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刘广峰 洪婷婷 +5 位作者 苗森 孟忻 王华 贾羽颂 付秀稳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58-661,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 目的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黄斑区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临床确诊的BRVO继发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患者50例(50眼),依据手术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康柏西普组26例(26眼)患者接受按需治疗的玻璃体内注射,光凝组24例(24眼)患者接受标准的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黄斑水肿。2组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复查,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患眼治疗前后BCVA、CMT的变化,并观察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组间比较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18眼(69.23%)视力提高2行以上;光凝组8眼(33.33%)视力提高2行以上。治疗前2组患者的CMT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和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CMT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与光凝组治疗后1周、1个月、2个月、3个月时2组间CMT比较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康柏西普组首次注药后随访3个月,11眼行重复注射。其中1个月后CMT>250μm重复注射2眼,2个月后重复注射7眼,3个月后重复注射2眼。随访期间50眼均未发生与药物、玻璃体内注射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注射后出现局部球结膜下出血7眼。结论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的非缺血性黄斑水肿术后视力提高的程度和黄斑区视网膜水肿减轻的程度均优于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柏西普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视网膜光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中高反射信号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刘广峰 蔺洁 +8 位作者 范颖 顾铮 高新晓 朱岩 孟忻 王华 贾宇颂 付秀稳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黄斑区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ce tomography,SD-OCT)中高反射信号(hyperreflectvie foci,HF)的临床特征。方法 NPDR伴发... 目的观察非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患者的黄斑区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ce tomography,SD-OCT)中高反射信号(hyperreflectvie foci,HF)的临床特征。方法 NPDR伴发黄斑水肿患者34例(47眼)纳入研究,所有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裂隙灯显微镜、裂隙灯前置镜检查,彩色眼底照相、红外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SD-OCT检查,依据FFA的结果分为局灶水肿组、弥漫水肿组和囊样水肿组。分析各组患者黄斑区OCT中HF的分布特征。结果 FFA检查47眼中局灶水肿27眼、弥漫水肿12眼、囊样水肿8眼。各类型黄斑水肿的SD-OCT图像特征如下:局灶水肿组HF主要分布在水肿的周围,硬性渗出或环形渗出的内侧;弥漫水肿组:在弥漫水肿的黄斑区各个区域都可以看到广泛的HF,分布于视网膜各个层次,甚至是内界膜表面。在水肿的视网膜局部出现囊腔样改变时,其囊腔中或其周围多见HF。囊样水肿组:囊样水肿的囊壁处有较多HF。黄斑囊样水肿中可见视网膜外层IS/OS层和外界膜层之间HF沉着。结论 HF在不同类型DME的SD-OCT中分布的特点表明HF是血管内脂蛋白或蛋白质渗出形成,HF是硬性渗出的前体,标志着早期的视网膜血管壁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斑水肿 高反射信号 频域O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广峰 顾铮 +7 位作者 范颖 孟忻 高新晓 蔺洁 王华 贾羽颂 付秀稳 汪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AZOOR患者5例(5眼)纳入研究,健眼为对照眼。所有患者均行...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征。方法临床确诊为AZOOR患者5例(5眼)纳入研究,健眼为对照眼。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并行OCT检查患者的黄斑区,观察并分析患者的OCT图像特征,并和健眼比较分析黄斑区的厚度差异和结构改变。结果 OCT检查提示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外层损害,损害的位置和范围不同,其共同特征是外界膜层光带信号强度不均匀,局部显示模糊甚至局部缺损,局部区域向下凹陷。光感受器内节/外节光带出现强度减弱和部分区域断裂、消失的现象。而在几乎所有的患眼病变区域视锥细胞外节尖端层模糊或消氉失,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则没有显著的结构改变。患眼中心凹处外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厚度为(83.20±9.90)μm,健眼为(101.80±2.2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9,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眼与健眼外界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厚度的差值,与患眼BCVA呈负相关(r=-0.94,P<0.05)。结论 AZOOR患者的视网膜损害多位于外层,其中视锥细胞外节尖端层损害最为显著;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界膜层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变薄的现象,可能是导致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