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施天然红椿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33
1
作者 汪洋 冷艳芝 +5 位作者 苏长江 宋丛文 程德华 操英南 张敏 付翠林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5,共9页
红椿Toona ciliat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红椿为优势种的天然种群十分少见。对湖北省恩施州4个不同红椿天然种群设立样方调查。编制了红椿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对种群龄级数量进行动态预测,并对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 红椿Toona ciliata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以红椿为优势种的天然种群十分少见。对湖北省恩施州4个不同红椿天然种群设立样方调查。编制了红椿特定时间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对种群龄级数量进行动态预测,并对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以研究不同种群空间结构和分布格局的成因。结果显示:4个种群的人为干扰强度:T4>T1>T2>T3;4个种群结构动态指数V_(pi)分别为23.8%,34.0%,27.8%和32.3%,均为增长型。由于不同外界干扰强度,不同种群死亡率(qx)出现在龄级上推迟的现象;最高进入x龄级个体的生命期望(ex)值T3>T4>T1>T2。存活曲线不符合Deevey曲线,模拟符合三次函数曲线。25,50和100 m2取样面积上,方差/均值比率法的t检验、Morisita指数Iδ参数的F检验、负二项参数K值均表明:T1和T4种群为聚集分布,T2和T3种群为泊松分布。聚集强度T4>T1>T2>T3;拥挤程度:T1>T4>T3>T2。研究表明:红椿种群在自然状态下处于增长状态,潜在干扰影响时,仍表现为稳定种群。红椿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特征,聚集分布主要来源于人为干扰。适当人为干扰,可以促进红椿种群更新、物种保护和生态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红椿 种群 空间结构 分布格局 天然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鹿河红椿群落α多样性与种群格局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冷艳芝 汪洋 +5 位作者 陈益娴 张敏 宋菲 付翠林 谢昌兵 白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9期2265-2268,共4页
选择恩施马鹿河完整天然红椿(Toona ciliata)群落设置400 m2样地,建立了16个5 m×5 m样方,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研究群落α多样性和红椿种群格局。结果表明,群落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各林层α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 选择恩施马鹿河完整天然红椿(Toona ciliata)群落设置400 m2样地,建立了16个5 m×5 m样方,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调查,研究群落α多样性和红椿种群格局。结果表明,群落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灌木﹥草本﹥乔木,各林层α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25、50、100 m2取样,7个种群空间分布数学模型表明,红椿的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主要特征,100 m2尺度上为均匀分布。Iwao回归模型:m*=-2.412+1.868 x,和上述7个模型结论一致。保护红椿群落物种α多样性有利于促进红椿种群稳定;红椿天然种群以泊松分布为基本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Toona ciliata) 群落 种群 Α多样性 种群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的种实表型变异 被引量:4
3
作者 蔡京勇 陈文学 +2 位作者 汪洋 付翠林 钟雄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19期137-142,共6页
为研究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种实变异特征、变异规律与地理区域的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不同分析方法,对湖北不同种源红椿8个天然居群的12个种... 为研究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种实变异特征、变异规律与地理区域的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变异系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及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不同分析方法,对湖北不同种源红椿8个天然居群的12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居群间种实表型性状均呈极显著差异,果纵径和果型指数差异最显著;不同居群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4. 582%,居群内为8. 324%,居群间变异大于居群内;果纵径等多数性状表现出地理差异性。Shannon-Wiener信息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湖北不同种源红椿种实表型多样性较高,地理变异趋势较为明显。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果纵径、果大小指数、种大小指数、种纵径为变异主要性状,鄂东南种实表型性状与其他居群离散程度较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鄂东南与鄂西南、鄂西北居群聚为2大类群,说明湖北不同种源红椿天然居群种实表型变异为显著地理隔离模式。因此,在种源苗期试验和造林试验工作中,应该注重优良种源和优良个体选择,为湖北红椿的种子资源保护、评价与利用提供科研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天然居群 种实表型性状 表型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根剂对大别山冬青扦插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汪洋 朱艾红 +2 位作者 蔡绍平 付翠林 李新枝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第1期88-91,共4页
选择吲哚丁酸、国光生根剂和ABT生根剂作为试验材料,采用500 mg/L、1 000 mg/L、2 000mg/L和3 000 mg/L 4种浓度共12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进行当年生大别山冬青枝条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吲哚乙酸2 000 mg/L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和存活率均在... 选择吲哚丁酸、国光生根剂和ABT生根剂作为试验材料,采用500 mg/L、1 000 mg/L、2 000mg/L和3 000 mg/L 4种浓度共12个处理,以清水为对照,进行当年生大别山冬青枝条扦插试验。结果表明,吲哚乙酸2 000 mg/L处理的插穗生根率和存活率均在88%以上;不同生根剂处理大别山冬青插穗均存在最适浓度;大别山冬青扦插生根率与存活率在不同处理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根剂 大别山冬青 扦插 生根率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盛家坝红椿天然种群动态与预测 被引量:5
5
作者 汪洋 闵水发 +4 位作者 江雄波 操英南 张敏 付翠林 白琳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2期21-26,共6页
通过对典型代表意义的红椿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红椿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图,量化分析种群各龄级间个体数量、变化动态。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寿命期望等重要参数,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红椿种群... 通过对典型代表意义的红椿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绘制红椿自然种群的龄级结构图,量化分析种群各龄级间个体数量、变化动态。编制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分析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寿命期望等重要参数,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红椿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1红椿种群中,1龄级和7龄级存活数分别占总数的28.57%和16.07%。27.5 cm以上径级的立木有10.71%。动态指数Vpi=27.84%〉0。2生命表表明,种群死亡趋势前期高于后期,死亡高峰在1龄级和4龄级。存活曲线不符合Deevey型,说明环境筛和种群竞争加强造成波动。3时间动态对第3、5、7龄级预测表明,种群呈现老龄个体增加的趋势。4红椿种群死亡率曲线与消失率曲线基本一致,即在1~7龄级波动很大,其中3~4龄级时死亡率和损失度最大。研究认为:红椿种群的生长发育主要受限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种内竞争和环境干扰。对现存种群和生境的保护,以及适当的人工辅助措施是红椿种群恢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生命表 种群动态 种群结构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稀植物红椿在湖北的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蔡京勇 张汉菊 +2 位作者 付翠林 黄芳 陈军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3期1-2,4,共3页
指出了红椿是珍贵国家二级保护用材树种。红椿在湖北零星分布,种群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巨大。从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种质资源收集与优树选择等方面综述了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红椿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红椿的未来研究前... 指出了红椿是珍贵国家二级保护用材树种。红椿在湖北零星分布,种群规模小,但发展潜力巨大。从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种质资源收集与优树选择等方面综述了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红椿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红椿的未来研究前景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椿 湖北 生态学 优树选择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生园林植物栽植技术探讨
7
作者 付翠林 肖雄 《现代园艺》 2013年第20期65-65,67,共2页
水生园林植物栽植应该按照不同品种的植物进行种植,本文主要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经验,分析了在水生园林植物栽植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并且重点探索了其中的施工要点。
关键词 水生园林植物 栽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市森林城市建设现状与评价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谈建文 徐自警 +5 位作者 阮红恩 程诚 黄健 李万德 胡斌 付翠林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1期120-124,共5页
指出了丹江口市林地资源比较丰富,城市建成区紧贴丹江口水库和汉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同时,全市造林绿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城乡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促进绿色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丹江口市已把创建森林城市作... 指出了丹江口市林地资源比较丰富,城市建成区紧贴丹江口水库和汉江,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同时,全市造林绿化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城乡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促进绿色发展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丹江口市已把创建森林城市作为彰显绿色生态优势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丹江口市森林资源、城市绿地资源、生态景观格局和森林城市建设潜力等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评价,为丹江口市森林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城市 现状 分析与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