,确定了三种大飞机最大竖向应力作用点位置;通过分析三种类型大飞机在附加应力最大值点沿不同方向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三种大飞机荷载在不同覆土深度下对飞行区盾构隧道影响范围的计算公式,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机荷载 附加应力 弹性层状理论 盾构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